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吗?——与曾业英先生商榷(三)
原标题: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吗?——与曾业英先生商榷(三)
摘要:2017年,曾业英发表《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一文,认为:长期以来,学术界形成的蔡锷1900年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这一共识,纯粹来源于梁启超的《蔡松坡遗事》一文,并不符合历史事实。经查,曾业英此文的诸多论述并不符合史实,其所谓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的结论不能成立。
蔡锷(1882-1916),字松坡,号击椎生
三、形成历史共识的史料源头并非《蔡松坡遗事》
曾文分别考察李文汉所编《蔡公松坡年谱》、刘达武所编《蔡松坡先生年谱》和唐才质《自立会庚子革命记》《追忆蔡松坡先生》等回忆文章中有关1900年蔡锷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的说法之后,又断言:“他们的记载,犹如‘长江滚滚东逝水’,也只是流而不是源,并不是以上共识的真正源头。真正的源头,实际是梁启超1926年11月4日在北京清华学校蔡锷‘十年周忌纪念会’上的演说词……《蔡松坡遗事》一文。”(详见下图)
历史的事实果真又如曾文所断言的那样吗?当然不是!
首先,经笔者查考,除李文汉所编《蔡公松坡年谱》中有关这方面的记载中确有与梁启超所谓起义前唐才常派蔡锷回湘给黄忠浩送信,黄忠浩坚留蔡锷不让回去,幸而得免于难的说法相同之外,唐才质和刘达武的有关说法与梁启超《蔡松坡遗事》的说法并不完全相同。唐才质在《自立会庚子革命记》《追忆蔡松坡先生》的有关回忆,虽然在唐才常派蔡锷回湘给黄忠浩送信,黄忠浩坚留蔡锷不让回去,幸而得免于难等处与梁启超《蔡松坡遗事》的相关说法基本相同,但仍有两处明显不相同。其一,蔡锷并不是如梁启超笼统说蔡锷与其他同学一道“全都回去参加”,而是“同学既行之后,松坡心不自安,旋亦毅然变计,只身回沪转汉,参与武汉起义”;其二,虽然也有唐才常派蔡锷回湘给黄忠浩送信的记述,但唐才质却说黄忠浩“原在湖南训练新军,亦为同志,此时已奉令移鄂”或“黄原在湘训练新军,此时正奉令移鄂” 。唐才质和梁启超虽然都先后参加了起义,但他们参加的时间和所处的地点与蔡锷并不相同。梁启超是得知起义发动后“自美洲驰归,及上海而事已败”。他抵沪后试图营救唐才常等被捕人士,但为时已晚,只好重返日本。唐才质虽然回国后未去汉口,但留在上海负责处理后方机要及海外联系事宜,对于蔡锷“只身回沪转汉,参与武汉起义”和黄忠浩调动之事当然是亲见、亲闻。所以,唐才质回忆中与梁启超在《蔡松坡遗事》所说的不相同的这两点,不仅弥补了梁启超所说的缺失,而且比梁启超相关说法更详细,可信度也更高。而刘达武《蔡松坡先生年谱》说“四月,偕唐才常十九人回国谋起事汉口,失败,死者十人,公以任务他出,得免,仍返横滨,改今名(原名艮寅)。”其中,“十九人”“公以任务他出”和“仍返横滨,改今名”等说法,显然不是源于梁启超的《蔡松坡遗事》,而是源于笔者前述之《蔡松波先生事略》和《蔡锷小史》或庾恩旸所撰之《护国军神蔡公传略》《中华护国三杰传》。但十分遗憾的是,曾文作者虽然明知唐才质和刘达武的有关记述与梁启超的有着重大的不同之处,却未加认真分析,仍在其主观预设的指导下,草率地作出了所谓“刘达武和唐才质两次为文所说蔡锷1900年由日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的经过,虽详略不一,刘达武仅以‘蔡锷以任务他出,得免,仍返横滨’一语带过,但仍可清楚看出,他们的记载,全参考过梁启超的《蔡松坡遗事》一文,实际上均来源于此”的判断,显然过于牵强。
唐才常
梁启超
其次,如前所述,有关蔡锷参加自立军起义的记述,并非只有李文汉、刘达武和唐才质的著作有所记载,云南《义声报》上的《蔡松波先生事略》、《中华童子界》上的《蔡锷小史》,以及庾恩旸的《护国军神蔡公传略》、康有为的《唐烈士才常墓志铭》、陈训慈的《爱国伟人蔡松坡》和张篁溪《自立会始末记》等文中也都有明确的记载,其中前三篇文章不仅均比梁启超的《蔡松坡遗事》整整早了近十年,而且《蔡松波先生事略》比笔者迄今发现梁启超最早提及蔡锷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之事的南洋公学演说也早了十天,且所述也比梁启超所说更为具体和完整。而梁启超1922年12月25日的演讲中所谓蔡锷返日后改名为“锷”之说,从时间上看,也比《蔡松波先生事略》《蔡锷小史》两文中的相关记述整整晚了6年,应当是引用了上述两文的相关说法。这就充分证明,《蔡松波先生事略》《蔡锷小史》以及庾恩旸、刘达武、唐才质有关蔡锷参加自立军起义之事,绝非源于梁启超1926年(包括1916年)的有关记载。梁启超有关蔡锷参加自立军起义的记载和说法也只是“支流”,绝非“源头”。因此,有关蔡锷参加自立军起义的记载绝非梁启超“一源”,而是“多源”。在这种情况之下,曾文作者仅仅考察了梁启超、李文汉、刘达武和唐才质的有关说法就断定“形成历史共识的史料源头”是梁启超的《蔡松坡遗事》一文,显然过于武断和草率,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综上可证,曾文所谓人们“形成蔡锷1900年回国参加过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这一共识的真正源头,的确是梁启超的《蔡松坡遗事》”的结论,的确不能服人。 (未完待续)
(原载:《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年第3期)
相关文章
-
1949,毛泽东首度访苏内幕
-
明朝一男子把私房钱藏在木雕里,藏了600年,两任收藏家都没有发现
-
以人肉堆起来的长城:秦始皇修筑长城死了多少人
-
为什么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吗?
-
论街道取名,我只服濮阳!
-
【璇玑闲考】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出土石楬涉琴文字补说
-
【清河史话】烽火台
-
抗战时,“平原模范伏击战”的发生地,为何在今天已归属不同的县
-
【边疆时空】任爱君 | 契丹对奚族的征服及其统治方略
-
中国历史上的“资本主义”萌芽——唐宋经济发展的秘密
-
三十六计图文版,带你了解每一计的真正含义
-
钱钧和成钧是一个人吗,他们都是开国中将,都曾是许世友的部下
-
“诰”、“敕”、“旨”这些皇帝专用语都是什么意思
-
古代一传奇女性,不仅嫁给了开国皇帝,还生了一个千古明君
-
春洲:唐太宗如何让中原的制度走进吐鲁番?
-
国共三十年谍战 红色谍战遇挫到胜利
-
古代丈夫死后,为何很多女子选择给丈夫殉情
-
爱因斯坦在日记为何说中国人肮脏、迟钝,原因并非我们想的那样
-
古代和尚娶妻会受到什么处罚
-
周恩来与新中国海防
-
武则天发明的“玉女登梯”到底有多恐怖
-
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听懂他们在说些什么吗?
-
朱门酒肉臭的高岗在仕途上为什么能够一帆风顺
-
当年的抗日战士,山中生活六十年,下山第一句话:日军打到哪里了
-
【党史学习教育】25048,为什么在这里?
-
牛魔王为什么招三界联合围剿?只是为一把扇子,其实得罪了一个人
-
中国朝代更迭多次,为何汉人的称谓从汉朝起就没变过?
-
《孔子博物馆藏孔府档案汇编·明代卷》出版发行
-
盛世大唐崛起前危机渭水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