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初祖传递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
原标题:清明祭初祖 传递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
千龙网讯
清明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期间,人们都要通过扫墓祭祖的方式,表达对先祖的哀思和悼念。
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作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黄帝陵,正在为提升民族自信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陵祭祖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如今,每年都有数百万人次前来谒陵。之所以出现这种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的现象,不仅因为轩辕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更是因为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内核——敦厚慈仁,有容善蓄;睿智文明,遵礼守义;克勤克俭,不挠不屈……
位于黄帝陵轩辕庙内的“黄帝手植柏”相传为黄帝亲手种植,形体高大、苍劲挺拔,树身高19米,下围11米,七人合抱有余,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历经五千多年风雨仍枝叶繁茂,这株古柏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不急不缓地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讲述着关于中华民族起源、奋进的故事。
中华民族对黄帝陵的保护与祭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据《竹书纪年》记载:黄帝去世后,他的大臣左彻就开始祭奠黄帝。此后,对黄帝的祭祀逐渐成为国家制度。
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曾率18万大军祭拜黄帝陵;唐、宋、元都有祭祀、保护黄帝陵的确切记载;明清时期,祭祀黄帝陵是国家的一项政治制度。黄帝陵轩辕庙至今保存有150余通记载历代祭祀、保护黄帝陵和颂扬黄帝功德的致祭碑、纪事碑和题字、题词、题咏碑。1912年,孙中山先生委派代表团致祭黄帝陵,祭词中“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充满民族自信,至今传咏。
新中国成立后,自1955年起,公祭黄帝陵恢复。1964年至1979年,公祭活动中断。1980年恢复。从1994年起,每年都有国家领导人与陕西各界人士参加公祭。除此之外,自1988年起,每年重阳节,黄陵县各界都会举行民间祭祀黄帝陵庙活动。个别年份或有特殊大事还在其他日期举行民祭。
相关文章
-
扬州八怪画竹的人是谁?他为什么擅长画竹子(郑板桥)
-
我为毛泽东主刀手术的日子:他要求听着《满江红》动手术
-
点天灯是什么样的刑罚:将人架在高处点燃(出自三国演义)
-
东北军集团控制了北方的6个省,到底能够拥有多少兵力?
-
尘封70年少林寺被军阀焚寺屠灭 少林寺介入陕豫军阀之争
-
王昭君:西域千里路迢迢 谁怜汉女思故乡
-
锦衣卫的“飞鱼服”和“绣春刀”到底是什么样?
-
十年树企业,百年树品牌——天佑德上市十年征程再起!
-
天津新闻播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新闻(天津新闻)
-
朱高炽为什么被踢出太庙?朱厚熜更换为自己父亲(太庙位置不够)
-
历史趣闻:古代婚礼中新娘的嫁妆都有什么?
-
“与猪同行”中国古代猪类的驯化与饲养(文字版)
-
本来分餐制才是古代主流的餐饮方式,为何后来被合餐制所取代
-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 孙膑,一个厉害而不平凡的人
-
新民一周|草长莺飞的1949春
-
周武帝为什么灭佛 南北朝时期佛教影响国力?
-
公元280年:一件中国史学界幸事的盗墓案
-
鲁智深武松三拳两脚打不倒:李逵的防御能力,像不像大兴安岭中的两种猛兽?
-
俞晓群五行占:木沴金之孤阳持治
-
解密名妓柳如是成好命红尘女
-
甘肃张家川发现战国墓地,出土60多座墓葬,墓主为戎人首领及贵族
-
热河龙:辽宁小型杂食性恐龙(长0.8米/距今1.25亿年前)
-
陈毅和粟裕的真实关系:陈不离粟,粟不离陈
-
火盗龙:欧洲小型驰龙科恐龙(仅2.5米长/长有镰刀爪)
-
云南龙:中国大型食草恐龙(长7米/距今1.94亿年前)
-
陕州区张茅乡姚崇故里纪念馆即将开馆
-
管仲协助齐桓公治理国家,做了一件事,竟成为后世青楼祖师爷
-
清军入关后 此汉人献上一计 害惨江南百姓 最终死得大快人心
-
禄丰龙:亚洲出土的唯一板龙科恐龙化石(体长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