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天下咸朝”的战役 姒启——甘之战
启夺得领袖职位后,在今河南禹县举行盟会,通报联合体内部各部落和附近酋邦,争取支持者,以确立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启有钧台之享。但是姒启破坏传统习俗的篡夺行为引起一些部落的不满,尤其是那些实力雄厚,同样觊觎联盟最高权位的部落首领,以有扈氏为代表,公然表示不服从姒启作新的领袖,从而发生了姒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
有扈氏是当时一个强大的部落或酋邦。传说姒禹时就曾发生过"攻有扈","以行其教" 的战争。战前,姒禹在誓师之辞中说:"日中,今予与有扈氏争一日之命,且尔卿大夫庶人,予非尔田野葆士之欲也,予共行天之罚也。"宣告要和有扈氏决一死战,标榜自己不是为了贪图有扈氏的土地、人民、财货,而是代天行罚。还传说:"昔禹与有扈氏战,三阵而不服,禹于是修教一年,而有扈氏请服。"这些传说都反映姒禹与有扈氏之战,是一场权力之争。有扈氏以其强大,意欲僭取联合体王权而起兵,所以姒禹伐有扈"以行其教"、"行天之罚",而且将战争的手段与加强政教的手段结合,最终才战胜有扈氏。姒启伐有扈,在一定意义上可谓是禹伐有扈的继续。
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是两强相遇,因而打得十分激烈,但留下的有文字记载的史料不多,主要是姒启的一篇战斗动员令《尚书•甘誓》,全文为:"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文中第一段介绍《甘誓》背景,是启在战于甘之前,召集左右高级官吏申明纪律约戒的誓师词。"六卿"过去的解释多认为是六军之将,实际上"六卿"和"六军"都是周代以后出现的,是成书时借用的后代词汇,其所指当即下文中的"六事之人"。在古文字中事和史是一个字,商代甲骨文中商王所称的"我史"、"朕史"、"东史"、"西史"等往往参与征战,所以夏后启召"六事之人"传达战争约戒就很容易理解了。第二段是誓师词全文,首先宣布有扈氏罪状是"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意思是指责敌人上不敬天象,下不敬大臣,引起天怒人怨,所以伐有扈是代天行罚。其次宣布军事纪律,命令部属各自奉行命令,忠于职守,努力战斗,还申命奉行命令者将在祖庙中受到奖赏,违背命令者,将在社坛前处死。和伐三苗的《禹誓》相比,可见启时最高行政长官的权威是前一个历史时代无法相比的。
相传启初"与有扈氏战于甘泽而不胜",总结原因说"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于是励精图治,"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可见姒启取得甘之战的胜利,"灭有扈氏,天下咸朝"是很不容易的。
相关文章
-
纳粹德国的恐怖生产力,苏军兵临本土,它依旧能重新武装200万人
-
[多图]细数二战时期德国风云人物有哪些?
-
《因法之名》为何盛名难副?
-
考古队遗漏的一枚小印章,上面刻有四个字,让日本人低头认错
-
毛泽东主席办公室,为保护主席绝对安全,房子专门增设了这种通道
-
历史上的今天——1824年2月24日,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
-
山与城丨重庆首次内河水下考古!还有了重要发现
-
【今日历史】1月11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梦里不知身是客:唐朝战俘杜环的传奇世纪之旅
-
日本侵华老兵遗孀的战争记忆:1940年,丈夫被强征入伍
-
欧洲军队的防护能力从此领先世界:细说铁甲衣与布面铁甲的异同
-
26年来首次!日本新天皇即位后要在秋季“恩赦”
-
1938年徐州会战打响,日军1万多机械化部队杀气腾腾南下
-
历史上唯一一个砍掉刽子手逃生的人,成功原因却让人哭笑不得!
-
美国历史上的贪腐时代:求官者要官不成杀死总统
-
日军七三一部队秘道 细菌制造厂秘道
-
采访组走进红都瑞金:毛主席称谓从这里叫响
-
南京大屠杀在世幸存者约400人 平均年龄80余岁每月享受生活补助
-
美日“夺岛”?日媒曝光“水陆机动团”联训画面
-
坦克、装甲车还是别爬山头的好,除非你想挨揍
-
日本人素质比中国高?如果美国人送中国一个马关条约……
-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放弃执政党地位,却将庞大苏联弄解体
-
战略失误,比实力不足更致命,纳粹这1次判断,直接葬送自己
-
如何用情感记忆南京大屠杀
-
二战中的最强国,连希特勒都不敢去惹,日本却偏要去捋虎须
-
二战时期惨烈的塞班岛战役 岛上居民为何集体自杀?
-
美军抓到萨达姆后,如何对其验明正身,不怕抓到的是个替身吗
-
千万别惹艺术家!此人惹怒达·芬奇,犹大的样子就成了他的样子
-
95岁女王的王位,是从伯父那里传来的,为何她和母亲都对此有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