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近代人才辈出的三大“名门望族”
原标题:揭秘近代人才辈出的三大“名门望族”
导 读
近现代,对中华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的“名门望族”不少,其中名声最大的是江苏无锡的钱家、江西修水的陈家、河南唐河的冯家。钱家拥有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三大科学家,和钱基博、钱穆、钱钟书三大鸿儒;陈家有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陈衡恪、陈封怀五位名士;冯家则以冯友兰、冯沅君、宗璞“一门三杰”闻名于世。
无锡钱家:利在天下必谋之
无锡钱氏家族的声望源远流长,相传是一千多年前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钱镠的后嗣。钱家历朝历代皆有俊杰,众多状元、无数进士。宋明以后尤其是明清时代,钱氏家族涌现出众多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如宋代的钱昆、钱易;明代的钱士开、钱谦益;清代的钱大昕、钱名世、钱曾、钱坫、钱鲁斯等。
钱 穆
至现代,除“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近代力学奠基人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和国学大师钱基博、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著名学者兼作家钱钟书外,钱家还出了水利专家钱正英、著名外交家钱其琛、台湾社会活动家钱复、著名金石书画家钱君陶、著名物理学家钱致榕等等。钱氏后裔人才辈出,遍布全球,仅当代国内外科学院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
令人惊奇的还有钱氏家族中杰出的“父子档”: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穆、钱逊父子,钱学矩、钱永健父子等等。2008年,钱永健与日、美两位科学家共同荣膺诺贝尔化学奖,他是钱学矩的儿子,钱学矩是钱学森的堂弟。钱永健的哥哥钱永佑是神经生物学家,兄弟俩十几年前就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钱学森
绵延一千多年的钱氏家族何以如此兴旺发达、彪炳于世?记得2008年6月“吴越钱王与长三角繁荣主题报告会”在杭州临安举行时,钱学森在贺电中说:“我们的先祖,他的政绩只是‘致富一隅’,而我们后人的事业,是使整个中国繁荣富强。老祖宗地下有知,是会高兴的!”想起写在无锡钱氏祠堂的《钱氏家训》中有一句话是:“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此言或许正是钱家为中华民族培育了无数大师精英的原动力吧。
修水陈家:人文渊源好传统
位于江西修水县桃里的“陈家老屋”,是又一个著名的人文世家。这个显赫家族因诞生了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三代名士而闻名遐迩。
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是晚清维新派名臣,在晚清时期领导了颇有影响的湖南新政,是一位有魄力、有建树的封疆大吏,也是“封疆大吏”中惟一倾向维新变法的风云人物。
陈宝箴
陈三立,“维新四公子”之一,清末“同光体”(指“同治”、“光绪”两个年号)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自幼聪慧博学,洒脱而不媚俗。常以诗会友,自谓“凭栏一片风云气,来做神州袖手人”,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
有“吏部诗名满海内”之誉的陈三立不问政治,但为人正直,富有民族气节,为社会兴利不遗余力。他在家乡创办新学,让出私宅作课堂,延聘外国教师,开设英语及数、理、化新课目;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他还主持正义、为民请命,将地方上的恶霸及贪腐官员绳之以法。
陈寅恪
陈寅恪,学贯中西,曾留学日本、德国、法国、瑞士和美国,在哈佛大学,他与吴宓、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1926年,36岁的陈寅恪与梁启超、王国维应聘为清华研究院导师,被誉为“清华三巨头”。1929年他提出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作为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的终极目标,流传至今。吴宓说他是“全中国最博学之人”,梁启超则对人说“陈先生的学问胜过我”。作为现代著名史学家、教育家,陈寅恪在国内外学术界均享有崇高声誉。
除陈寅恪外,陈三立长子陈衡恪是近代著名画家,与齐白石齐名,还擅长篆刻、书法、诗文;陈衡恪次子陈封怀是著名植物学家。
“陈门五杰”成为修水人的骄傲。
唐河冯家:书香门第重学养
河南省唐河的冯氏家族,出自桐柏山麓的唐河县祁仪镇,这里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处,濒临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和武汉三镇,山清水秀。此地传承黄河文明脉络,又浸润长江文化气息,堪称得风气之先的“风水宝地”。
冯家是个家学渊源的书香门第,冯友兰祖父冯玉文擅长诗文,遗有《梅村诗稿》一部。父亲冯台异也崇尚文学,著有《复斋诗集》。伯父冯云异和叔父冯汉异均为学富五车的文人,都有诗文传世。
冯友兰
冯家自来注重教育,无论男女,小孩子七岁一律上学,接受私塾教育。而冯家又颠覆了“复古”式的私塾,思想开放,引进新学。冯友兰从小就读《地球韵言》一类新书。冯友兰与弟弟冯景兰、妹妹冯沅君学业优异,上世纪二十年代先后考入北京大学,后又出国留学,有“唐河三杰”之誉。
冯家家学渊源,子女皆好学上进,名声远播。冯友兰的姑妈冯士钧,是一位天才女诗人,可惜英年早逝,只留下一部诗稿《梅花窗诗草》。冯友兰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享誉“一代宗师”;冯景兰为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矿床学重要奠基者;冯沅君是文学史家、五四时期先锋女作家、新中国首位女性一级教授。冯友兰的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也大多学有所长各有建树。冯友兰的长子、美籍华人冯锺辽,如今是享誉全美的工业锅炉专家。
冯沅君
冯友兰之女宗璞是冯家第三代才女的代表,她自幼受家学熏陶,随父住在未名湖畔燕南园,1951年毕业于清华英语系,后任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其名著《红豆》,文笔细腻委婉,洋溢着深厚的人文关怀。近年来她抱病创作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其中《东藏记》获茅盾文学奖,堪称当代中国为数不多的学者型作家。
今天,“钱学森之问”──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家巨匠?──正在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焦点。是啊,我们的大学怎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细想之,不妨从无锡钱家、修水陈家与唐河冯家寻求答案。一部家族史也是一部社会史和文化史,如何继承、发扬三大望族的血脉渊源与人文精神,意义深刻。
相关文章
-
他是开国少将又当过省委书记,但穿着比农民还差,工资捐给困难户
-
雍正之死到底是怎么回事 后人四种猜测比较靠谱
-
让蒋介石心惊的“风水说” 蒋介石与风水
-
古代官员怎么“提案”? 朝局历史档案解密
-
找樂:《蒙元,一个帽子横行的时代》
-
趣闻!为什么二手女人在三国时期特别受欢迎
-
他是许世友手下突击队长,带出英雄连,后来当了北京军区司令员
-
大家好我是花子,全世界的锦鲤在我面前都是渣渣
-
失传千年的“奇书”,现身贵州一老人家中,韩国专家:一定要买下
-
盘点历史上那些“闻着臭、吃着香”的食物
-
一代才女李清照是如何炼成的
-
孙膑在成名以后,为何就没下文了?其结局可能非常凄凉
-
李白立冬最美诗词,只有4句,一开头就不俗,尾句更是美得醉人
-
植食恐龙:鸭嘴龙 化石遍布北美(头顶长有夸张冠饰)
-
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有1位小战士神秘消失,人们为他起名云贵川
-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
杂谈五:芈越、纳西族
-
此人的历史地位比陈赓高,帮助王近山解围,攻克党军王牌活捉黄维
-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
-
这位古代小国国君擅长养猪,因自大被灭国,还留下一个“怪”典故
-
为什么说西晋“八王之乱”是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泰始律》,对后世律法的创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原美颌龙:德国小型食肉恐龙(长1.2米/距今2.19亿年前)
-
玛君龙:非洲大型兽脚恐龙(喜欢同类相食/头顶长角饰)
-
十大元帅分别代表解放军的哪些部队
-
古代的小妾除了生孩子,还有这一作用,彻底暴露了人性的丑恶
-
竺可桢:“东方剑桥”之父
-
讨厌鸦片的英国女王 为什么执意发起第一次鸦片战争
-
寐龙:辽宁小型食肉恐龙(长1米/与鸟类有亲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