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捅就死的漏勺胸甲和洋葱头盔:欧洲骑士为何会有这种奇葩盔甲?
原标题:一捅就死的漏勺胸甲和洋葱头盔:欧洲骑士为何会有这种奇葩盔甲?
在十五世纪的欧洲,混战比武已经逐渐从综合性的模拟战争中分离出来。一如骑枪比武逐渐成为决斗比武竞赛的重头戏,混战比武也逐渐分为了两类。一类是作为比武竞赛第一天的预赛和热身,完全抛弃了集团冲锋阶段的骑马混战。这种比赛中,参赛的骑士们可以分为不同的队伍,也可以完全独立地捉对厮杀,一方面展示自己的武艺,一方面寻找第二天作为自己骑枪比武对手的对象。在这样的比赛中,逐渐产生了如下图所展示的特殊的胸甲和头盔。
▲减重开孔的混战比武用胸甲
和在骑枪比武中不同,早期的混战比武并没有明确的得分和胜负规则。在团体混战中,只有投降,逃跑,被打下马和被俘虏四种结束比赛的方式。因此,混战比武一向相当暴力,在早期穿着普通锁甲和头盔时,甚至经常有选手被活活打残打死的悲剧发生。所以,当骑士们发现和骑枪比武一样,混战比武也需要一套特殊的铠甲时,他们同样把重点放在了对抗冲击力的方面。
▲15世纪中期的笼型混战用头盔,和16世纪初期海姆斯密特家族制造的步战铠甲用的全封闭式臂甲
由于在这样的近代化混战比武中,骑士们所使用的武器,已经从打磨掉了刀刃的实战武器转为了经过加工的棍棒。而比赛往往要进行好几个钟头,甚至远远超过一般的实战,从午饭后的入场仪式之后,可能会激烈地一直打到晚宴开始。所以和骑枪比武竞赛一样,在这种比赛中使用的铠甲比起战斗用的防具,更大地集中于轻便和吸收冲击,就如同现代的摩托用防护甲一样。因此,最早出现的,就是由没有淬火的软钢制造的,带有大小适中的孔洞的胸甲。这样的铠甲透气又轻便,在罩袍下也不显得奇怪。更好的是,它可以良好地分散被棍棒殴打的冲击,虽然有着无法和其他比赛兼用以及需要专门定制一套的缺点,但是很快地还是普及开了。
▲混战比武用棍棒
而头盔方面,虽然同样以保护颈椎为要,但是骑枪比武和混战比武之间依然有着决定性的差异。那就是冲击力的方向和视野上的需求。在针对冲击力对颈椎的伤害时,骑枪比武用盔和混战比武用盔都采取了把盔体固定在胸甲上,让头胸一体化的做法。但是为了更好的分流骑枪的冲击路径和减少碎片的危险,骑枪比武用的头盔如蛙嘴盔一般都尽可能的缩小观察孔和延伸盔喙部分。而相对的,混战比武中,攻击力往往都远不如骑枪的冲击,但是棍棒会从任何一个角度命中选手。同时,和骑枪比武只需要注视瞄准前方的对手不同,混战比武中选手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敌人也不会仅从正面袭来。因此,混战用盔上,出现了非常鲜明的特点。
▲混战比武用小堡垒盔
上图显示的就是一个15世纪中期的混战比武用小堡垒盔。可以清晰的看到颈甲上用于与胸甲固定的带钩。虽然和骑枪比武用头盔一样局限了头部的运动,但是并没有象蛙嘴盔那样将头部与盔体固定,同时,和现代的剑道护面类似,面甲部分完全被突出在外的笼型钢条取代。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护对面部的打击,另一方面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使用者的视野。下图中的现代复制品上采用的栅栏型护面,也是同样设计目的下的另外一种常见风格。
▲混战比武用小堡垒盔
而在这之上,更进一步的,就是如之前介绍过的,那样宛如脖子上顶着一颗大洋葱的巨大笼型头盔。使用者的头部可以在其中自由转动,几乎不受视野影响,更重要的是,庞大的盔体让使用者的头部不与盔体接触,更好地缓解了搏斗中带来的冲击。至于顶上那如同洋葱芽的突起,虽然现在看起来有几分可笑,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上面还会装上皮革,木片和羊皮纸做成的华丽而轻便的盔饰,好让观众们一眼就看出在场上英勇搏斗的骑士到底是哪一位勇敢的贵族,就如同现代职业摔跤手使用的面具和华丽的出场仪式一般。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David Lee,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解放战争中,仅东野就有9000门炮,为何志愿军在朝鲜却火炮奇缺
-
渭南之战:曹操获胜的原因 曹操竟杀害马腾一家
-
日本二战最终计划,每天一万人挖地下壕,天皇必须带3件国宝进去
-
中美俄三国博弈1969年世界核战终未打响
-
伊拉克战争中,半岛电视台驻巴格达记者站被导弹误炸的终极原因
-
苏联租借戈格兰岛,芬兰为何宁可战争也不租?
-
特朗普这次麻烦大了:刚刚,犹太人竟然向他兴师问罪
-
二战过后,美国、苏联为啥不要德国赔款?原来有个更大的阴谋!
-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秦可卿谜一样的死亡与公公贾珍脱不了干系
-
一位抄经生写的“小楷神品”,流传1000多年,连门外汉都能欣赏
-
日本最恶空难:民航被战斗机撞毁,唯一幸存者被送上法庭
-
面对纳粹枪口毫不退让的德国妇女用对婚姻的执着救出数千犹太人
-
日军收到投降命令后真实的反应,3种情况每个你都想不到
-
卢森堡还没有中国一个县大,为何没有被周边强邻吞并
-
历史上的今天|现代火箭技术之父罗伯特·戈达德去世
-
1万孤军坚守西域40年,壮烈殉国时已是白发老兵
-
揭秘:45万唐军为何不敌2千突厥?
-
下一任日本天皇的年号会是什么呢?
-
矿工发现的秘密:英美两国矿工在隧道尽头发现地下城镇,至今未解
-
二战时,好莱坞明星都参军报国,让今天多少明星汗颜
-
德国研究:欧元引入20年来只有这两国受益
-
30年前,陕西宝鸡出土“寒酸”古墓,结果墓葬中的黄金冠绝整个中原
-
[图文]中国无人攻击机亮相 挂中国版地狱火导弹
-
日本投降后,几百万归国士兵有多惨?有图有真相
-
历史上的今天|积分学先驱者之一卡瓦列里逝世
-
南京大屠杀在世幸存者约400人 平均年龄80余岁每月享受生活补助
-
此墓被称为中国第一凶墓,80名盗墓贼葬身墓中,包含多个朝代
-
[图文]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一瞬 让人们琢磨不定
-
【文化大名】大运河大名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