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泡汤加健身清明节古代也是健康节

原标题:泡汤加健身 清明节古代也是健康节

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中国土地广阔,南北气候不同,但到了暮春季节,不论南北,都已经一片春色,江南草长,江北花开,因此,清明也就成了春天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清明节是唯一一个节日和节气重合的日子,同时,在上千年的演变中,清明节又融合了寒食、上巳等传统节日的内容,演变出丰富的节日文化。

到今天,清明节依旧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现代都市里生活的人们,趁着节日,祭扫、郊游、踏青,既延续了传统,也实现了现代人休闲娱乐的需求。

资料图:清初书画家恽寿平的《春山暖翠图》。

三节合一,古人也有黄金周

在传统时代,清明节前后,原本还有寒食、上巳两个节日。寒食节起源于春秋,一般认为是纪念被火烧死的义士介子推而设立,人们在这一天不生火,只吃冷饭,所以名为“寒食”。但也有人认为,寒食节起源于古代“换季改火”之俗,和火的崇拜有关。

魏晋时,寒食节的影响已遍及中原,到隋唐时代,寒食节正式确定为冬至之后105天,一般都在清明节前一两天。寒食节吃寒食的时间长度,各地不同,最长的有1个月,最短的1天,但一般多为三天。这意味着寒食其实已经涵盖了清明节。因此,隋唐之后,逐渐和清明节合并,到宋元时代,基本融合完成。

上巳节为每年三月三日,发源于周代,古人在这一天会到河水中沐浴。杜甫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即描写上巳节的盛况。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森严,上巳沐浴的风俗逐渐衰微,一部分郊游、踏青的习俗融入到清明节中。

清明节是法定假期。其实在古代,清明也会放假,且是长假,这一规定起于唐朝玄宗时代,最开始放四天假,后延长为五天,最后延长为七天,和今天的黄金周一样长。不过,古代只有官吏才会放假,百姓是没有假期的。

资料图:明代画家仇英的《蹴鞠图》。

蠢蠢欲动,清明也是健康节

古文中,“春”和“蠢”往往通用,《说闻解字》中说,“蠢,虫动也”,意思是春天到了,冬眠的虫子开始活动了。

不仅虫子开始活跃,过了一个冬季的人,也开始活动起来了。古人没有发达的供暖系统,冬天也不需要从事农业生产,大多闭门“猫冬”,洗澡也不太容易。所以,到了春天,纷纷走出户外,郊游沐浴,感受春天的气息,洗净积累的尘垢,也让一冬天僵硬的身体得到舒展。

所以,古人的清明节,也是健康节,著名民俗学者高巍说:“到了春天,人就要动起来,古代习俗中的踏青、射柳、游泳,其实都是动起来,不仅是身体动起来,人的思想、情感也要动起来,想想看,春日渐深,草长莺飞、小河潺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思绪自然也会变得灵动、活跃起来。”

古代的清明节,民间活动极多,如荡秋千、蹴鞠、射柳等,都和运动有关,“古人同样重视健康,认为人的作息活动与自然规律的统一,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冬日蛰伏,到了春天,就要动起来,才是健康长寿的途径”。

资料图:明代书画家陆治的《梨花双燕图》局部。

孔子出游,王羲之沐浴山阴

作为春天最重要的节日,古人留下了大量清明节活动的记载和故事。

《论语》中,孔子让众弟子“各言其志”,弟子曾点说,“暮春之时,人们干完了农活,穿着单薄的春衫,大人带着孩子,在河边沐浴游泳,在春风里唱着歌回家,这就是我理想中的盛世”,孔子说,“吾与点也”,只有曾点深得我心。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暮春郊游的名篇,《兰亭序》中写道,“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修禊”是上巳节的习俗,后来融入清明。其实就是沐浴,古人在春天沐浴于郊外的河边、溪涧,一方面是为了清理个人卫生,另一方面也有祈福禳灾的寓意。

王羲之是晋代人,他写了《兰亭序》之后,兰亭也成为名胜古迹,一直到唐宋时代,兰亭都一直有举办“修禊”仪式的传统。

资料图:明代文征明所画的《兰亭修禊图》。

慎终追远,快乐的生命教育

最初,清明节并没有祭祀扫墓的习惯。有学者认为,清明祭扫的风俗,来源于寒食节祭祀“介子推”的风俗。也有人认为和秦汉时代出现的帝王“墓祭”的礼仪有关。

古代学者考证,秦之前的上古三代,并没有扫墓的习惯。在墓前祭祀,是从秦始皇营造大墓之后才有的,汉承秦制,一直延续下来。到唐朝开元年间,官方才正式允许民间在寒食节祭扫,此后遂成定例。

对祖先的崇拜,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古人讲究“慎终追远”,要求人们认真对待生命的逝去。高巍认为,“这其实也是一种生命教育,人们通过纪念祖先,来思考生与死的意义,懂得敬畏生命,这一点,不论传统还是今天,抑或是未来,永远都是人们所需要的。”

不过,古人对于清明的祭扫,并不要求过度地严肃和庄重,反之,因为祭扫和踏青等活动结合在一起,常常显得轻松而愉悦。高巍说,“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发现很多古代的大家族,会在祖先的坟茔处营造阳宅,也就是地上的建筑,人们在这一天和家人一起,祭祀祖先之后,还会在阳宅聚一聚,坐一会儿,聊天、踏青。”

有时候,游戏的重要性甚至远超祭扫,以至于官方不得不通过行政手段淳化风俗,如在唐朝,唐高宗李治就曾下诏,不许在墓前嬉戏,“寒食上墓,复为欢乐,坐对松檟,曾无戚容,既玷风猷,并宜禁断”。

现代以来,清明祭扫中又增添了“祭祀先烈”的传统。今年清明前夕,由双拥杂志社举办的“传承·2019 清明祭英烈 ”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清明祭英烈,对“提高‘传承’认识,铭记历史、牢记使命,筑牢新时代追梦人理想信念精神高地,都具有积极意义。”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牵 校对 卢茜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