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分餐制才是古代主流的餐饮方式,为何后来被合餐制所取代
原标题:本来分餐制才是古代主流的餐饮方式,为何后来被合餐制所取代
合餐是咱们中国人当下一种比较普遍的宴饮方式。大家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转动餐桌,吃同样的食物。甚至连喝酒,有时候也要喝转杯。碰杯喝酒,给对方夹菜,这种方式,大家都觉得特别有气氛,特别能够增加相互之间的感情。
但是,随着传染病的蔓延与多发,大家越来越感觉到,合餐显然是不利于健康的,而分餐才是最卫生健康的方式。不过,似乎在中国,要推行分餐非常困难。如果是工作餐,吃个盒饭倒也罢了。但遇到节庆聚会等各种活动,人们还是喜欢采用合餐的方法。尤其是吃火锅这些,所有的菜品都放在锅里煮,每个人的筷子都在锅里搅来搅去,感觉每个人都能吃到别人的口水。
那么,中国人是怎么形成这种合餐的方式的呢?
在我们大家的印象中,合餐应该有很悠久的历史。但根据古代留下的各种典籍史料,以及留下的绘画等艺术品来分析。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一直主要是采用分餐制,而不是合餐制度。
在春秋战国时期,帝王贵族人家,也被称为“钟鸣鼎食”之家。这里的鼎食就是用大鼎煮食物。但是用大鼎煮食物,并不是大家都在大鼎里捞食物吃。在大鼎里捞食物显然是不可能的。下面烧着炭火,大鼎里咕嘟咕嘟冒泡,也不可能就那样捞。因此,一般都是在食物煮熟以后,捞出来,由专门的人来分割。“宰相”最初的意思,其实就是分割肉的那个人。
历史上最著名的宴请“鸿门宴”,就是一种分餐制。根据《史记》的介绍,刘邦、项羽、范增、张良等几个人,是围成一个圈吃饭的。每人的面前,都有一张小饭桌,桌上放相同的食物。只不过,由于坐的位置不同,也就区别出了主次。
也正因为是分餐制,中间才会有一个大的空地,项庄才可能在那块空地上舞剑。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那块空地应该不小,否则的话,项伯就不可能加入进来,一起舞剑,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项庄,避免他伤害刘邦了。
历史上还出现过很多绘画,展示古代宴会的情况。比如《韩熙载夜宴图》,里面所画的,也是一种分餐制。韩熙载出生于五代十国时期。因此可以说,直到五代十国,中国人依然是采用分餐制吃饭。
其实别说五代十国,历史发展到明朝,依然采用的是分餐制。《明史》里专门记载了宫廷里举行宴会的场景。其实,古人在史书上做这样的记载,并不是想告诉我们,他们是怎么吃饭的。而是想告诉我们,古代“礼乐”的场景。宫廷举行宴会,那就是一场“礼”。在这场“礼”中,不同级别的官员坐在什么地方?这些官员们什么时候吃饭,吃什么,都有具体的要求。而且在吃饭的时候,还要奏乐。什么时候奏什么乐,也都是有要求的。
既然到了明代,依然是采用的分餐制。那么,合餐制是从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如果对我们古代饮食文化进行探究,我们会发现,虽然古代直到明代一直采用分餐制。但是,合餐制其实也已经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虽然我们在史料中找到了很多分餐制的记载和艺术表现。但是这并不能就说明,在整个社会中一直采用的分餐制。因为很有可能,合餐制早已形成,只是没有记载下来而已。
实际上,合餐制有两个源头。一个源头是来自于民间,来自于普通老百姓。还有一个源头是来自于少数民族。尤其中国在元朝及清朝的时候,少数民族两次作为统治者统治中国,因此,统治者必然会把他们的饮食习惯带进来,而且他们的饮食习惯,最终还将成为主流的饮食习惯。
这就相当于在清初的时候,汉人一听说留辫子,就像丢了祖先人的脸一样。但是到了清末的时候,汉人一听说剪辫子,又觉得是丢了祖先人的脸一样。统治者的习俗方式,也就成了全民的习俗方式。
为什么在民间和少数民族那里,会更多地采用合餐制呢?主要的原因,一是因为物质生活贫困,餐具缺乏。二是食物不丰富。本来食物就很少,再采用分餐制,食物就更少了,没办法分了。三是用分餐制进餐,会耽搁很多时间,包括食物的准备,以及饭后餐具的收拾洗涮,都会很浪费时间。而一般老百姓浪费不起这个时间的。他们必须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劳作中。四是分餐其实是为了表现一种“礼”。古人早就说了,“礼不下庶人”。既然庶人是不需要礼的,因此分餐制也就在民间盛行开来了。
后来随着少数民族成为统治者,合餐制便渐渐代替分餐制,成为了主流。
(参考资料:《周礼》《明史》《史记》《旧五代史》等)
相关文章
-
唐山大地震是哪一年 唐山大地震有多惨痛令人难忘
-
谣言导致的大灾难天津教案
-
三国甄宓简介 甄宓写诗被丈夫曹丕赐毒酒身亡
-
党史天天读|中共六大为何选择在莫斯科召开
-
伴公主如伴虎!古代驸马出轨被这样对待
-
此女一人单挑瓦岗大将,为爱人而投降,卷走前夫的心腹叛敌
-
铭记历史,争做神农躬耕人
-
张金铣|《全元文》补遗两篇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琼崖革命第一人——王文明
-
日苏张鼓峰事件 日军为什么重视拼刺
-
急浪奔涌大渡河——来自四川省石棉县的报道
-
古代人这种处理战场上尸体的方法:有的残忍到让人看了饭都吃不下
-
孟姜女哭长城是真的吗,孟姜女真的哭倒长城了吗?
-
中华龙鸟:中国小型食肉恐龙(长1米/鸟的祖先之一)
-
唐代诗人圈的两大渣男:一位写下最美情诗,一位写下最美失恋诗
-
周恩来在重庆特园的统战工作
-
唐代朱温反向迁都洛阳力求控制朝政
-
陕西发现25岁女子墓,出土唐朝最奢华凤冠,丈夫的墓志让人泪满襟
-
民间常说“马王爷三只眼”,这个马王爷到底是何方神圣?
-
“东山再起”的东山究竟在哪儿?
-
耳背传令兵听错号令,把撤军听成进军,结果1万人马灭掉1个国家
-
中国最强母亲:大儿国家主席,二儿银行行长,三儿军区司令!
-
为什么说古代女子一旦充军就完了?
-
香烟的发明者是谁 谁在什么时候发明了香烟契机是什么
-
中国古代的十位最杰出的三军统帅,谁在你心中排名第一
-
唐朝压制突厥、高丽 唐朝军力真实情况
-
一场战斗打下来能缴获日军多少东西?看看这几场战役就知道
-
特狈路龙:欧洲小型食草恐龙(化石只有牙齿/体型未知)
-
北方龙:辽宁巨型食草恐龙(长12米/距今8300万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