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刀类繁多,谁才是真正的中国国刀?
原标题:我国刀类繁多,谁才是真正的中国国刀?
众所周知,日本的武士刀是世界名刀,在世界各地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可以这么说,一提起武士刀,人们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日本,武士刀已经成为了日本的代名词,也是日本国文化输出的一个有力载体。说起日本国的国刀,人们都会毫不忧虑的选择武士刀,事实上,也只有它当的起如此荣誉。
武士刀
提及武士刀,爱刀的朋友想必也知道武士刀和中国唐刀的渊源,许多网友更是叫嚣着中国唐刀是日本武士刀的祖宗,其实祖宗倒说不上,只是在数千年前的唐朝,日本在和大唐帝国的白江口战役中惨败,中国唐刀在此役中大显神威,而日本人的刀具则黯然失色,此后在两国的交往中,日本人多次借鉴中国唐刀的铸造技术,而后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武士刀。
武士刀
日本的国土面积仅为我国的二十五分之一,而人文历史方面也远不如我国绵延悠久,他们尚且有种极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国刀(即武士刀),而我大天朝悠悠五千年历史,从中衍生的刀剑种类繁多,那么,在这众多刀剑中,我们该以哪种作为我们的国刀?你又是如何认为的?
下面小编就简单为大家罗列几种有代表性的,太过奇葩或冷门的在此就不做赘述。
百刀之祖——环首刀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环首刀,汉帝国使用当时先进的锻钢技术制作而成的窄身、直刃、环首长刀,简洁明了、纤长挺直、结实锋利、骠悍实用,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近身冷兵器。目前出土的环首刀实物,其质量甚至超过明清时期的刀剑,可谓奇迹。钢铁环首刀自汉代诞生,一直沿用到唐代,是为唐代仪刀、障刀、横刀、陌刀之父。
徐州博物馆所藏汉环首刀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环首刀的诞生和在战场上的普及,它迅速成为将军士兵们的新宠,而之前的主流武器——汉剑,就开始慢慢退出战场。从此以后,在中原大地,剑脱离实战成为一种理想性兵器,向配饰和武术领域发展。
下面便是中国冷兵器的巅峰——唐刀。
唐代并不是一种刀,是我国隋、唐代四种军刀制式的总称,一般指唐横刀。唐刀为军队战刀,最大的作用就是作战,其制作工艺严格,并且还要考虑到战斗时的另一个用途,那就是破甲以及耐用。破甲则需要硬度,并且刃口窄,耐用则需要韧性,所以唐刀采用了最先进的包钢工艺。以熟铁为外皮,中间夹百炼钢,部分刃口采用局部淬火技术,即覆土烧刃。刃口坚硬可以劈砍破甲,同时刀身韧性不变形、耐用。这也是和日本刀最大的区别。
现代仿制唐横刀
而在唐朝的四式军刀中,更有陌刀这样的bug存在。陌刀是长柄刀,重约10公斤,开始流行于高宗调露前后至开元十年之间。开始时使用陌刀是为了对抗突厥骑兵,后来在诸军流行则是对付以骑兵称雄的唐之“四夷”。关于陌刀的威力,坊间更是有“陌刀出手,人马俱毁”的说法。
陌刀
身长五尺的苗刀
苗刀是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闻名中外的武术刀技,一直以来为皇家御林军(千牛卫,羽林卫)所持,因其刀身修长形似禾苗,在民国时期定名为苗刀。它刀长五尺,刀身修长,兼有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并可单、双手交换使用,这样便于发挥腰背整体力量。临敌运用时,辗转连击、疾速凌历、身摧刀往,刀随人转,势如破竹,杀伤威力极大。
苗刀
明清腰刀的代表——雁翎刀
在明清时期,腰刀十分流行,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雁翎刀了。因其刀身挺直,刀尖处有弧度,有反刃,因形似雁翎而得名。盛行于明朝时期,无论是官丞还是士兵都会佩戴。雁翎刀可刺可砍,既适用于骑兵也适用于步兵,早期雁翎刀的刀尖并无反刃,继承了宋金时期雁翎刀的形制,但在明代中后期出现了更有利于刺击的带反刃的样式,并以此定型。
雁翎刀
帝王武器,冷兵器的最后巅峰——康熙战刀
康熙战刀为康熙爷玄烨的御用战刀,是其赫赫武功的有力见证。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康熙帝西征准噶尔部噶尔丹凯旋,回京时路经归化城,时逢崇福寺(蒙语“巴噶召”即小召)建成,将此宝刀一并随身之物,留作纪念。康熙战刀的设计把皇室佩刀的威仪和实战砍刀的功能完美的结合起来,双手持握,破击力强。
康熙战刀
怎么样?小编罗列的这些中国古代战刀,你觉得哪一把可以当做中国国刀,亦或是你有更好的其它选择?
相关文章
-
秦始皇陵为什么不敢挖,技术不过关(不愿打扰秦始皇)
-
《十七史商榷校证》:三十年磨一书
-
民国四大美女,只有一人得善终
-
宣化角龙:最早的角龙下目恐龙(长1米/距今1.45亿年前)
-
中亚植食恐龙:湖角龙 白垩纪最稀少的角龙(仅出土牙齿)
-
小型食肉恐龙:贾巴尔普尔龙 体长1.2米(仅出土尾椎化石)
-
《孔子博物馆藏孔府档案汇编·明代卷》出版发行
-
朱元璋皇陵之谜 朱元璋墓穴在哪里
-
匈奴,突厥和蒙古谁更厉害?
-
他是第一位担任阅兵总指挥的开国上将,堪称上将中的第一人
-
怒江大桥|敬英勇先烈,思祭祀文明
-
佛学基础丨人天行果——五戒
-
周恩来中秋佳节写信给邓颖超:对月怀人
-
帕克氏龙:阿根廷小型食草恐龙(长2米/距今6500万年前)
-
菱龙:最原始的蛇颈龙类生物(长3.5-8米/生于2亿年前)
-
三苏是指哪三个人?
-
金庸武侠剧40年:没有侠义精神,根本拍不好他的剧
-
讲好新的淮海战役故事
-
党史百年天天读·9月10日
-
湖北高速公路施工,挖出3000具军人遗骸,专家揭开一段悲壮的历史
-
汉高祖刘邦立谁为太子?刘邦死后谁成功当了皇帝
-
千古悠悠宛溪河
-
徐浩|批量补缀卷首——古人对敦煌写经的一种特殊修复
-
杨业北征兵败之谜 死于何人之手?
-
六十年,革命功绩深藏不露:父亲竟是一等功臣
-
朝鲜战争时志愿军拿什么充饥?一把炒面一把雪
-
中国人为何能一“住”5000年
-
五代十国最悲情的君主,一生节俭仁慈,最后还是难逃亡国的命运
-
抗战中他只是一个营长,却率五百人血战四万日军,牺牲后举国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