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朝鲜战争时志愿军拿什么充饥?一把炒面一把雪

原标题:朝鲜战争时志愿军拿什么充饥?一把炒面一把雪

在不少反映朝鲜战争的影视剧、资料文献中都能看到“炒面”这种食物,说志愿军在冰天雪地里经常以炒面为食,与敌人顽强战斗。

那么如题,炒面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南方人不以面食为主食,他们很容易以为炒面,就是小吃摊上的炒面条。其实,朝鲜战场上出现的这种“炒面”,是指上个世纪在中国北方乡村很普遍的一种炒制面粉。制作方法就是将小麦面、黄豆面或者高粱面,单独或者混合在一起炒熟而成。

这种炒面,炒得很干燥,能够保存很长的时间,所以,很快就成为志愿军的野战食品。

志愿军入朝之初,供应的炒面质量还不错,一般由精面加工炒制而成,里面还掺和了矿糖、芝麻、花生等。可是到了后来,就变成了干巴巴的炒高粱米。

据许多志愿军战士回忆,这种炒面口味极差,难以下咽,吃到肚子里甚至冒酸水。以至于有的部队宁愿挖野菜,代替这种炒面。

我们知道,正常情况下,食用炒面,是需要混合入开水,或者配以热汤。可是,志愿军入朝之后,几乎就处于连续作战的状态,没有时间来烧煮开水和热汤。更何况,为了避免吸引敌人飞机的注意力,志愿军不允许随便生火做饭。好在朝鲜天气寒冷,到了冬天到处都是白雪皑皑。所以,大部分志愿军将士就用“一把炒面一把雪”充饥。

近日,勇哥读到这样一篇关于“一把炒面一把雪”的回忆文章:“大家吃炒面的方法也不同。各有各的特色,有的人把山上积雪舀在搪瓷缸子里,加上炒面,搅拌而食。有的一把炒面、一把雪同时吃。我的吃法是:先把积雪攥成一个拳头大小的雪球,吃炒面时,先吃一口雪团,口腔湿润了,炒面自然也就不干巴难咽了。我的战友张玉兰的吃法要算最有特色了,她把炒面、雪攥合在一起,团成较大的雪球,装在棉衣外边的口袋里,这样不会融化,也不会冻得过硬,行军走路时,吃起来特别方便,她美其名曰:‘什锦饭团’……”

然而,就是这种难以下咽的炒面,在抗美援朝初期,也常常无法满足志愿军将士需要。

为此,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回国汇报朝鲜战场的战况,还在中南海拍过桌子,吼道:“你们去前线看一看,战士们吃的什么,穿的什么!……战士们除了死在战场上的,还有饿死的、冻死的,他们都是年轻的娃娃呀!”

随后,为了满足供应志愿军将士足够炒面量的需求,在当时的政务院的动员下,东北、华北、中南各省党政军民立即行动起来,迅速掀起了一个男女老少齐动员、家家户户忙炒面的热潮。

就在彭德怀离开北京,重新奔赴朝鲜战场的当天,周恩来于百忙之中,到北京一些机关视察炒炒面的情况,亲自与机关同志一起动手炒炒面。

在周恩来的带动下,许多中央党、政、军领导人纷纷抽出时间,与北京市一些单位的机关干部和人民群众一起炒炒面。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还在北京功德林监狱进行劳动改造的国民党战犯,也被动员起来炒炒面。他们干得非常认真,因为,他们也曾经在战场上饿过肚子,深知军粮的重要性。

很快,125万斤“炒面”制作完成,迅速送往朝鲜,总算暂时缓解了志愿军的断粮之苦。当时,志愿军分管后勤工作的副司令员洪学智动情地说:“如果没有炒面,就解决不了部队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

周恩来总理亲自动手为志愿军炒炒面的消息传到朝鲜前线,极大地鼓舞了志愿军将士的士气。他们喊出“为祖国人民立功”的口号,浴血奋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