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英国BBC:中国皇帝15天要睡121人,最多时9人一晚
原标题:揭秘|英国BBC:中国皇帝15天要睡121人,最多时9人一晚
BBC的脑洞也是很大……
美国著名数学家Freeman Dyson曾经说过:“数学既是伟大的艺术,也是重要的科学。“浩瀚宇宙,无论多么广阔与复杂,终将归结于数学公式中。
前几天,BBC出了一个新闻,介绍数学在中国古代的应用。
文章中表示,在中国古代,数学计算帮助中国兴建了延绵数千公里的长城,完善了稳定社会的税收制度,促进了科技的进步,甚至......可以帮助老婆太多的皇帝安排好行房次数。
人们常云“后宫佳丽三千”,可见后宫女人之多。根据《礼记·昏义》记载,古来有名号的后妃“编制”为:“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人。”
也就是说,仅仅排得上号的老婆,就有121人!而15天为一个周期,要怎样分配才能在一个周期内轮流临幸,雨露均沾,真让人脑壳疼!
宋代文人周密的《齐东野语》卷19《后夫人进御》中就记载了五代时期梁朝的国子博士崔灵恩的一套理论:“凡群妃御见之法,月与后妃其象也,卑者宜先,尊者宜后。女御八十一人当九夕,世妇二十七人当三夕,九嫔九人当一夕,三夫人当一夕,后当一夕。亦十五日而遍云,自望后反之。”
也就是说,皇上的15个晚上是这样分配的:
这个算法是根据等比数列的数学概念,每组女性的数量是前一组的三倍,确保在15个晚上,皇帝能够临幸后宫中的每个嫔妃。上半个月随着月亮的由缺而满、“卑者宜先”,以最低等的女御开始,最后到王后侍寝,下半个月则反之。
一个不少,全排满了,完全没有休息时间.....
还要连续多个晚上“一夜九次郎”,真的是好辛苦啊......
不过,这也只是一个理想化的系统。实际上,皇上想宠幸谁是很难受到礼制约束的,而且拥有绝对的自主权,不同的朝代也有不同的规矩和实际操作。
关于皇帝后宫的那点事儿:
- 历史上后宫数量最庞大的是“情圣”唐玄宗,妃嫔和宫女加起来整整四万人,杨贵妃能杀出一条血路实在是不容易;
- 汉武帝也很厉害,妃嫔就有一万八千人,由于小老婆实在太多,每年都会放年满三十但是没有受过宠幸的嫔妃出宫嫁人;
- 晋朝的司马炎后宫上万人,一到晚上,他就让三只羊来拉车,羊车在谁门口停下,他就宠幸谁;
- 妃嫔过了50岁就不能侍寝了,因为生不了娃;
- 南齐著名的荒唐皇帝萧宝卷和宠妃潘玉儿荒淫无度,除此之外他最喜欢的就是和侍卫一起在后宫通宵达旦地挖洞捉老鼠;
- 明朝的朱厚照经常半夜潜入民宅,对良家妇女下手;
- 清朝妃嫔们的年薪很低,一个答应的年薪折算也就3000元人民币,皇后月薪才8000多,所以妃嫔们整天宫斗拼死拼活应该不是为了爱......
作者:温迪
来源:她乡华闻
看这些文章哦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相关文章
-
古人称月亮为广寒宫,古代不能到月球,竟知道上面很冷?细思极恐
-
揭秘:秦始皇求物仙药的徐福与三千童男童女去了哪?
-
刘裕的却月阵和慕容恪的连环马:一个击败一强敌,一个擒杀一战神
-
玉林这个山村,历史文化名人灿若群星,背后……
-
谁是中国历史上粉丝最多的花美男?
-
傅抱石与《敬亭秋》
-
司徒雷登在中国的形象变迁
-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高寿的八位皇帝
-
伽马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被伽马射线辐射会怎样
-
尧帝想让他当皇帝,听后他赶紧去河边洗了耳朵,尧帝一看赶紧走了
-
交通不便且没有网络的古代,仅靠通缉令如何抓捕犯人
-
这个被人拾到特殊的印,究竟有什么不同,到底隐藏了什么真相
-
华野四虎,三虎享受中将军衔,只有他一人是上将军衔并官至副国级
-
无锡陕县一线牵:九十年前的豫西赈灾727
-
段文杰为何告别新婚妻子,在敦煌住了一辈子?
-
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是不是很漂亮?事实可能难以接受
-
绽放青春之花:给张霁帆的一封信
-
开国将领中共有十位独臂将军,但是后来成就最大的,却是这位中将
-
文化 | 椅子出现或终结中国古代分餐制(图)
-
汉武帝才是精致的猪猪男孩
-
丈八蛇矛是一丈八尺还是一丈零八寸?说说中国古代长骑枪发展史
-
《伟大的转折》热拍邓钢饰演红军最强主力军团领导者董振堂
-
靖康之耻公主为什么肛裂而死?受尽凌辱而亡(成为床上俘虏)
-
古代诸侯造反,为何不去攻打周边小国,只在境内范围攻城略地?
-
惊弓之鸟的主人公是谁:更羸(战国时期魏国大臣)
-
为什么说胡适是最大的公知:曾受到人们抵制(有争议)
-
中国的八大古都,此省占了4个,为何现在经济却远远落后?
-
关于红楼梦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
-
演出|大型现代荆州花鼓戏《胡幼松》重现红色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