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金丝软甲”刀枪不入,古代将领为什么不穿上阵前杀敌?
原标题:传说中“金丝软甲”刀枪不入,古代将领为什么不穿上阵前杀敌?
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相信对神乎其神的“金丝软甲”一定不会陌生。按照剧情演绎,男女主角或剧中重要人物被刀剑或刺或砍后,竟然好发无伤,原因就是穿上了极为贵重的“金丝软甲”。“金丝软甲”的防御作用可见一斑。
当然,“金丝软甲”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编剧往往并不特别交代,但顾名思义,“金丝软甲”就是有金丝做成的软甲。我们知道,黄金是一种特殊金属,从理论上看,用“金丝软甲”进行防御并不太现实。一是黄金稀有而贵重,制作一幅软甲想必耗资不菲,绝大部分人承受不起。二是黄金质地柔软,有较好的延展性,易于铸造,也容易变形,经不起剑刺刀砍,也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三是黄金很重,异于铁、铜等常见金属,穿在身上活动不便,并不适合上阵杀敌。
可见,无论从金属特性,还是价值属性,抑或是现实选择上看,人们都不会用黄金做盔甲。尽管黄金不适合做盔甲,但历史上有关黄金甲的说法却屡屡出现。
唐代黄巢《不第后赋菊》中有“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说法;王昌龄《从军行》有“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慨叹;宋代王珪有“一擐黄金甲,征西战马骄”的向往……
富有情怀的诗人们总是将黄金甲与将领联系起来,以此承托出他们轻身许国的英雄气概。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黄金甲呢?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曾是早期秦国王室王族的墓地,也是名副其实的山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堡子山大量文物被盗掘,后又辗转回国。在这些文物中,就包括32片轻薄如纸的黄金甲片。这些甲片至薄至轻,造型多样,表面均有錾刻花纹,精美绝伦。据专家考证,这极可能是秦国国君穿着的黄金箔片,蒙在铁甲或铜甲表面。既是蒙在铁甲上面,可以推断黄金甲片的作用多半是装饰。
闻名中外的马王堆“金缕玉衣”,是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玉衣以玉片为衣,金只为线用。金是帝王及部分近臣专属,其他贵族只用银线、铜线编造。“金缕玉衣”用金丝为线,贯穿玉片,可看作黄金甲的一个变种。
康熙锁子锦金叶盔甲是康熙的御用铠甲。铠甲为上衣下裳式,排满金叶,镶缀价值连城宝石,堪称“世界第一黄金甲”。与之类似的是乾隆皇帝大阅甲胄,甲分上衣、下裳、护肩、护腋、袖、裆等,甲面有规则的金帽钉,两袖用金丝条编织,袖口月白缎绣金龙。裳分左右,腰以布相连,裳面以金叶片、金帽钉、彩绣龙戏珠纹相间排列。这种黄金盔甲实际上就是由金线和黄缎制成的,多为大阅礼仪所用。
综合来看,“黄金甲”一般是君主或贵族所有,且多为黄金装饰而成,实战意义并不大。至于神乎其神的“金丝软甲”多半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美好想象,刀枪不入功能更是无稽之谈。
相关文章
-
离任留犊有感
-
叙诡笔记|“铁丐”吴六奇真的救过查伊璜吗?
-
帝喾高辛氏政权进入中期
-
长征时,红军有一种非常可怕的死法,连开国上将都不敢回忆
-
包拯真的是清官吗 宋代高薪养廉?
-
探秘古波斯文明兴衰历史故事
-
龙颜:古代皇帝长啥样?怎么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
古人在袖子放东西为何不会掉出来
-
【地评线】北方网评:山河无恙,可缓缓归矣
-
魏忠贤之死:崇祯煤山自尽前为何厚葬魏忠贤?
-
香妃侍寝乾隆28年 为何没有怀孕生子
-
穿长筒靴、高跟鞋,古代生活在新疆的女子足下很时髦
-
朱汉民:周敦颐是湖湘文化的奠基人
-
秋扒龙:亚洲最南端的似鸟龙类(出土于河南/形同鸵鸟)
-
明代除了魏忠贤,还有哪些宦官专政?
-
“英雄营”传人马晓东:在历史中寻找致胜战法
-
无意间挖出玉龟,专家鉴定后说了一句话,农民立即不乐意了
-
罗迪:历史上的李白死亡之谜
-
抗战初期,此人是粟裕副手,建国后粟裕当大将,为何他仅授少将?
-
大乔小乔的结局后面怎么样了:夫君都短命(姐姐守寡病逝)
-
[原创]汪建新:诗人毛泽东的江西情缘
-
光明日报国学版:人文始祖——黄帝
-
揭秘|英国BBC:中国皇帝15天要睡121人,最多时9人一晚
-
粟裕排名第15位,与十大元帅失之交臂
-
红军军长刘志丹亲临前线指挥战斗,突遭敌机枪扫射英勇牺牲
-
湖北出土1男7女合葬墓,专家:赶紧挖!底下有10箱黄金
-
二战时期的日本女人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
昨天嘉兴刚发现的这件宝贝,背后竟有这样一段传奇
-
毙敌16人,捣毁越军一个连指挥所,记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孤胆英雄陈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