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此人是粟裕副手,建国后粟裕当大将,为何他仅授少将?
原标题:抗战初期,此人是粟裕副手,建国后粟裕当大将,为何他仅授少将?
一九三七年,红军挺进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司令员由粟裕担任,副司令员则是陈铁君,粟裕后来成长为一名战将,建国后被授予大将军衔。相较之下,作为副司令的陈铁君,后来混得实在是有些“寒碜”,建国后连上将都不是,只是一个少将。陈铁君和粟裕同在一支部队担任正副司令,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陈铁君从小便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先后就读于温州瓯海中学、杭州安定中学等,他有感于国难深重,矢志报国,十六岁考入国军军政部南京化学兵分校。毕业后,陈铁君进入十九路军,当了一名排长,后蔡廷锴“闽变”失败,陈铁君回到老家,拉起了一支数十人的浙南红军游击队。中共浙南临时革命委员会成立后,陈铁君当选为军事委员,此后,他一直在浙南开展游击活动。
一九三六年,陈铁君率浙南红军游击队与粟裕的红军挺进师会和,后陈铁君、粟裕一起并肩作战,取得了不错的战绩。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国民党举行和谈,陈铁君被选为和谈代表,与时任国民党绥靖公署主任的刘建绪进行谈判。和谈中,刘建绪步步紧逼,陈铁君也不退让一部,最终双方没能达成一致。此后不久,陈铁君率浙南红军游击队参加了青田战役,战役失败后成为俘虏,直到“七七事变”后,陈铁君才被国民党释放出狱。
一九三七年,红军挺进军和闽浙边红军游击队合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粟裕担任司令员,原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刘英担任政委,而陈铁君担任副司令兼参谋长。由此可见,当时陈铁君的地位是不低的,此后,陈铁君给粟裕当了半年副手,直到一九三八年三月,陈铁君和粟裕率队赶赴皖南,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编入新四军中。
陈铁君进入新四军后,被任命为教导总队教员,“皖南事变”中,他与民运科长夏征农一起与敌人血战三天三夜,一直打到弹尽粮绝,才率队突围而出。新四军重建之后,陈铁君被任命为教育科长,不久后调任一师一纵参谋长,当时一纵司令员正是叶飞上将,一师司令则是老上级粟裕。不过,也不知出于何原因,陈铁君一直没有得到提拔,先后担任十六旅参谋长、苏浙军区一纵、二纵参谋长等。
解放战争爆发后,陈铁君被调离战场,担任华东军政大学教育长,这一干就是三年时间,直到一九四八年八月,陈铁君才正式“出山”,担任华东野战军三兵团副参谋长。此后,虽然陈铁君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但是都未能独立指挥过战斗,到解放战争结束,他还是三野十兵团副参谋长。
建国后,陈铁君担任训练总监部计划监察部副部长,一九五五年,他仅被授予了少将军衔。陈铁君的起点只比粟裕稍低,为何后来的差距越拉越大?我想还是因为他的资历原因,粟裕参加过南昌起义,又是正经的“中央红军”出生,相比之下,陈铁君的浙南红军游击队,只能算是地方红军部队。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原因是陈铁君太年轻,他一九一七年出生,抗日战争爆发时也才不过二十岁出头,而粟裕当时已经三十岁了,在一定程度上,年龄就是阅历,就是经验,当然粟裕更受上级重视。
当然,军衔并不能真正代表一位将军的贡献,陈铁君尽管只是开国少将,但是他在革命战争中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遗憾的是,一九六一年,陈铁君将军便英年早逝,年仅四十四岁。陈铁君的一生虽很短暂,却是辉煌的,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文章
-
《天龙八部》是金庸的巅峰之作,这个词原本代表具有神通的八类众生
-
光绪和乾隆的关系是什么 是嫡系吗
-
有奖 |邀功精屡试不爽的职场战术竟然是这个...
-
妻子为国捐躯,丈夫只能嚎啕大哭守节三年,后成开国大将
-
此人多次打败秦军和匈奴,却被自己大王给宰了,国家也跟着亡了
-
孔子思想是什么?孔子生平介绍
-
陈永贵是文盲总理,但是上将许世友就是佩服他,总想坐在他身边
-
枭雄张作霖:除了是最大军阀,还创造一个记录,直到现在无人超越
-
周恩来策划导演《东方红》 不让表现南昌起义
-
“两个务必”重要论述的提出
-
民国军阀杨森12妻妾奇异的私生活:杨森妻妾十二钗
-
农历二月廿七,驿马日,东岳帝君诞
-
论“历史虚无主义者”的“人性懦弱”
-
她是女大学生,后嫁给了开国元帅,第一个女儿饿死,二女儿是少将
-
为什么黄埔8期以后的毕业生很少有人当上将军?
-
侯立虹:毛泽东是“大救星”的再认识
-
传统美,真性情
-
古人都是怎么夸人的?
-
细数历史中那些嫁不出去的公主
-
广西巴马:长寿之乡相关企业为何难长寿?
-
合肥为什么那么多“郢”?答案就在这!
-
貂蝉故里在哪 貂蝉是哪里人
-
行善一定要有钱吗?胡雪岩是这么说的
-
《如懿传》卫嬿婉被赐牵机药痛不欲生,那么牵机药到底为何物呢?
-
鸿门宴是什么意思?鸿门宴的典故是怎么来的(刘邦赴宴请罪)
-
此人扬言要活捉贺龙,被俘后给红军出一计谋,蒋介石气得破口大骂
-
平均身高不到1.6米,为什么日军却能重创其他国家的军队呢?
-
儒家学说为何在战国时代行不通,却被汉朝尊崇?利益观和天下共治
-
成型的社会—炎帝姜宜和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