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八):古代地理
原标题: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八):古代地理
古代地理
(一)地区名
1.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例如: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2.江东。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例如:亮兄瑾也,避乱江东。《赤壁之战》
3.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例如: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4.山东。指崤山以东的地区。例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腻。《鸿门宴》;有时“山东”也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例如: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货殖列传》
5.河北、河南。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6.中国。指中原地区。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二)政区名
1.九州。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来又有十二州说,即从冀州分出并州,从青州分出营州,从雍州分出梁州。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
例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己亥杂诗》
2.八荒、八州。泛指中国。
例如: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3.郡。行政区域。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例如: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4.国。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
例如: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张衡传》)
5.道。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唐代先分天下为十道,后又分为十五道。
例如:陈明选下骑搏战,至兵备道前被杀。(《阎典史传》)
6.路。宋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
例如: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7.省。本是官署名称。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路之上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后来行省成为正式的行政名称,简称省。
8.县。地方基层行政区域,例如: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士。(《海瑞传》)
(三)山川关隘名
1.江。指长江。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 赤壁怀古》)
2.河。指黄河。例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3.崤。指崤山。例如:崤有二陵焉。《崤之战》
4.函。指函谷关。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
5.岱。指泰山。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望岳》
6.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
7.四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8.四渎。指长江、黄河、淮水、济水。
9.大泽。指云梦(在今湖北省长江南北,本为两泽,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后来淤为陆地,今洪湖等是其遗迹。)洞庭、彭蠡(今鄱阳湖)、具区(又名震泽,今太湖)。
10.五湖。指具区、兆滆(即太湖附近的洮湖和 湖)、彭蠡、青草(在洞庭湖东南)、洞庭湖。
11.有古称、别称的地名。
(1)南京又称建康、建业、金陵、江宁、白下、石头城等。例如:金陵降,君臣出走。——《阎典史传》
(2)杭州又称临安、钱塘、武林等。例如: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柳敬亭传》
(3)福州又称三山。例如: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指南录〉后序》
(4)镇江又称京口。例如:去京口,挟旨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指南录〉后序》
(5)开封又称东京。例如: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柳敬亭传》
12.三都、两都、三辅。
(1)三都。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都晋阳、京都长安。
(2)两都。汉代指长安、洛阳。又叫两京。
(3)三辅。汉太初元年,置京兆尹、左冯翊(píng yì)和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政区,因为是管辖京都及其附近地区,故合称"三辅"。
13.畿。古代王都所在地的千里地面。后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左忠毅公逸事》
14.其他常见地理名词释义。
(1)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2)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如毛泽东词《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3)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整个黄河流域。
(4)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5)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6)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7)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如《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8)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9)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如《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如《三国演义》中《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11)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如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2)淮左。淮水东面。如《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13)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如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14)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如《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15)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如《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16)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17)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如《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这里特指两广一带)
(18)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如《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19)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如《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
(20)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高考
相关文章
-
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是夫妻吗?
-
中国唯一“六星上将”:妻子如今百岁高龄,儿子们都很有出息!
-
白垩纪甲龙科:戈壁龙 背部遍布尖刺(生活于沙漠地区)
-
最影响人生的十本书 这十本书意义重大可以改变人生
-
古代一传奇女性,不仅嫁给了开国皇帝,还生了一个千古明君
-
李白早期很美的一首诗,每一句都写得生动有趣,犹如一幅淡淡的画
-
新疆博物馆馆藏伏听俑:伏地侧耳倾听为何故
-
大椎龙:非洲小型食草恐龙(长4米/距今1.94亿年前)
-
缅怀 |今天,重温毛主席语录
-
杨奎松:关于长征途中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确立问题的再考察
-
历史上安乐公主是谁 安乐公主是李显的女儿
-
红四方面军用缴获的年货过年
-
银龙:阿根廷最大的恐龙之一(长21米/距今6500万年前)
-
老子在哪著《道德经》 《道德经》是什么时候写的
-
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开放:“龙伟”“钟祖之”“中福”……这些暗语究竟指什么?
-
三国三位形象被严重毁坏的知名人物
-
咸丰皇帝的简介及其后代有哪些
-
真实的丐帮:势力盘根错节,官产私产数目庞大,帮主更是城中首富
-
揭《黄慕兰自传》:是否及时报告向忠发叛变
-
水浒传梁山108好汉排名及绰号 108好汉名单大全(值得收藏)
-
康熙盛世 大清国综合国力能排到世界第一吗?
-
魏碑极品《张黑女》,天下孤本,未有可比肩者!
-
丈夫去世后,她被赶出家门,后生下一女,竟改变了中国历史
-
蒙恬不死打得过项羽么:打不过(项羽力能抗鼎)
-
石仲泉:周恩来是党的一种楷模 一种道德的形象
-
大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一年最热时刻来临(每年的7月22-24日)
-
在中国古代,想要靠“炒作”“作秀”出名,根本行不通!
-
美图|你有没有把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很长时间?
-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身边的四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