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早期很美的一首诗,每一句都写得生动有趣,犹如一幅淡淡的画
原标题:李白早期很美的一首诗,每一句都写得生动有趣,犹如一幅淡淡的画
李白是属于那种天才弄的诗人,而且是千年难遇,不过虽然他很有才华,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他却是处处不如意,始终是没有任何的机会,一直是被人排挤和打压,为此他在长安没有生活多久,然后毅然决然选择了离开。李白离开长安无疑是正确的选择,要是他一直留在长安的话,也就不可能会有后来那些令人惊艳的传世名篇。
早年间的李白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同时也有着远大的抱负,他还有这样的诗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可见当时的李白意气风发,希望可以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去到长安实现人生理想,但是现实往往是很残酷,李白到达了长安之后,其实并没有受到重用,一直是被人排挤,由于他写诗讽刺了杨贵妃,所以在长安是无法生活下去,最终只好选择离开长安,去到外面的世界漂泊。
李白从四川出来的时候一路上是写诗,每到一个地方就留下一首经典名篇,当初他经过安徽当涂县时,写下了的这首《望天门山》,那就是他早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整首诗意境高远,虽然看似信手拈来,只是那么淡淡着笔,但是每一句都美得令人惊艳,而且生动有趣,犹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画卷,这样的作品读来也是让人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身上的那种独特的气质,还有他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也都是令人赞叹,而且他写这首诗时,刚刚二十四岁,时间是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当时的李白意气风发,对于未来的生活也是充满了期许,希望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可以去到远方实现人生理想。所以这一时期的作品风格轻快,不像后期的作品字里行间还流露出了忧愁。早期的作品其实是充满了理想主义,毕竟当时的诗人踌躇满志,希望可以去外面的世界干一番大事,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十四岁的年轻诗人,看到一切都觉得很新鲜,为此在这首诗中,他只是写了所见所闻,把原本不起眼的美景描写得充满了诗情画意,仅仅是开篇的两句,那就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意境,美得也是令人惊艳,“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也是比较好理解,它大致 意思是,这长江就像是一把巨大的斧子一样,把远处的天门山给劈开了,碧绿的江水到达了这里之后,快速地转了一个弯,然后再向东缓缓流去。这两句看似写得很一般,但是描写得活灵活现,把那种独特的美描写得生动有趣。
最后两句写得更美,同时也很有气势,从而让这首诗更具有感染力,也更加的有意境,“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两岸的青山彼此对望,美景也是高下难分,彼此都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让人看了之赞叹不已,一只小船从那太阳升起的地方,缓缓地向前方驶来,好像就是从画中走出来一样,让人见了更是啧啧称赞。没有想到在这个地方,还有这样的美景,真是犹如一幅绝美的山水画。
李白早期的诗同样很美,无论是文学性,还是思想性,也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这首《望天门山》其实并没有什么高超的表现手法,也没有引用典故,更加没有使用生僻的字,只不过是那么信手拈来,可是却写出了新意,也让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每一句都很唯美,读来也是朗朗上口,从而成为了一首难得的佳作,所以这样的作品,也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只要静下心来读一遍,一定是能够感受到那种独特的美。
相关文章
-
畸形龙:欧洲巨型恐龙(长24米/最早认可的蜥脚恐龙)
-
破解古墓长明灯千年不熄灭之谜:古墓长明灯奇闻
-
定了!辛亥革命志士姚宏业投江自尽竟是在这一天(一)
-
回忆:那段数十万日本女性被卖出海外的殖民史
-
一个人可以帅到什么程度?
-
他是十大将中最大一匹黑马,至少有两位比他更有资格,为何选他
-
“一代做官九代绝,一家发财九家贫”和珅难逃其中,揭开面纱真相
-
蒙古西征有多残暴 蒙古军如此残暴的原因是什么
-
清朝13处龙脉真相,长白山乃龙脉的脊椎
-
古代结婚,女方会陪嫁两样奇怪的物品,要是今天的人绝对不会要
-
考古百年路:实证5000年文明史重建中国史前史
-
德军俘获苏军一名上尉,得知身份后大做文章,斯大林:痴心妄想
-
《前行者》马天目卧底复兴社,与唐贤平并肩作战,裴如海老奸巨猾
-
揭秘观音菩萨自己不出手,而是举荐二郎神的真实原因
-
白垩纪中型恐龙:福井盗龙 日本出土的唯一一种食肉恐龙
-
爱因斯坦有多少项发明 爱因斯坦的一生发明了什么
-
北宋时期,枢密使和宰相,谁的权力更大呢?
-
揭秘:芈月与芈姝的关系 芈姝是怎么死的?
-
解密朱元璋如何灭元骑兵
-
这些别称、别号和代称,你知道对应的是古代哪位诗人吗?
-
古罗马斗兽场有多恐怖残忍:人和野兽战斗(供贵族观看)
-
中国历史上谁在位时间最短 完颜承麟(不足一个时辰)
-
揭秘韩非之死的历史真相:造陷害入狱被毒死(李斯嫉妒)
-
古代人这种处理战场上尸体的方法:有的残忍到让人看了饭都吃不下
-
古代皇帝出行为何身后总有两把扇子
-
红色的印记|农讲所:中国农民运动精英的“摇篮”
-
解密开国将军中的武林高手
-
清朝能成功实施“剃发易服”的政策,为何满语普及却遇到了障碍?
-
新《三国》落幕“十宗最”难息 最奸曹操最悲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