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郑朝晖:一样辛苦里的多重悲凉——《四世同堂》(完整版)荐读

原标题:郑朝晖:一样辛苦里的多重悲凉——《四世同堂》(完整版)荐读

东方出版中心的《四世同堂》(完整版)放在我的面前,当我了解了本书的来龙去脉之后,就有些迫不及待地向各位推荐这部书了。

《四世同堂》,作为老舍的一部代表性的作品,大家都很熟悉。不过我们通常所见的其实是一个不完整的本子。老舍原计划创作三部,即《惶惑》、《偷生》与《饥荒》。前两部是在国内有正式出版的,第三部在五十年代的时候也有过部分章节的连载,但是终于没有成书。而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老舍的手稿散逸殆尽,作为第三部的《饥荒》也最终在人间销声匿迹了。此次的完整版,是赵武平先生爬罗剔抉,在美国高校的图书馆中发掘出老舍先生与美国翻译家蒲爱德共同翻译的第三部的英文原稿,将其回译而成的。老舍的夫人胡絜青曾经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够出一个《四世同堂》的完整本。如今在老舍先生蒙冤五十周年的时候,在胡絜青先生去世十六年后的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手捧这部版式装帧都略显简朴的《四世同堂》,其实真的是感慨万端。《四世同堂》的命运,真的恰如我们民族的命运一般多灾多难。它成书于抗日战争的兵燹之中,又在文化大革命的红色恐怖里散逸销陨。中华民族近百年的灾难,其实莫此为甚,而《四世同堂》竟然没有一次能够幸运地躲过。一个民族伟大的语言大师的作品,居然还需要通过“回译”才能够得以全貌示人,这无论如何都应该是一个极其悲凉的结果了。

老舍先生写《四世同堂》是大有为民族立传的雄心的,所以他以家族的视角,全面地展示了一个家族在那场民族的灾难中的经历与感受,力图全方位地思考民族的命运与人类的前途。但是,时势却不允许他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与书写。五十年代,老舍在完成第三部的英译之后,即匆匆赶回国内,参加“如火如荼的”新中国建设,虽在多种场合都表示过要修订《四世同堂》的第三部,但是又反复说明现在要做的事情太多,没有时间精力来做这个工作。这样一来一直到他自己投湖自尽,一直到书稿灰飞烟灭,这个时间也终于没有到来。

我的感慨还在于,面对日本入侵这样一个巨大的民族灾难,我们这个民族除了这样一部不完整的作品之外,似乎还没有任何能够全景式的展现与反思的作品出现。甚至像《苏菲的抉择》、《辛德勒的名单》这样的震撼人心的作品都没有出现,这无论如何与我们以文学与思想为标榜的民族心态不相符。是不是我们这个民族一下子缺乏了认真地回视自己的不幸,认真地反思我们的过去的能力?

非但对于日本入侵这样的重大民族灾难缺乏反思,我们对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也是讳莫如深,对那个十年全景式反思的作品既付阙如,现在似乎连这个灾难本身也已经淡出人们的记忆,只留下“绯红的残迹”了,恐怕再过若干年,这样的残迹也会湮灭了。若干年后,一定会有年轻的读者不能够理解,一部中国作家的作品,为什么要从英语“回译”成汉语呢?

此次《四世同堂》得以全璧呈现在世人的面前,翻译家赵武平真的是功不可没,除了搜集整理英译稿的手稿之外,他将《饥荒》前后翻译了四遍,甚至为了重现老舍的语言风貌,对于老舍的语汇、语汇的时代变迁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习惯都做了详尽的研究,尽量再现老舍作为一位语言大师的语言风貌。其对于老舍先生作品的尊重,其对于翻译工作的态度,都显出了他完全是这个浮躁轻佻的时代的异侪。但是,赵先生越是努力,我的内心越是凄凉,因为这是一项本不需要做的工作。

不过,这本书呈现在了大家面前,我还是很感动的,因为有认真的人在,民族终归是有希望的。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