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尾巴”战役:中央红军结束长征的最后一仗
原标题:“切尾巴”战役:中央红军结束长征的最后一仗
新华社西安8月8日电题:“切尾巴”战役:中央红军结束长征的最后一仗
新华社记者刘书云、李浩、蔡馨逸
8月的陕北吴起县草木繁盛,胜利山上游人如织,山顶一棵枝繁叶茂的杜梨树,一如84年前那样,静静看着洛河水汩汩流过。彼时,它站在“切尾巴”战役临时指挥所旁,见证了中央红军为了不把敌人带进陕北苏区,击败尾追敌骑的战斗。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刚到陕北吴起镇,尾追的国民党骑兵团就已到了苏区大门口。党中央连夜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分析敌情。
“两条腿打四条腿,怕是开玩笑。”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调研员汤彦宜介绍说,因为敌人的骑兵师装备精良,有些干部一开始不主张打,认为经过长途行军很是疲惫,对当地情况又不熟悉。但是党中央大多数同志是主张打的,他们认为,一定要在这里打,绝不能把敌人带进苏区。中央红军已经到了陕北革命根据地,有了群众基础,且之前有步兵打骑兵的经验,所以有把握一定能打胜仗,给陕北人民送一个见面礼。
“那时红军战士穿得很少,群众都穿棉衣了,他们还是单衣,还有穿半截裤的,大部分穿茅草鞋。”吴起县倒水湾村民张新说,爷爷张宪杰曾给中央红军提供了做饭的水缸,刚刚抵达陕北苏区的红军战士早已疲惫不堪,装备补给严重匮乏。
10月21日,战斗前的黎明静悄悄,红军队伍按此前部署,在头道川、二道川、三道川以及平台山(今胜利山)等地设伏,对敌形成合围之势。战斗的指挥所设在平台山顶的杜梨树旁,可俯瞰各道川战事。
战斗7时全面打响,中央红军采取分块切割、相机包围的战术,战斗进行到9时许,共击溃国民党骑兵4个团,毙伤敌军数百人,俘敌200余人,同时缴获大量战马、重机枪等武器装备。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战斗结束后,毛泽东为彭德怀赋诗一首,彭德怀看了后,把最后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并退还给毛泽东。
中央红军为何能在兵乏马困之际,打赢“切尾巴”战役?这与深厚的群众基础密不可分。
“为了支援中央红军,当地群众不分白天黑夜集中大批粮食和生活用品,驴驮人背,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形成了多个川流不息的送粮大军。”吕军是吴起县革命纪念馆老馆长,他说,当地百姓看到中央红军战士在陕北寒冷的时节依然身着破旧单衣,就组织上百位毡匠为中央红军赶制了一批毡衣和毛被套,许多妇女也放下家中的活儿连夜为中央红军精心制作衣服、鞋袜。
至此,中央红军切掉了长征途中一直甩不掉的“尾巴”。这场胜仗是中央红军结束长征的最后一仗,也是中央红军进入陕北苏区的第一仗。为了纪念“切尾巴”战役的胜利,当地群众将平台山改名为胜利山。(完)
相关文章
-
一位日本华人,为中国捐献300多幅古画,临终遗言感动国人!
-
特狈路龙:欧洲小型食草恐龙(化石只有牙齿/体型未知)
-
2018已经过去一大半了我只做了一件大事
-
钗头凤背后的故事:唐婉和陆游的爱情悲剧(夫妻分离)
-
规律-因势而就:制度变化的秘密,人事架构才是理解制度的钥匙。
-
有600年历史的天安门,到底是谁建造的?说出来你都不会信
-
顺治帝寝内为何陪葬着17位格格?都是顺治帝的妻妾
-
盔龙:北美洲大型食草恐龙(长9米/距今7200万年前)
-
明朝三大特务机构都是谁建立的又听命于谁?
-
古巴比伦现在叫什么
-
党史小知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小型食肉恐龙:阴龙 体长仅2米(被质疑是组合化石)
-
武庚纪之黑天龙16,黑龙被制服,他的兄弟没有帮忙!
-
白垩纪的海洋掠食者,矛齿鱼(身长1.5米以鲨鱼为食)
-
纣王被封为什么神:天喜神(负责掌管民间嫁娶喜事)
-
速龙:最聪明的小型食肉恐龙(长1米/距今8300万年前)
-
恶龙:非洲小型杂食恐龙(长2米/下颚长有匙状牙齿)
-
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中,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各有什么故事?
-
秦二世的母亲是谁?无从考证(史书无记载)
-
埃尔温·薛定谔发现薛定谔方程,为量子力学做巨大贡献
-
明治维新150周年:日本改革开放,教会了中国什么?
-
红军罕见搭配:红5师师长政委,双双20岁,比少共师年龄还小
-
揭秘慈禧太后性生活 到底睡了多少男人
-
这就是山东|铭记伟大长征奋进新长征路
-
中国历史上的未解之谜,三星堆应用了新的科技?
-
党史学习教育|“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来自这份会议记录
-
观音给的三根救命毫毛,为何孙悟空只用了一次?他在提防谁?
-
此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叛逃出国,现在老了却想回国安享晚年?
-
福清金辉旅游分享|龙江桥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