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德国皇帝为何要在法国凡尔赛宫登基?
原标题:1871年,德国皇帝为何要在法国凡尔赛宫登基?
1870年7月19日,法国对普鲁士宣战,短短40多天后,包括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在内的10万法军一起成为俘虏。
法兰西第二帝国就此灭亡。
1871年1月18日,74岁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巴黎西南部的凡尔赛宫举行加冕仪式,就任德意志帝国皇帝(德语:Deutsches Kaiserreich)。
历史上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此诞生(神圣罗马帝国为德意志第一帝国)。
可以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是踩在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尸体上诞生的。
如果把“铁血宰相”俾斯麦看作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助产士的话,那么,凡尔赛宫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产房。
凡尔赛宫位于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1689年建成竣工,此后,从路易十四到路易十六的100多年里,一直是法国的王宫所在地。
凡尔赛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单单园林面积就达到了100万平方米,总共有1300多间房,鼎盛时期居住的王室成员、贵族、主教及其侍从、仆人等竟达36000名之多,堪称当时欧洲最大、最雄伟、最豪华的宫殿建筑。
在“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位期间,凡尔赛宫还是当时法国乃至欧洲的贵族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时尚的发源地。
不过,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王冠落地。王权象征的凡尔赛宫也多次遭到暴民洗劫,宫中陈设扫荡一空,门窗悉数被砸毁拆除。
1793年,曾经的欧洲心脏——凡尔赛宫,彻底沦为废墟。
拿破仑皇帝在位期间,选择枫丹白露宫作为王宫。此后直到1833年,由路易·菲利普国王下令,才将凡尔赛宫予以修复,并改成历史博物馆。
那么,普鲁士国王为何要兴师动众跑到邻国法国的凡尔赛宫去加冕呢?
一个德国皇帝,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宣誓即位,往往被认为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蔑视和羞辱。
不过,德国人其实是在报复几十年前的一桩仇恨。
前文提到,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建立的德意志帝国,在历史上又被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因为在前面还有一个“德意志第一帝国”,即欧洲历史上著名的“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德语: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德意志第一帝国诞生于公元962年,当时的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被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
神圣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疆域囊括了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国东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瑞士在内的广大领土。
不过,从15世纪初期开始,神圣罗马帝国各地开始出现割据。到了17世纪初期,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有390个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自由邦、自由城市、骑士领地等。
尽管皇位由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占据,但是整个德意志民族一直处于四分五裂、残破不堪、诸侯林立的空头“国家”状态。
换句话说,“德意志”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已。
不过,尽管早已名存实亡,“神圣罗马帝国”的躯壳依然存在。
1805年12月,法国皇帝拿破仑在捷克境内的的奥斯特利茨彻底击败俄国、奥地利联军。
1806年,拿破仑决定亲手把神圣罗马帝国送入坟墓,他对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并且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罗马人民的国王”的称号。
8月6日,弗朗茨二世被迫放弃神圣罗马帝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德意志第一帝国灭亡。
强横的拿破仑虽然最终被击败并流放致死,但德国人记住了这个屈辱。
此后,在普鲁士统一德国的过程中,法国再次扮演了强大的阻力角色,道理很简单:法国不愿意身边出现一个强大且统一的德国。
所以,在普法战争中取胜的德国人,新仇老账一起算,大张旗鼓地跑到了法国凡尔赛宫宣布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诞生。
不过,会记仇的不仅仅是德国人,法国人同样铭记住了这个巨大的耻辱。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取胜的法国人刻意再次选择了凡尔赛宫作为处置战败国德国的地点,会议开始的时间,同样是1月18日。
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在会议开始时,致辞称,“德意志帝国生于不义,因此必将死于耻辱。”
11月11日,战败国德国代表来到巴黎北部贡比涅森林,在一节拿破仑三世曾经用过的车厢里,与法国签署停战协定。
事后,法国人在此刻下铭文:“1918年11月11日,在这里,德意志帝国罪恶的荣耀最终屈服。”
那么,恩怨就此结束了吗?
不要忘了,还有二战。。。
相关文章
-
美国黑历史——释放黑人奴隶的华盛顿,其实也是奴隶主!
-
台儿庄血战勇士 300国军殉城
-
为何吐蕃持续两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攻打武力孱弱的印度?
-
抗战老兵洪正春的心事:远征缅甸活着走出野人山( 2 )
-
他是欧洲的千古一帝,一生征战四方,更令西欧萌生短暂的文艺复兴
-
下半旗,志哀!这几十万张面孔,仅剩61张是彩色的
-
古代帝王用活人殉葬,那活人在墓穴中能活多久?你可能猜不到
-
吓尿!狂暴凶狮危险出没,上演高能人兽对抗之战!
-
尹检顺长博开讲:湖南史前白陶考古发现与研究,湖湘白韵流播千秋
-
我国最特别的民族,重女轻男,重点是男女不通婚,以此方繁衍后代
-
成吉思汗的曼古歹战术碰上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结果会如何?
-
百岁老兵刘明基:“我为远征集团抗弹药”
-
二战时,英国为何要痛揍伊拉克?
-
中国阅兵有一亮点,检阅方队只能向西前进,有三点重要原因
-
中国击毙的第一个日本大将,携带的这些资料,对二战有重大意义
-
现代战场最神秘的12项军事研究成果
-
汝窑宋瓷文化中的千古绝唱
-
张三丰是正道武林的泰山北斗,为何不出手灭了明教
-
原子弹轰炸后100年不能住人,为什么广岛长崎还能住那么多人?
-
二战日本如不投降,天皇会逃到中国东北负隅顽抗?日本打算这样干
-
[多图]全世界最后一辆装甲列车 直到2005年才退役拆毁
-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时,世界其他国家在干嘛?韩国确定不是在搞笑?
-
历史上神秘消失的3人,至今不知所踪,有人说上天做了神仙
-
布列斯特和约 一战苏联曾向德国投降
-
32岁当军长,打起仗来连日军和美国都赞叹,请记住这个抗日英雄
-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华人混血史,广东台山人娶土人姑娘做老婆
-
二战德军一个步兵班的火力有多强?七支98k,再加一挺机枪
-
这位开国上将官至副国级,解放后却辞官还乡,得知真相令人落泪
-
俄罗斯特种兵为救中国记者而牺牲,记者答应娶其遗孀,后来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