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清军不南下:明朝和闯王都能打下多大的版图?
原标题:如果清军不南下:明朝和闯王都能打下多大的版图?
明末清初,随着满洲军队的入关,中原等地的力量分布平衡被彻底打乱。少量的清军裹狭着大量投诚的前明官军,迅速占据了昔日大明王朝的半壁江山。若非如此,明朝灭亡后的中原和南方将出现长期的对立局面。不仅谁也吃不掉谁,甚至可能在根本上改变之后数百年里的历史风貌。
我们可以参考1644-1645年之间的局势,只要清军最终选择停留在北京-直隶一带的黄河北岸,那么无论是西北的李自成大顺政权还是南京的南明弘光政权,都会获得喘息之际。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还有吃掉对手的实力。由于内部体系的崩坏与外部整体环境的变迁,都将限制两者拥有一锤定音的能力。
1645年 是最接近三足鼎立形成的时期
在这样的情况下,南明-大顺/大西-满清,将发生一系列为了争夺地盘和财权的战争。相对而言,满清其实是文明负担最小的一方。他们完全可以恢复类似过去辽国的制度,建立八旗贵族在辽东、蒙古东部和直隶省的封建统治。所以,我们可以暂时将其放在一边。看看大顺与南明两边的问题。
作为新蹿起的西北王,李自成可能会在短期内遇到财力不足的问题。但随着关中、河南两地的秩序恢复,这个情况会出现部分好转。考虑到东征山东,有面临满清和南明双方夹击的威胁,他的第一个动作很有可能是入川攻灭张献忠的大西势力。在获得已经近乎无人区的巴蜀盆地后,再将大量的人口迁徙进去屯田。不仅能够缓解辖区内的资源不足困境,还可以控制长江的中上游,威慑下游的弘光政权。
李自成及其后裔将更像是盟主而非专制君主
在对外关系方面,李自成也没有明朝的外交遗产负担。所以,地盘稳固下来的大顺与大清,非常容易承认对方的存在。虽然在初期,会有诸多士大夫官吏们提出反对意见。但当两个势力在各地盘内重开科举,这种基于自身基层利益的反对声音就会逐渐消失。
也是由于地处西北,大顺很容易和西域、蒙古地区的番邦达成协议。加上满清如果没有一定要南下中原的野心,两者也可以顺利达成合作。只要李自成的势力没有封锁蒙古高原东部,两者之间就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和南明的关系,就可能处于长期僵化。至少在1-2代人的时间里,双方不会在官方层面建立任何正式的联系。
大顺政权可能的只在陕西保有直属地盘
最终限制大顺进一步发展的,还是其身处内陆的地缘格局。17世纪的全球经济大动脉,已经从陆地转移到了海洋。明清帝国的白银收入,除了部分来自周边贸易和西南的矿藏外,几乎全部来自欧洲的商船。携带贵重金属的商队,主要从广州、福州等港口登陆,而不会从河西走廊与河套地区进入。所以,大顺政权能够出口的粮食、茶叶和瓷器,都仰仗陆上邻居们的转运,货物的吞吐量非常有限。
18世纪的西安城平面图
另一方面,关中等地在经历了2000多年的过度开垦,早已不是往日的富庶粮仓。以西安为首都的大顺政权,在没有江南物资供给的情况下,不可能供养太大规模的士大夫文官队伍。长期存在的军事压力,又迫使其不能不维持一支数量不小的军队。那么,效仿古人的做法,恢复部分地方自主权就成为了必须。大到朝廷的节度使,小到地方上的坞堡领主,将成为大顺维持统治的经络。这些人在平日里拥有流官所不具备的权力,也需要在战时承担相应的义务。这也将进一步削弱大顺继续对抗扩张的步伐。
与之相对,继续在南京建都的南明弘光政权,也没有能力去北伐收复更多地方。甚至在面对大顺军队的攻势面前,不丢掉整个荆楚地区已是万幸。加上国际局势的动荡所造成了东南沿海贸易衰退,势必影响到偏安王朝的整体收入。在这样的局面下,最多维持一个不大于南宋的局面,已经是可以触及的天花板。
明朝的南京城平面图
和李自成建立的新生政权不同,南明的大部分架构和资源汲取模式都是旧的。所以,他不但继承的是半壁江山,也继承的是过去就存在的激烈党争、军事制度羸弱和腐败。那些原本靠中央势力压制的地方派系,也很有可能在南明稳固后进一步要求扩大权力。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的海盗集权,就可能具有更大的独立属性。云贵高原的土司领,也可能进一步扩大。
南明皇帝的政令 很可能出不了南直隶
弘光的直属地盘,最后可能局限于长江三角洲、淮南与江西。福建、珠江三角洲、浙江南部,湖广边区和西南,都会出现强大的地方派系。他们同样奉南京的皇帝为正宗,但也仅仅是认可而非完全服从。这样的南明,也没有可能去消灭大顺或驱逐大清。只能在名义上将明朝的国祚再延续下去。
所以,如果没有满清在士大夫集团怂恿下开启帝国模式,非常有可能出现大清-大明-大顺三分天下的局面。每个政权的皇帝,都是一系列地方势力的代表,而非很强势的绝对专制君主。他们彼此之间的战争,也会从灭国目的逐步转变为争霸形式。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逐步加强,我们所熟悉的近代史也将会是另一番模样。
相关文章
-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遗书上的一句话,让无数黑人流泪致谢
-
二战中因德军空袭引发的英国踩踏惨案19级台阶要了173人的性命
-
历史上的今天|德国著名作曲家巴赫诞辰,他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
-
他被称为“挪威国家的大英雄”,人们以他为骄傲,却为何遭到逮捕
-
23年过去了,还记得98年抗洪中牺牲的李向群吗?父亲:替儿子抗洪
-
民进党为何非要选前通过"反渗透法"?台学者称有3个原因
-
太平洋战争时日军有何底气认为必胜美国?
-
中越战场两国交换战俘,部分战俘却不肯回来,原因令中央气愤
-
数字影像“复活”埃及法老,揭开头骨及面部特征等信息
-
二战中“漂亮”的美国女兵,足迹遍布全世界
-
南海发现英国沉船,船上满载圆明园的宝物,英国:马上还给我们!
-
美国二战网站:1937年的蒋介石阅兵、讲演的珍贵照片
-
日本的中文标语火了,中国学生看完一脸懵,我好像学了个假中文?
-
什么?人类的祖先竟然是……
-
笑傲江湖:冲虚道长武功高强、威名赫赫,任我行为何只佩服他一半
-
他是纳粹党的神?还是犹太人眼中的魔?魔鬼是世人对其最好的诠释
-
盗墓贼为何把盗洞打得那么准确?专家研究之后,得出一个结论
-
美日“夺岛”?日媒曝光“水陆机动团”联训画面
-
他贵为开国上将,孤身闯入敌营,装醉骗过国军将领,后将其围歼
-
陆介政:鳞次栉比
-
对越反击战时对待顽固的越南俘虏,我军是这样做的
-
越南建国初期的扫盲运动:胡志明为什么要废止汉字?
-
47岁不婚,却坚持追求白头偕老的婚姻,蒙曼老师有理性的女权主义
-
世界历史上华人海外称王第一人,吞武里王朝创建者郑信大帝!
-
约有古墓200座!北海市发现六朝隋唐时期古墓群
-
历史上的今天|著名物理学家爱德华·泰勒诞辰
-
古代两军打仗时的免战牌有什么作用?
-
黄皮肤的蒙古人为何能孕育出白种人民族,乌孜别克族因何定居新疆
-
上世纪七十年代苏联的克里木半岛,二战末期雅尔塔会议在此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