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23年过去了,还记得98年抗洪中牺牲的李向群吗?父亲:替儿子抗洪

原标题:23年过去了,还记得98年抗洪中牺牲的李向群吗?父亲:替儿子抗洪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自7月以来,我国各地纷纷进入汛期,暴雨洪水接踵而至。

尤其是前几天河南省的特大暴雨,更是千年一遇,仅省会郑州市一小时的降雨量就超过了100个西湖。

同样的夏季,同样的暴雨,让我们不禁想起1998年,想起那场百年难遇的洪水。

由于自1998年6月中旬以来的长期大量降雨,长江,嫩江,松花江等多条河流水量暴涨,无数土地民宅被淹。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保障国家社会利益,无数人民子弟兵不顾自身安危,冲锋一线,在肆虐的洪水中保卫我们的家园。

李向群就是其中一员,他带病奋战在抗洪前线,四次因过度劳累而晕倒。

最后终因抢救无效将生命永远定格在20岁,定格在那个洪水肆虐的夏季。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在李向群牺牲之后,他的父亲还提出一个要求“我要完成儿子未完成的事业,替儿子抗洪”,让人每每想起都泪流不止。

01 立志报国

李向群出生于1978年,改革开放的伊始,父母皆顺应时代潮流下海经商,让李家由贫穷一步步走向富有。

作为这些变化的亲身经历者,李向群自幼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跟着国家跟着党,一定没有错!

李向群

1996年,李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年收入已经超过十万(当时个人的平均月收入不过几百元),李向群也由此成为了众人艳羡的有钱人。

可他并没有将自己当作一个“富二代”,任意挥霍金钱和生命,反而产生了一个想法:当兵。

也许在别人看来这是自找苦吃,可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是他十几年来最大的梦想:

“我从小就喜欢看打仗的书籍和电影,电视。我佩服解放军叔叔勇敢,顽强的作风。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解放军战士去保卫祖国,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会尽心尽责,在紧急关头,我将不惜自己的一切,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当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我甘愿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这段话是李向群上学时在一篇有关理想的作文中所写,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个信息:立志报国,虽死不悔。

在得知儿子的远大抱负之后,李父李母并没有加以阻拦,反而为自己儿子的志向和觉悟感到开心,鼓励他:“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去吧!”

有了父母不遗余力地支持,有了自己坚定的决心,李向群斗志满满,终于在1996年的12月梦想成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众所周知,新兵的训练很苦,很多人只待了几天便熬不住,可李向群这个明明可以回家继承家产的富二代却都咬牙忍了下来,没有喊过一声苦,叫过一句累。

甚至还在入伍的第三个月给自己写了一份决心书,定下十分苛刻的要求,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

为了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他天不亮就起床训练,在别人的士兵休息聊天的时候也不忘给自己加餐。

投弹训练场,部队文化课堂……他的身影成了部队最靓丽的一抹风景。

高付出,高回报,李向群的拼命和努力在一次又一次的检验中得到了印证:

1997年上半年考核名列全营新兵第一,受到营里嘉奖;

1997年年终考核获得军事训练满堂红,被评为“优秀士兵”。

一桩桩一件件,都在告诉他,告诉大家,李向群的选择没有错,立志报国的信念没有错。

我想,当他拿着沉甸甸的钢枪,和战友们一起高唱着“当兵为什么光荣,光荣因为责任重”的军歌时,便将军人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刻在了心中,融进了骨髓。

军人为何而光荣,因为责任,因为信念,因为心中不灭的热血和理想。

而李向群,最终用生命践行了它们。

98年抗洪实景

02 抗洪英雄

1998年6月13日,李向群回家探亲,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暴雨和洪水开始慢慢侵袭我们国家。

每天打开电视,看到的不是各地的险情报道,就是哪支军队又前往一线支援,这让在家中休假的李向群坐立难安。

6月22日,他终于下定决心提前归队,和战友们一起为祖国和人民而战。

面对刚刚到家又要离别的儿子,李母感到十分不舍,希望可以再和他多待几天。

“儿子现在是部队的人了,现在部队要抗洪抢险,我能待得住吗?”

李向群调皮地说着,一句“部队的人”让李母不得不放人。

然而,任谁也没有想到,这次短暂的相聚竟成了母子间最后的诀别,自此以后只能是天人永隔。

在归队之后,李向群所在部队便接到上级指令,要求立即赶到青狮潭水库参加紧急抢险任务。

考虑到李向群刚刚回来还没休息好,指导员并没有同意他参加此次任务,可是李向群却态度坚决地提出:“洪水就是命令,军人能不执行吗?”

于是原本可以在家安心休息的李向群,和战友们一起在青狮潭水库扛了两天两夜的沙包。

8月5日,湖北灾区告急,李向群所在队伍再次奔往一线。7日下午2点,在经过30多个小时的奔波之后,他们到达了弥市镇。

也就是当天晚上,李向群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他希望可以将他安排在最危险的地方,用实际行动践行他的入党誓言。

8月8日上午,荆江干堤马浩段出现紧急险情,李向群和战友们再次披挂上阵,冲上一线。

别人每次都是扛一个沙包,可李向群却坚持扛两个。

面对战友的劝阻,他也只是笑着回答:“没关系,我年轻有的是力气,再说力气用完了可以再长啊!”

就这样,在两个半小时内他自己边装边扛了50多趟,承受了别的战士几倍的工作量,连肩膀都被磨出了鲜血。

饶是如此,他依旧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冲在最前面:泥水里抗沙包,做突击队员,以身堵洪水每一次的任务都是危险重重,却又无一例外地出色完成。

然而,李向群终究不是铁打的,连日的奔波劳累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终于在 8月17日的时候病倒了。

面对卫生员的关怀和劝阻,李向群并没有选择去后方休息,反而对他说战友们都在大堤上抢险,刚刚入党的自己又怎能独自休息,希望他给自己保密,不要告诉上级领导。

李向群的一番赤诚言论让卫生员感动不已,答应为他保守此次的秘密。

可纸里包不住火,过度的劳累让李向群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不仅脸色苍白嘴唇发紫,还数次晕倒在前线,最终还是上级领导发觉,命令其他士兵强行将其送往医院。

险情在急,无数人和财产被困其中,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一名共产党员,他怎么可能躺得住,于是趁人不注意,他又偷偷地溜回了前线……

李向群塑像

8月21日,在经历了四次晕倒,三次逃离之后的李向群终是精疲力竭,直接口吐鲜血倒在了荆江大堤上,而在他倒下的前一秒,身上还背着数十斤重的沙袋。

当大家将他送往医院抢救之后,他曾有过短暂的苏醒,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管涌堵住了没有?还滑不滑?晚上还有没有任务?”

“向群!你安心治病吧,大堤没事了!”教导员哽咽着回答,这样一个善良勇敢的大男孩,本应该拥有更好的人生,可他却为了肩上的责任抛却了一切,甚至是生命,谁能不动容呢?

然而,善良美好的事物不仅我们喜欢,上天也青睐有加,在经过多方抢救之后,这条年轻鲜活的生命终是去往了天堂。

03 老父请求

8月28日,南平镇港关中学校门口,一条书写着“李向群同志永垂不朽”的横幅高挂其上,无数人民自发组织来送李向群最后一程。

“这孩子是累死在大堤上的啊!”看着满目的花圈,看着李向群黑白色的遗像,一名大娘哭坐在地。

她怎么也想不到,那个充满笑容与活力的孩子,那个冲在一线不喊苦不喊累的孩子,就这样离开了他们。他才20岁呀,还没来得及娶妻生子,还没来得及和父母道别,就永远地离开了。

“向群是党的好儿子,是我们琼崖人民的好儿子啊!”琼山市副市长王舜哭着说道。

年仅20岁,参军20个月,党龄只有8天的李向群,用生命践行了党员的职责,践行了军人的职责。

可是,谁又能代替他尽儿子的职责呢?与骄傲自豪相比,在李父李母的心里恐怕更多的是丧子之痛,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眼泪和心酸。

当他们站在李向群遗体前的那一刻,多么希望这一切都是一场梦,一场很快就结束的梦,当梦醒时分,他们一家人还和和美美,儿子也好好的站在面前。

可希望永远是希望,有时候它永远变不成现实。

“不管怎么样,我要完成儿子未完成的事业,替儿子抗洪!”当大家还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时,李向群的父亲率先开了口,提出了这个要求。

纵然心中有万分的悲伤和难过,也无法换回儿子的生命,如今他能做的,是替儿子完成最后的遗愿,让他可以走得毫无遗憾。

于是,在炎炎的烈日下,在风雨的呼号下,总有人可以在一众年轻力壮的士兵中看到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

也许他的背脊已经弯曲,也许他的动作已经缓慢,可是那眼神,那扛着沙包的脚步却异常地坚定沉稳。好似前方正有什么在召唤着他,鼓励着他,让他历尽千难万险也要达成目的,走向前方。

我想那大概是责任,是军人党员对国家人民的责任,是慈爱父亲对自己儿子的责任。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李向群用生命捍卫了人民的利益,他的牺牲便比泰山还重。

每一个后来者,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此铭记,都会以他为榜样。

英魂不灭,浩气长存!李向群,你在那边过得还好吗?

和你说件事情:我们很想你,很想很想你!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