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勃列日涅夫三重吻”:经典之吻被搬上柏林墙!
原标题:恐怖的“勃列日涅夫三重吻”:经典之吻被搬上柏林墙!
俄罗斯人是一个比较注重礼仪的民族。人际交往中,俄罗斯人素来以热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称于世。交际场合,俄罗斯人惯于和初次会面的人行握手礼。但对于熟悉的人,尤其是亲友久别重逢或互相告别时,不论在家里或大庭广众之下,俄罗斯人则有拥抱接吻的习惯。
男人之间一般只拥抱,或者同时还挨一下(左右脸各一次)脸颊。妇女之间常常显得更亲热些,互相接吻。非亲属的男女之间接吻比较慎重,如果关系一般,男子顶多只轻吻女子脸颊。只有在复活节那天,在教堂内外,人们可以跟碰到的任何人接吻,年轻的男子当然也可与姑娘们接吻。
虽然接吻是俄罗斯人的传统礼节,但在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前,这种传统并没有正式进入政治生活,只是偶有发生。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米高扬至其家中,向其传达关于待遇问题的决定,告别时,赫鲁晓夫把他送出了门外,当时并无接吻的习惯,但两人除了紧紧拥抱外,还情不自禁地把嘴亲在了一起。
国际政治生活中,这种地方性的礼节更多是被握手和拥抱代替。然而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这种许多人并不能完全接受的礼节开始被发扬光大了。这位苏联领导人极其喜欢这种礼节,为了表现他个人外交魅力,他强行把这种礼节带到了国际舞台。
勃列日涅夫会见外国领导人时,接吻成了一种必要的仪式。他的这种吻又被称为勃列日涅夫三重吻,即先亲两颊,然后再亲吻嘴唇。勃列日涅夫“三重吻”如此著名,以至于那个时代的普通中国人误以为接吻是国际场合商标准的外交礼仪。
不过,被其强吻的各国政要,心里大多是痛苦的。
1979年10月4日,勃列日涅夫与东德领导人昂纳克在庆祝民主德国建国30周年庆典上激烈拥吻
由莫斯科艺术家迪米特里·弗鲁贝尔创作的“兄弟之吻”,描绘的是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亲吻东德战友埃里希·昂纳克,是柏林墙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1968年,勃列日涅夫亲吻捷克总统卢德维克·斯沃博达
勃列日涅夫亲吻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安东宁·诺沃提尼。
勃列日涅夫亲吻捷克总统古斯塔夫·胡萨克。
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第一书记杜布切克曾在其自传中回忆被勃列日涅夫强吻的惨痛经历:
“勃列日涅夫以俄罗斯典型的、并不总是受欢迎的男子接吻习惯而闻名。……1963年12月来布拉迪斯拉发,我到机场欢迎他时,他拥抱和吻我就没有来由。我们在这以前从未见过面。五年之后,又是在公开场合,在糟得多的情况下,他又试图这么做。”
有了1963年的那次惨痛经历后,杜布切克在1968年的那次会面就从容的多了,他用一束鲜花做挡箭牌,成功的避免了再一次被强吻。
俄裔美国石油巨头阿莫德·哈默,也对“勃列日涅夫之吻”相当反感。他在自传中写道:
“我曾经被数以千计的俄国男人吻过,尽管这样的经历还是没有为好,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吻我的面颊。而勃列日涅夫则不同,他表示特殊尊敬的方式是使劲地亲吻你的嘴唇。”
对于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他们可能一生之中只被勃列日涅夫强吻一两次,但是苏联政治局的高官们可就命苦了,他们不但要接受勃列日涅夫的善意,还要上行下效,将这种仪式发扬光大。
安德罗波夫就很讨厌接吻仪式。在一次与外蒙古领导人泽登巴尔的接吻后,安德罗波夫患上了重感冒,这让他此后都痛恨这种礼节。
契尔年科的身体一直就不太好,因此,这种接吻礼节他也不喜欢,毕竟很多疾病都是通过唾液传染的,对于契尔年科而言,勃列日涅夫喜欢的这种重口味礼节是致命的。
1979年,勃列日涅夫与乌兹别克斯坦领导人谢拉夫热吻
苏联政治局的委员们虽然在公开场合都模仿和赞扬勃列日涅夫的接吻礼节,但是私下里却常常取笑这种做法。1979年6月,勃列日涅夫与美国总统卡特会晤签署削减武器条约,出席签字仪式的葛罗米柯和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就在下面说悄悄话,讨论“他们会不会热烈接吻”。
据说美国总统吉米-卡特是第一个接受勃列日涅夫亲吻的西方领导人
1973年,美国代表团访苏,勃列日涅夫的热吻让美国女子安妮-哈尔曼世界闻名。
据说,勃列日涅夫与铁托的吻很剧烈,以致于铁托的嘴唇都破了。
勃列日涅夫亲吻铁托夫人。
勃列日涅夫也想亲吻卡斯特罗,但卡斯特罗巧妙的利用雪茄躲过了。
据说,英迪拉·甘地得到了勃列日涅夫的热吻。1971年,勃列日涅夫也想亲吻撒切尔,但被铁娘子巧妙躲过了。
1968年阿拉法特首次访苏,也遭遇了勃列日涅夫的热吻。
苏联的核武器很可怕,但对许多人来说,勃列日涅夫的“三重吻”也很可怕,只不过苏联很强大,勃列日涅夫的权势很大,不好直接违背其意志罢了。
相关文章
-
德俄两国秘密交易,导致这个国家被坑
-
抗战期间,蒋介石和白崇禧打过仗,为何还重用他?
-
内阁成员引发桃色事件,英国小报大肆报道,首相一看,如坐针毡
-
南京大屠杀司令官,离开中国时为啥带走10坛泥土?
-
世代友好的两国怎么就闹掰了?
-
杜月笙幼子,听从父亲遗嘱不入江湖,无偿捐18亿藏品给国家
-
1920苏波战争 波兰如何打败百万苏军
-
沙特承认记者死亡后,特朗普的表态连遮羞布都不要了
-
远在太平洋中心,法国为何不让波利尼西亚独立?
-
二战期间,德国用此招对付英国,杀伤力连大炮、坦克都比不过
-
艺术品里的历史:波斯细密画上的士麦那之战
-
小丑游记:清初小吏胡若望的法兰西丢人之旅
-
伊朗与以色列不是邻国,为何也互相敌对?
-
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为什么叫穆斯林?很简单,翻译的问题!
-
[图文]1950年金日成写信向中俄求救斯大林却拒绝
-
暗藏机关的日本国宾馆
-
在那场侵华战争中,日本皇族几乎倾巢出动,连王妃都有罪
-
中东此国资源匮乏,海岸线不到20公里,每年却能创造30亿美元收入
-
78年前的中日女排赛中国穿短裤日本穿裙子无论输赢都是耻辱
-
赘婿:霖安之乱令宁毅发生蜕变,他已获得两支辅助力量
-
传承与发展:西辽帝国治下的契丹式生活
-
专访编剧郝岩:四大特点答疑《霞光》之变
-
莽《德军总部:新血脉》前先了解一下德军黑科技吧
-
MIT&谷歌大脑用AI破解失传的古代文字,被称“现代版罗塞塔石碑”
-
二战后,日本除了七个甲级战犯,还有这个人也被处以绞刑
-
日本人访华称,日本应成为中国一个省,毛主席哈哈大笑说了一句话
-
《波斯语课》:学习让人快乐,说谎让人活命
-
他投资100元成为“苞米花大王”,成为当地有名的小富翁
-
超级轰炸机:让各国海军都担惊受怕的航母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