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纳粹德国军队的后方资源紧张
纳粹德国军队(资料图)
聊起希特勒的失败,一个常见的话题是:德国人力不足。笔者却觉得这个说法奇怪得很:希特勒在进攻苏联前后,已经控制了西欧和东欧的大片地区。前者是当时的世界工厂,后者则是欧洲的粮仓。人力资源都相当丰富。除了德国人以外,愿意给希特勒卖命的各国日耳曼族裔也不在少数。还有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这些国家给希特勒出兵助战。
如此看来,希特勒和他的第三帝国,控制的人力资源真的很少吗?
为了更具体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看一组数字:截至1943年12月1日,整个德国武装部队共有10667809人。除了正规军外,德国还拥有五花八门的各种"武装部队辅助力量",至1944年共有380万人,其中很多具有半武装性质。
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德国的人力资源也的确很紧张。
众所周知,第三帝国的武装部队,由陆军、武装党卫军、空军、海军组成。各军种又分为所谓的"野战(作战)军"和"后备军"。两者的区别,简单说就是:前者负责打仗,后者负责训练和补充。
四大军种中,德国空军的飞机其实不多,一线也就五六千架。但空军的头头戈林是个牛人。他身为纳粹党的二把手、元首的接班人,不但好大喜功,还贪财恋物,指挥下的空军也占用了大量人力,达到190多万人!海军也不甘示弱,足足有70多万员额。
海空军这么一分,上面所说的1000多万人中,只剩下724万配属给陆军。但其中又有290万是"后备陆军"-;-;也就是新兵、本土守备部队、后方伤员、机关机构什么的。
于是,德国野战陆军只能得到434万人。其中,拿去和苏联作战的只有大约270万。(1944年初)。
上千万的总员额,在一线打仗的居然只有不到300万!希特勒对此当然很不爽。他早就要戈林把空军多余的人员挤出来。但戈林没那么好打发。此君据说有句名言:德国会飞的东西都归他。空军的人自然也都得听他的。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部队-;-;空军野战师。编制上,其实就是步兵师,但还是属于空军。可是空军毕竟不会打陆战,空军野战师战斗力很差,总是被苏联红军打得落花流水。到了1943年秋天,希特勒只好把他们的残兵败将收拾一下交给陆军。而戈林的空军,因为有了防备空袭的理由,人数还是越来越多。
希特勒又打起了后备陆军的主意。他要求把新兵的招收和训练分开,把新兵送往占领区或战区训练,而不是留在国内。于是又产生了所谓的"野战训练师"。可效果也不明显。到1943年底,德国的补充和训练部队,加上康复单位,总员额达到150多万,而部署在东线的野战训练师和补充营,加起来撑死了也就6万来人。比较一下,苏联前线部队所属的后备人员和训练机构,却有大约50万人!
战况日益紧张,前线部队死伤惨重,缺额巨大。希特勒发急了!他下了死命令,要求从军队冗员中抽调出100万人送往前线。一时间,大量机关单位和教导部队被解散,工作尽量交给妇女。后方人心惶惶,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送去当炮灰。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希特勒的命令再厉害,也抵不住官僚单位的拖拖拉拉,措施也不够强硬。这样折腾了四五个月,希特勒也只搞到了40万人,连预计的一半都不到。
就这么着,德国军队的前线员额越打越少,后方人力倒是越来越多。最后红旗插上国会大厦,希特勒和第三帝国最终灭亡的结局也就不奇怪了。
在希特勒自己看来,他的纳粹运动也是一场"革命"。但这场"革命"并没有破坏德国的旧秩序,而是选择和旧秩序-;-;尤其是旧军队的合作。从而形成了纳粹的"新体制"和旧体制并存的奇特状态。战争失败后,旧军队的指挥官将责任全部推给纳粹"新体制",而他们所维护的旧体制则被认为是完美无缺的。这一点非常值得怀疑。
相关文章
-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竟是因为瘟疫?
-
最早脱离苏联的加盟国,现在混成了发达国家,却很不待见俄罗斯
-
读《史记》:一个好酒及色的中年草根,缘何逆袭成为一代帝君(二)
-
纪念抗日战胜利六十周年:长沙会战之铁血南郊
-
从朝鲜停战谈判看周恩来的“决策艺术”
-
揭秘二战英国“象人”吉尔斯·马克雷尔:用象群拯救数百名难民
-
1938年徐州会战打响,日军1万多机械化部队杀气腾腾南下
-
同样的空间换时间,为什么苏军打成击溃战,我军为何达成战略目标
-
老照片越南人眼中的对越自卫还击战41年前的战争你还记得不
-
【合力攻坚,同心筑梦】国家开发银行用心用情用力定点帮扶四川古蔺纪实
-
冷战时欧洲谍影重重 间谍战决定匈牙利命运
-
“铁娘子”默克尔当总理13年了 改写她一生的人已远去
-
湖南山村有一奇人,手里有一祖传秘诀,能让毒蛇言听计从
-
孟良崮战役真相 孟良崮战役失败的原因
-
“明治养士,大正养国,昭和养鬼,平成养豚”啥意思?
-
世界之最的三峡水电站,被戏称“印钞机”,每天到底能赚多少钱?
-
中美俄洲际导弹可携带核弹头数对比:美8枚,俄16枚,中国是多少
-
威廉小时候太霸道,威胁同学说“等我当上国王,我会派人杀了你”
-
二战时期,美军士兵的头盔上,为何会罩着一层渔网?
-
老照片:民国初年,未被“旅游”的都江堰是不是比现在更美?
-
古人为何称吃饭为打尖?
-
明明是喇嘛们坑了葛尔丹,策妄阿拉布坦为何还是对他们“言听计从”?
-
世界历史有三个人,既是一国的亡国皇帝,又是另一国的开国皇帝
-
梦里不知身是客:唐朝战俘杜环的传奇世纪之旅
-
普京缘何在多重压力之下如此强硬?
-
隐藏了12年后,暗剑无人机亮相,美国人抽丝剥茧给出了最新解读
-
大国余晖,曾经的法兰西帝国,如今还有多少家底?
-
[图文]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个无声胜有声的地方
-
苏联特工卓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