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老照片:山东青壮男子赴欧支援前线,谱写一战悲歌
原标题:1917年老照片:山东青壮男子赴欧支援前线,谱写一战悲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虽未派兵参战,但是派了大量劳工承担繁重的后勤任务。今天这一组老照片,来自英国人库珀(William Boyd Cooper)的相册,记录了1917年青壮男子从山东威海港登船前往欧洲战场的历史现场。
照片前排穿军装者即为库珀。库珀原是北京大学堂商学教授,但他不安于教书,于民国初年加入华北英国志愿军,算是经历了一些军旅生活。1917年2月12日被授予组织一支“中国劳工团”前往法国执行任务的使命,获少尉军衔。
这些劳工出发前接受了一些军训,熟悉了军纪。按照当时的航船路线,他们从威海港起锚进入黄海,沿日本海边缘、穿越太平洋进入加拿大,之后再从加拿大东边前往英国,再由英国开往法国。整个行程大概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一战期间,北洋政府加入协约国,向德奥宣战,且采取“以工代兵”的形式到欧洲参战。当时中国军阀纷争,国力虚弱,没有实力派兵远渡重洋作战。据统计,从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到1918年11月11日战争结束,英、法等国共从中国招募了14万劳工进行艰辛的战地后勤工作。
前往欧洲的中国劳工主要来自山东、河北(含天津)、江苏等省份,年龄在20-35岁之间,其中七成左右来自山东。这14万人中,服务于英军的有10万人,服务于法军的有4万人。
14万劳工可以说全部来自贫困的农民家庭,如果不是缺衣少食,也不会到战场上搏命。他们目不识丁、淳朴老实、性格坚韧、任劳任怨,正好填补了战争期间英法两国因伤亡造成的人力短缺。
按照《招工合同》,工人们每月可以领到12块大洋,他们在中国的家属每月还有10块大洋的养家费。这份收入对他们来说非常可观,平时是可望不可即的。
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的工作多种多样,包括挖战壕,修铁路,装卸货物,在火药厂、兵工厂、化工厂和造纸厂等从事生产。有人经过培训掌握了机械结构,成为修理飞机坦克的能手。他们每天工作10-18个小时,全年只有两三天假期。
法军总司令福煦曾说:“(中国劳工)是非常好的劳工,他们可以成为最好的士兵,在炮弹的狂射之下他们能保持很好的姿态,毫不退缩。”由于敌军炮火、瘟疫和伤病,大量中国劳工在欧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至于遇难人数的数据,并没有准确统计,学者推断在3000-20000人之间。
1918年11月一战结束后,中国劳工没有立即回国。许多为英军服务的劳工一直工作到了1920年,而大部分为法军服务的劳工则工作到了1922年。
相关文章
-
大江健三郎:冲绳之战日军方迫平民集体自杀
-
进攻新大陆:西班牙征服者科尔特斯的早期美洲战记
-
历史上被吊打,现实中喊口号,狂妄的外表下是印度人的“玻璃心”!
-
她曾身兼两国女王一国王后,失势后被囚禁,最后死在表姐妹之手
-
细思极恐:唇亡齿寒,太阳枯竭,地球的命运何去何从
-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雷锋:工作积极热心助人
-
蒙古袭来︱国信使一山一宁
-
奠定“天下咸朝”的战役 姒启——甘之战
-
卖国贼李登辉身世之谜:从小就有日本名,他究竟有无日本血统?
-
晚清人照相也穿好衣裳摆个好姿势,只有瘾君子躺在那守着烟枪
-
宋辽交战时“迷魂阵”之迷 如何破解“迷魂阵”
-
此国200万大军压境以为稳赢,4天4夜才推进8公里,士兵成了炮灰
-
55年前中印战争,印度这样解释战败原因,中国把它打清醒了
-
话说世界系列:近代德国外交的转变,从玩八个球到只玩一个球
-
王熙凤为何被休?不是因为放高利贷,而是因为她的手下不忠!
-
寡人的江山无需继承?古人为了成功丁克,都做了哪些神操作?
-
毛主席逝世前提到的日本人,他是谁?为何令主席如此牵挂?
-
玄清风水命理:家居餐桌风水的十大注意事项
-
70岁曹杨一村“脱胎换骨”:居民回搬“喜提”新生活
-
大国余晖,曾经的法兰西帝国,如今还有多少家底?
-
最早的坐具“胡床”,由波斯传入中国,为何如今伊朗人仍坐地上?
-
王锐|锻造“政治民族”:李大钊“新中华民族主义”的理论意涵
-
[图文]中国军队在二战中最大最成功的一次冒险
-
村上春树为父亲忏悔,这些“日本的良心”都在反思历史
-
中美俄三国博弈1969年世界核战终未打响
-
辛丑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为何会将赔款退还给我们?难道良心发现
-
春晚唱《血染的风采》的独腿徐良,病床上喊:我要腿,不要命!
-
韩愈寓居宣城求学经历(二)
-
中国首个以辽河流域地域文化为主题展览在沈阳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