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司马昭的劝降,数百壮士慷慨赴死,临终前说了七个字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诸葛诞传》,时间是在曹魏甘露三年(公元258年),讲述的是淮南三叛期间的一个故事。原文如下:
大将军令曰:“钦之罪不容诛,其子固应当戮,然鸯、虎以穷归命,且城未拔,杀之是坚其心也。”乃赦鸯、虎,使将兵数百骑驰巡城,呼语城内云:“文钦之子犹不见杀,其余何惧?”表鸯、虎为将军,各赐爵关内侯。城内喜且扰,又日饥困,诞、咨等智力穷。大将军乃自临围,四面进兵,同时鼓噪登城,城内无敢动者。诞窘急,单乘马,将其麾下突小城门出。大将军司马胡奋部兵逆击,斩诞,传首,夷三族。诞麾下数百人,坐不降见斩,皆曰:“为诸葛公死,不恨。”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大将军司马昭下令说:“文钦的罪恶罪大恶极,即便处死犹不足抵偿,他的儿子本来也应该斩首。然而文鸯、文虎因走投无路前来归顺,而且寿春城尚未拿下,杀了他们将更加坚定城内叛军顽抗到底的决心。”于是赦免了文鸯和文虎,并派他们带领数百骑兵围绕城池奔走,对城内守军呼喊道:“文钦的儿子投降也没有被杀,你们这些人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司马昭上表封文鸯和文虎为将军,都赐封为关内侯。
城内守军听说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出现一片骚动,又因饥饿而士气消沉,诸葛诞和唐咨等人无计可施。此时,司马昭亲自来到前线,擂鼓呐喊,对寿春城发动总攻,城中无人抵抗。诸葛诞惊慌失措,只得率领帐下亲兵冲出城门突围。司马昭手下的司马胡奋指挥部下拦截,将诸葛诞杀死,传首京师,并灭了诸葛诞的三族。诸葛诞的亲兵数百人又因不肯投降而被杀。被杀之际,众人纷纷表示:“为诸葛公死,没有遗憾。”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司马昭这道命令中的“罪不容诛”,意为罪大恶极,即便处死也不足抵偿。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汉书·游侠传序》:“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诛矣。”
诸葛诞在淮南地区发动的叛乱,是忠于曹氏宗室的将领对司马氏专权发动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武装对抗,双方兵力总数超过五十万人,这也是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不过,诸葛诞最终还是不敌司马昭,身首异处,叛乱也随之平息。究其缘由,诸葛诞最大的失误就在于错杀了文钦,导致其子文鸯和文虎率部归顺司马昭,不但削弱了自己的力量,也造成军心涣散。尽管诸葛诞的部下忠心耿耿,但为时已晚。这一幕虽然很悲壮,但已于事无补。
参考书籍:《三国志》
相关文章
-
昆仑山发现万年壁画,画的是“远古飞机”,史前文明真的存在?
-
党史百年天天读·12月9日
-
灵龙:最会跑的小型食草恐龙(长1.7米/中国四川出土)
-
小明王为什么是天下共主:皇室血脉(其父自称宋徽宗八世孙)
-
一物一故事丨怀柔四中耿智博:白瓷陆羽像
-
历史影像:毛主席两次会见基辛格,体会伟人毛泽东的语言艺术和幽默感
-
常这样想事的人,最容易得到领导的提拔
-
诺氏风神翼龙:体型最大的飞行爬行类生物(翼展12米)
-
为何历史上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更爱杀功臣?
-
解读古代的“驻京办”兴衰史:汉朝已有唐朝全盛
-
阿姬曼·芭奴还原图 阿姬曼芭奴长相如何是什么样的人
-
俗语“色字头上一把刀”,下一句让人心寒!
-
少泉:日本平尾赞平旧藏——元代民俗钱赏析
-
他曾是红军正团级干部,受伤后成为农民,建国后被任命为副区长!
-
1955年行政级别工资制度是如何出台的
-
韩国瑜无疑是国民党大胜的最大功臣
-
欧洲传统五大强国 大英帝国是欧洲史上最伟大的帝国
-
隐龙:四川小型二足食草恐龙(长1米/距今1.55亿年前)
-
这一战,红军包围守敌48天,敌人无法突围,11个团长集体投降!
-
秦朝精锐神秘消失了吗 秦朝的精锐部队去哪里了
-
项羽是否应该过江东?两男一女写了三首诗探讨,都成千古名篇
-
不为稻粱无愧稻粱
-
肢龙:欧洲小型食草恐龙(长4米/疑似甲龙的祖先)
-
左宗棠“问鼎”的隐情 左宗棠曾想造反
-
古时的匈奴是今天的什么民族 现在还有以前的匈奴人吗
-
矮暴龙:北美大型食肉恐龙(长7米/与霸王龙媲美)
-
观象授时与中华文明起源(文明之声)
-
推动世界十大思想巨著 神曲哈姆雷特纷纷上榜
-
外国记者问周总理:中国银行一共有多少钱?,周总理一句话令其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