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否应该过江东?两男一女写了三首诗探讨,都成千古名篇
原标题:项羽是否应该过江东?两男一女写了三首诗探讨,都成千古名篇
项羽是公认的灭秦英雄,巨鹿之战他抱着破釜沉舟之心,两万人打败秦军四十万人,秦王朝经此一役,名存实亡。秦王后,项羽接着跟刘邦争天下,本来手握一副好牌,只四五年光景,攻守之势反转,最终自刎乌江边。一代英雄,就此陨落。
项羽自刎在乌江后,关于他要不要的渡江的讨论,一直很多。项羽退至乌江时,亭长劝他从速渡江,以图另起炉灶,报仇雪耻。项羽已抱必死之心,他笑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在项羽看来,是上天要亡自己,自己何必渡江。而且当初跟随他出征的江东八千子弟都战死沙场,他无面目回见江东父老。无疑,项羽是一位悲情英雄,一个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在后世引得无数人顶礼膜拜,而关于他是否应该渡江东的设想,杜牧、王安石、李清照皆题诗论述,留下三首千古名作。
我们先来看看的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在杜牧看来,胜败乃兵家常事,大丈夫能屈能伸,江东子弟,多才俊之士,项羽回到江东,招兵买马,与刘邦再争天下,未必没有希望。其实杜牧明面上写项羽,实际是感慨大唐王朝的衰落。他认为,大唐王朝只要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定会迎来中兴盛世,可惜历史的发展并未如他所愿。
到了北宋,主持变法的宰相王安石也写了首《叠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认为,连年的战争让士兵们身心疲惫,厌倦战争,项羽大势已去,纵使江东子弟仍在,未必会跟随项羽继续起事。其实,从当楚汉相争时的实际情况来看,此观点颇为中肯,项羽人心已失,很难再反败为胜。
南宋初年,有感于国土沦丧,衣冠南渡,女词人李清照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情故事,题《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此诗,明里是赞扬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实际上是暗讽宋王朝软弱无能,不思北伐,一味苟安。她认为宋王朝对待金国,也应该像项羽一样宁死不屈,奋力抗争,而不是抛弃中原大好江山。可是历史总是爱给人开玩笑,李清照的表姐夫秦桧就是一个谋害忠良、卖国求荣的大奸臣。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都是非常有名的诗人,在对待项羽是否应该渡江上持截然不同的观点,其根源还是与各自所处的时代和人生际遇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关文章
-
世界上最大的大象,古棱齿象(体长4米/1万年前灭绝)
-
毛主席在十九岁时写了一篇作文,令国文老师赞叹不已
-
玛君龙:非洲大型兽脚恐龙(喜欢同类相食/头顶长角饰)
-
海昏侯墓挖出的最特别的一块木牍,让人看到实习皇帝刘贺另一面
-
西游记有哪些让人细思极恐的秘密?唐僧九世轮回,全部被沙僧吃掉
-
毛主席两次打压陈光,究竟是怎么回事?
-
明朝王阳明简介: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精通儒/道/佛)
-
35年前的今天:十五勇士血染老山面对越军加强营死战不退
-
前似鸵龙 :北美洲小型食肉恐龙(长2.5米/6000万年前)
-
金庸武侠剧40年:没有侠义精神,根本拍不好他的剧
-
秘书忆林彪:很多评价都不真实电视剧更假
-
著名将领吴起下场凄惨被政敌万箭穿心而死,一生历侍鲁魏楚三国
-
俞晓群︱五行占:赤眚赤祥之民有怨心
-
唐朝的诗人为何都是武林高手?
-
为什么夏天才有蚊子,冬天蚊子都去哪里了?
-
盛举 | 南开大学向全球征集“南开百年周恩来纪念讲堂”概念设计方案
-
秦二世胡亥为什么要肢解姐妹?怕皇位受威胁(杀兄弟姐妹二十余人)
-
他是三野十一个司令之一,授衔时只有他是少将,找人求情也白搭
-
宋仁宗多爱张贵妃 宋仁宗为何唯独偏爱张贵妃
-
从“翰池墨海”展看砚的历史演变,赏吴昌硕铭太史砚
-
世界最强大的隐世家族,五大家族(荣氏家族排第一)
-
清朝多少年?276年(总共12位皇帝)
-
扁鹊有2人?相差2000年,弟子望闻问切,名气远超师祖,没得善终
-
红色童星王瑞萱: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荀灌娘”
-
历史中貂蝉的结局是什么 貂蝉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
君臣同体?郑庄公是如何使用双重身份的?
-
考古专家发现不能“碰”的文物,一碰就消失,仅留下一张照片
-
黄帝政权开始走向衰弱
-
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米 马拉松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