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人为何把夫妻之事称作“周公之礼”
“成之以礼得幸福、成之非礼得不幸”,这不是道德律,而是价值律。
人们会把夫妻之事戏称“周公之礼”,其来有自。须知人类最重要的教育,从古及今,便是性教育,一则需要养成正常的伦理,二则需要养成优美的感情。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远古洪荒时代,人民野生土长,女不知有夫,子不知有父。男女成年,性生活与生育不可避免;而以一种礼制的形式来规范性生活,确定其权利与责任,生儿育女,男有妇,女有夫,子子孙孙知父知母,脱离远古洪荒梦寐野蛮,这能不说是一件极大极大的功德,也是觉悟的先民最重要的一件事业。
周公乃彼时这个民族文化和一切自然法的集大成者。周公制礼,最主要制的便是“风化”,就是这个“性关系”礼。其实“风化”一词的本意,很直接,就是以性关系性生活来训化教育人民,而不是后来说的那么蕴藉。今人更诧异的是,性生活如何还能化育人民呢?
“周公制礼”,所制之礼便是后世被推崇普及的礼教,即圣人制度。《礼记》所载诸种礼制,乃是围绕此婚姻制度为核心的家庭观念、道德观念以及诸种维护此婚姻制度的礼仪法度。我们可以看到随之确立的其实是家庭制度,和个人、家庭对国家的依附关系。有礼成婚姻,而后才算有婚姻制度。与这婚姻制度配套的社会制度成长起来,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确定了雏形,以人伦为道德基石的传统中华文明也随之自我发展、成熟起来。这当然是人类史的文明飞跃。
周公之礼的核心就是建立被约束的“性关系”和性道德,将“性关系”以男婚女嫁的婚姻形式立法规范,而不是随机野合,上不知君父羞耻,下不知家庭父母。夫妇为人伦之本,乃天地间人类生命所自出者。以“周公之礼”来喻夫妇人道,大义自在其中。而男婚女嫁、男娶女嫁这种家庭婚姻制度的确立,实在不是天然自然发生,实是远古圣人的创设,至周公而集其大成,遂得以凝固其形式而在全社会做普遍的推广。
如此“风化”,便是以性关系为核心建立起来的道路伦理规范教育人民,性关系不再是含蓄蕴藉的“阴阳调和”、“天地交泰”的虚无缥缈之说,还其实是“名教”的核心价值所在。《诗经》之《风》部,其主旨便类似于“性生活考察报告及指南”,或可称为中国的“爱经”。“风俗”便指各地嫁娶习俗,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婚姻、家庭、财产继承自然法。不过久而久之,人们忘记了“性生活”乃是礼教的基本点,反而将其他的听起来更高尚的忠孝节义之类,作为“礼法礼教”的核心价值观。同时,固定不变的男娶女嫁也客观上造成了女子地位逐渐低落的现实,《鄘风 蝃蝀》诗中所谓“蝃蝀在东,莫之敢指”的怨叹,便也不无理由。
周公之礼教就是以人的性生活为核心建立起来的社会道德伦理制度。《国风》,就是各国以性生活为核心的道德伦理教育大法。在周时,《诗经》是被雕刻在玉版上,传赐天下,以行风化之教。此谓“诗教”,这是中国古代文明最高妙最伟大的传统之一。中国古语云:“法不外乎人情”。诗教其中,既有事务性的技术提醒,也有人情心理的精微经验,将外在的伦理道德,内化为文化的传承,和审美的精神。
相关文章
-
隋炀帝修大运河为社稷还是私欲 杨广开挖运河之谜
-
孙策怎么死的 因父亲获传国玉玺而惹来杀身之祸
-
铭记英雄精神,激励后人前行
-
《周翀揭秘》|全国掀起革命热潮,清政府无奈重启袁世凯以保江山,没想到...
-
颁布三道“杀胡令”,是武悼天王冉闵率先挑起的民族战争吗?
-
从黄帝到商鞅,从刑罚到律法,一文读懂中国古代法律发展。
-
不忘历史奋力前行
-
七七事变旧影:日本派遣军用犬部队增援廊坊并用飞机轰炸南宛
-
正史吕布是怎么死的?遭到手下出卖(被曹操俘虏杀害)
-
孤身,41次冲锋,歼敌280余人...
-
故宫是哪个朝代建的?故宫主要建筑在哪个位置
-
桃村孙姓闺女嫁到回龙夼衣家,成为栖霞历史上有名的“孝妇”
-
因相貌太丑乾隆出上联挖苦,却被他当场对出,乾隆大喜:赐他探花
-
古代美女复原图,原来西施长成这样,最神秘的莫过于香妃
-
程万军:才华横溢的解缙怎遭朱皇帝厌弃
-
张仪最后是什么下场:不受秦武王宠信逃往魏国(因病去世)
-
古代权臣告老还乡后,他和老家县令谁更大?
-
全军只有一例,军长是大校,军政委是中将成就很大
-
飒露紫是谁的坐骑,唐太宗李世民的坐骑(东征洛阳时用的)
-
揭露独裁者金正日绝密的私生活
-
宋代笔记赵匡胤八世孙遇伟人解救故事:祥宏讲夷坚大善寺白衣人
-
古代驾车撞死人怎么办?最严重的就是杀人偿命,还有流放、充军
-
她因保护毛主席被迫出家为尼,28年后毛主席要留她住在北京
-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印刷工匠毕昇(从小孩身上获灵感)
-
盘点三国演义小说中 历史上最名不副实的十大人物
-
【党史百年·天天读】11月5日
-
羊观村血战:面对飞机坦克、几十倍的敌人,69位烈士书写英雄壮举
-
纪念专辑 | 深切缅怀刘绪贻先生
-
趣闻:白蛇传的故事为什么发生在杭州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