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金庸亲述:在日本第一次见到艺伎的经历
一九六四年四月,我代表香港《明报》到日本东京,参加国际新闻协会(IPI)所举办的"亚洲报人座谈会"。这里发表的几封短信,记录了一些当时的零星见闻和感想。-;-;作者金庸
外交部长和报人
日本新闻协会在赤坂王子饭店举行招待会!欢迎出席座谈会的各国代表。主持招待会的是"每日新闻"的最高顾问本田先生。本田是"每日新闻"的前任社长,现在是日本新闻协会的会长。日本外交部部长大平正芳在宴会中发表演说。
大平的演说,主要是阐述新闻自由的重要性,并没有什么特别新鲜的创见,使我感兴趣的是,他身为部长,对于本田的态度可恭敬得很。本田却潇洒自在,并不以为大平是如何"贵"的贵宾。客人们都感觉到,在日本,一个重要报人的地位是高于一个重要的政客。大平是以自己的态度来表示了,日本报人的确享有充分的新闻自由,报纸是在执行监督政府的责任。
事实上,本田的地位确是比大平重要得多。日本政府一改组,大平不做外长了。恐怕过不多少时候人们便忘记了他,本田却始终指导着日销近四百万份的、日本三大报之一的"每日新闻"的方针政策。
在一个真正民主的社会中;政府决不能影响报纸,报纸却可以影响政府。政要可以上台下台。内阁可以改组更换,报纸的言论和立场却必须是一贯的。报纸不诚实,读者不看它,报纸非垮台不可。政府不诚实,报纸不断的攻击它,政府也非垮台不可。归根结底,政府的命脉,是真正操在广泛人民手里。斯谓真民主。
椿山庄
东京椿山庄是处在一座大花园中的一家豪华酒店。这座花园山石严严,草木森森,十分清幽。在我所到过的世界各地餐馆之中,以杭州西湖"楼外楼"风景第一,椿山庄第二。
这是东京新闻界人士的一个大集会,外国通讯社和报馆的驻日本记者都到了,还有一些外交人员。在会上遇到了苏联驻日大使馆的一等秘书阿尼西莫夫"Sergei D.Anisimov"和苏联"新通讯社"驻日本、菲律宾、香港特派员伊里英(Sergei S.Ilyin)。这位伊里英先生有一个很大的烦恼。他虽称是日菲港的特派员,却无法到香港来。他热烈要求,希望我能替他想想办法。我说这是香港移民局的事,香港报界对此无能为力。我们正在谈话之际,又有一个外国人参加进来。他自我介绍,是古巴驻日大使馆的参事萨沙曼第(Carlos Martinez Salsamendi)。卡斯特罗派在日本的这一位外交官年纪很轻,英俊漂亮,立即问我对古巴的革命有什么意见。我说一个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改革是很好的,而且是绝对必要,他大表赞同。我说实行经济上的公平,推行社会主义,只要大多数人民喜欢,那也很好,他大表赞同。我说,只不过不可剥夺普通老百姓的自由,不可推行秘密警察的统治。他说,古巴人民现在享有真正的自由。
谈话到此结束。我到摊位上去吃热烘烘的豆腐。椿山庄的宴会很别致,东一个摊位,西一个摊位,厨师现煮现奉。每个摊位中供应的食物各不相同,口味很像中国食品。
"沙龙酒吧"
日本的有礼和好客,天下驰名。
在大阪时,大阪府知事佐藤和大阪市长中马为我们举行了个宴会。那是个日本自助餐式的宴会,主人刚致完欢迎辞,忽然间大门开处,进来了几十个花枝招展、身穿各色和服的姑娘。每个女人手中都拿着一柄折扇,半开半合,向客人深深鞠躬,便即斟酒布桌,殷勤招待。
我们心中暗暗纳罕,不知这些女人是什么来历,看样子不像是良家妇女,但每个人温文有礼,"阿里阿笃","独查"(请,请)之声不绝于口。后来一问,原来是高级酒吧中的吧女,也有一些是艺伎,是府知事和市长请她们出"堂差"来的。
宴会之后,负责招待的接待员分批陪同客人,到当地高级酒吧中去观光。我和新生晚报张亨利兄、快报邝荫泉兄等所到的那个酒吧,果然十分豪华。说它是酒吧,其实是一座陈设华丽的大屋。经过花园、走廊、前厅,来到了一所大厅之中。打扮得珠光宝气的女主人鞠躬相迎,分宾主坐下,这气派完全是电影中"沙龙"的模样。日本朋友用日语客套一番,女主人赞扬宾客,客人感谢主人,经过不少繁文缛节,主人才吩咐侍女,奉上美酒。
就这么喝几杯酒,客人兴辞而出。那位日本朋友签单,大约是两百五十元港币左右。价钱所以贵,据说完全在于有"文艺情调"。
艺伎和脱衣舞
我曾和邝荫泉兄去观光东京的艺伎屋。那是一个旅行社给组织安排的。同去的有一对加拿大中年夫妇,还有两位南非华侨。
年轻美丽的艺伎弹琴歌舞、劝酒献茶,就同电影中所见,倒也不觉稀奇。
表演完毕之后,艺伎们邀请客人同做游戏。游戏的种类极多,花样百出,其目标一言而蔽 之,是叫客人回复到童年时代,大家天真活泼。比如说跳打垒球舞,教客人唱日本小曲,完全是幼稚园中的节目。我们做幼稚园的孩子,她们是女教师。又如分队比赛用筷子挟围棋子,这对加拿大夫妇当然比不上我们这些每天用筷子之辈,艺伎们就暗加协助,偷偷作弊,增加笑料。
今天日本的艺伎屋,重心似乎是在设法回复客人"失去了的童年",而不是在"性"。但在日本,"性"当然还是很多的,"日剧"五阶的脱衣舞,游客无人不知,恐怕也是没一个不去参观一下。
日本人性喜模仿,他们的脱衣舞却大有别出心裁之处。本来,任何脱衣舞总是"以有到无",不可能有什么特别花样,但日本的脱衣舞中却加上许多滑稽情节,结局奇幻,令人意想不到。例如有一个节目是"巴里斯的苹果",那是希腊神话,三个希腊女神请巴里斯评判谁最美丽,要选美,就得脱衣,不料巴里斯大吃苹果,对女神们的裸体毫不注意。又如有人游览巴黎卢浮宫博物院,将蒙娜丽莎等名画中的女主角都幻想为裸体画。对每一幅画各有不同的古怪设想。
大书店,大报馆
久居东京的王光逖兄请我在山王饭店吃饭,长谈了半日,谈到东京的华侨、香港的朋友,也谈了许多国家大事和自己的感慨,很是投机,大感快慰。后来,我请他带我去买些日文的围棋书。他陪我到新宿区的一家书店去。一进书店之门,不由得吓了我一大跳,原来那是一座九层楼的大建筑物,规模比香港任何一家大百货公司都要大。永安、先施没那么大,连卡佛、大丸也没那么大。可是这座大建筑物只是一家书店,里面挤满了顾客。我们乘着自动电梯一层层的上去。什么字典部、地图部、小说部、科学部、看得眼也花了。
报纸规模的庞大,也使我这个"小巫"印象非常深刻。"朝日新闻"日报日销四百二十万份,晚报日销二百八十万份。我到"朝日"报馆中去参观,见到数十架印报机中印出来的报纸,由数十条传送带同时挟着通到打包房去,实是生平所见到的壮观之一。朝日、每日、读卖三大报各有自己的飞机队用以采访新闻,只此一端,可以想见其余。
收入最多的人
日本、西德、香港这三个地区工业的发展,是战后经济上的三大奇迹。三个地区各有各不同的条件,但有两个要点是共通的:第一,尽量自由,最少的限制;第二,极少军备负担。
我们在东京时会和日本全国收入最多的松下幸之助先生共餐。他是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制造乐声牌无线电器)的董事长,后来邀请我们到他在京都附近的一个半导体电子管工厂去参观。他出身是一个贫穷的铁路工人。结果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电器制造工厂。我们问到他的创立秘诀时,他说的是"组织"和"创造性"。但我想,如果没有一个合宜的大环境,他的才能也是发挥不出来的。
在火车上说的故事
在从京都回到东京的特别快车(那是全世界最快的高速火车)中,我和日本新闻协会的国际课长笠置正明先生坐在一起。他向我叙述二次大战时他在南京的故事。他是德国留学生,当时在德国驻汪政权的使馆中做翻译。
大战结束后,所有在南京的日本男人都被集中起来看管。他一直在德国使馆中工作,没做过什么直接损害中国的事,所以受到的待遇还算好,但心中总是十分害怕。不久管理当局放了他出来。
他回到自己的居所去,他养的狗扑上来欢迎他……(火车太快,而他又说得太详细,故事没讲完就到了东京。直到一年多之后,我们在英国重逢,他才在到苏格兰的途中说完了这故事)……他发觉屋中已住了一位中国将军。那本来是中国人的房屋,他不敢进去,也不敢带了狗走,可是又不舍得。忽然走出一个中国年轻女子,是那位将军的太太,问明情由之后去告诉了将军。那将军准许他进去,拨了一间房间给他。将军姓李,是军医署的高级医官。李将军夫妇待他很好,完全没当他是侵略了中国八年的敌人看待。不久他又患了痢疾,病势很重,幸亏得李将军亲自医治,救了他的性命。
他说完了这故事后,没有说什么感激的话,但对于这段往事中所包含的宽厚仁义之情,他内心的深深感激,在语气、神情和目光中,在他对我的亲切中,充分流露了出来。
相关文章
-
[图文]诸葛亮接班人蒋琬 乃是三国蒋琬后人
-
达尔文为何曾后悔发表“适者生存”论? 这其实是一种误读
-
[图文]女奇人大胃王2分44秒吃下4.08斤牛排
-
日本演艺界华裔天皇巨星胡美芳在医院病逝
-
民国最美女神竟然是她!她就是绝世名伶——孟小冬
-
[图文]英国18岁少女心脏手术用猪心移植 可用20年左右
-
林帅反对出兵朝鲜有缘由
-
中国领导人去世后惊人灵异现象 令华夏子孙百思不得其解
-
毛泽东子女亲属四大惊人特权 皇亲国戚拥有至高无上的特权
-
[图文]胡耀邦的子女四个孩子三个姓 从小自力更生
-
曹操15个老婆和32个子女下场
-
陈毅:林彪也没什么了不起
-
[图文]摩洛哥男子挑战高空骑车走钢索欲创纪录 险象环生
-
毛泽东与杨开慧一见钟情的“试婚”生活
-
老子的故事:老子是如何点化阳子居的?
-
[图文]细数从黄埔军校走出的女军官
-
林则徐是历史上不可战胜的传奇人物
-
吕不韦之死:秦始皇为何要杀吕不韦
-
知人善任的楚庄王:绝缨之宴的故事
-
[图文]毛主席听《满江红》 手术过程心跳一点没变
-
毛泽东如何使用空城计
-
勾践灭吴的故事 勾践隐忍多久终于灭掉吴国
-
[图文]安徽安庆退休老教师死后坐化3年肉身不腐 令人惊叹!
-
[图文]美国八岁男童做手术成最小变性人
-
[图文]上海大亨黄金荣见解放军尿湿了裤子
-
[图文]旧上海女记者掠影 谁是上海滩的“记者之花”
-
国民党曾欠毛泽东半年薪水720个大洋
-
[图文]英老妇鼻鼾声超110分贝堪比喷射机噪音 丈夫叫苦连天
-
[图文]叙述毛泽东一生中重要的6个“九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