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美文欣赏 > \

大众化:爱智之学的智慧之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这是哲学大繁荣大发展的良好机遇,也为哲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哲学作为爱智之学,是能启发智慧、促进思维的。哲学以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前瞻性的特点而成为最高贵的学科。但是,“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哲学只有被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所运用,才能变成改造世界的巨大现实力量。如今,乘解放思想大潮流的东风,党鼓励我们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响应党的号召,实现哲学作为党和人民事业思想库作用的目标,为社会现代化和改革开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哲学就必须进行一场大众化的深刻变革。
  
  一、以往哲学不能大众化的原因
  
  哲学如果不能大众化,是什么用也没有的,也是丝毫没有存在的必要的。更何况,让纳税人供着一群只会玄思和闲谈的寄生虫是很不公道的。以往的哲学,之所以很难大众化,主要是哲学表达形式上的艰涩难懂、内容上远离生活、性格气质上矫揉造作所形成的。
  
  1、形式上的艰涩难懂。抽象思维和概念推理在人类的思维活动中的确是不可或缺的,而这样的思维能力训练也是有益于智力提高和思维发展的。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得把这种思维训练的方法用简单明白的语言表述出来,至少不至于连哲学家之间都彼此无法沟通。语言美难道不应该成为哲学的属性之一吗?“我们生造的东西太多了,总之是‘谁也不懂’”。
  
  2、内容上远离尘嚣。这一方面是一些哲学家逃避现实生活,另一方面也缘于社会言论自由的有限性。同时,特别是在一些靠“舶来品哲学”养家糊口的国家,哲学工作者在语言转换和文本理解上良莠不齐,一些糟糕的翻译者把国外的哲学理论弄成了一大堆不知所云的词语垃圾,并冠上哲学的名号。远离生活,“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打不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3、性格上矫揉造作。哲学本是爱智之学,哲学家本来应该是谦谦君子。修炼哲学、体悟哲理、勤于哲思,做一个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热爱智慧的人,理所当然是学习哲学的应有目的。然而,始终有一些哲学研究者“‘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3]797特别可恶的是,在哲学的研究上,以所谓的填补空白为名,行投机取巧之实,忽悠哲学界的后辈,糊弄哲学界外的大众。不是聚精会神搞学科建设,而是一心一意阴阳怪气。
  
  哲学要大众化,就是要让老百姓都能从哲学中有所启发、有所裨益。就是要用哲学世界观武装人民大众,使其处世、行事、理财、治国、行政等等,都有科学的方法。既能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也能妥善地处理事务。
  
  二、哲学大众化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能性。
  
  1、紧迫性。其一,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1]14,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如果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领会、理解、掌握、吸取,错误的思想观念就会乘虚而入。这样的话,不但会对个人的前途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其二,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持续发展,建设实践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解决诸如持续发展、公平正义、民主文明、全面协调等新课题新任务,必须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其三,对外开放深入发展带来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哲学工作者和哲学家更是要肩负起匡扶正义、激励民心、启发民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重任。这是哲学大众化的紧迫性之所在。
  
  2、必要性。随着物质文明的进一步积累,精神文明在现实生活中显得发展相对滞后。尽管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同志也提出了全面发展的目标,现在的中央领导也十分关注全面协调发展。但是,精神文明在事实上仍然是我国社会进步的一条跛腿。人们不能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很多人对哲学表现出冷漠、疏远和陌生,逐渐形成了一种普通群众不懂哲学、青年学生不好哲学、哲学家只关心哲学的奇怪现象。“哲学无用论”侵染了很多人的精神机体。[5]35时下,正值中央号召解放思想的大好时机,开动一切机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大力发展哲学学科建设,不断进行哲学自身的革命变革,使哲学和人民群众的学习、生活、工作联系更加紧密,就有必要走哲学大众化的路子。
  
  3、可能性。其实,哲学大众化的路子在我国是早有前辈进行了探索的,而且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20世纪30年代,艾思奇、沈志远、陈唯实、胡绳等人都极力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他们的著作,尤其艾思奇的《哲学讲话》(1936年6月第4版更名为《大众哲学》),在如何使艰深的哲学理论通俗化这一尝试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范围,在进步青年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刘白羽先生给予《大众哲学》以高度的评价,认为它点燃了无数人心灵的火花,引导无数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历史事实证明,大众化并非没有出路。当然,在哲学大众化的道路上也并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需要哲学家们艰辛地探索、不懈地奋斗;更没有一劳永逸的好事,哲学大众化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三、哲学大众化就要实现哲学的通俗化、生活化、民族化、现代化
  
  1、通俗才能通行。哲学的高贵和高雅全在其精神内核,在其理想境界,而不是制造一些生硬的话语模式。“通俗”的简单理解可以是,只有“俗”才能“通”。“俗”就是合乎人民大众的接受心理,话语明白易懂,思路清晰明了。“俗”非庸俗。难道把深刻的道理描述得通俗易懂不更加体现出哲学的高雅与高贵吗?难道用简单的表述方式来向人们展示深邃的智慧不是更充满魅力吗?所以哲学的任务,是要先革除自身的迂腐气、洗涤自身的酸味。通俗化主要是表现在语言的运用技能上的。然而“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第二,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我们不是硬搬或滥用外国语言,是要吸收外国语言中的好东西,于我们适用的东西。第三,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通俗才能通行,这不是什么深奥的道理,这是一个简单的事实。
  
  2、生活化才有生机。哲学不能离开生活,哲学家和哲学工作者也不能逃避生活。须知哲学固然有认识世界的任务,更有改造世界的使命。“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所以,哲学家和哲学工作者爱智慧的同时,也当爱生活;爱生活,就会为国家、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殚精竭虑死而后已。这才是一个真正有哲学信仰和哲学修养的人所应抱的态度。生活尚且不爱,还谈论爱智慧,岂不是自欺欺人?哲学大众化内在地要求着哲学生活化。当今,哲学生活化也就是要关心有关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社会和谐的大事小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进言献策,并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
  
  3、民族化才能民众化。中国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文明的进步,这一点是确凿的。马克思列宁哲学就是外来哲学,然而,能够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的,决不可能是原封不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一切生搬硬套照抄照搬的学风都只能最终导致失败。哲学大众化,要求民族化,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民族化了的哲学思想,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个民族化,是能够为民族文化增添新内容而又符合中国人们的实际需要的一种文化融合过程。我们学习、借鉴、利用外国的各种思想文化,一切都得从实际出发,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是民族化的真正内涵。哲学要实现为现代化提供思想库作用的崇高使命,就得始终坚持民族化的路子,“我们必须时刻记得列宁的话: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
  
  4、现实实践要求哲学现代化。哲学要想达到大众化的效果,就必须满足群众的诉求。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心理需要和思维敏感点也会发生变化。哲学如果以老态龙钟的姿态、用教诲的方式试图让人们信仰或崇敬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了。哲学只有与时俱进,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才有希望在现代社会中找到生存的土壤。哲学现代化,就是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去阐述哲学道理,负荷与当代社会人事息息相关的内容。现代化的着眼点是现实化,人类不断探索不断穷根究底和好奇的性格,注定哲学的生命将与人类一起延续。当今时代有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比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人口问题、粮食危机、持续发展、社会公平,等等。这些现实问题都理所当然要归入哲学思考的范围。哲学大众化的进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现代化程度的高低。
  
  就连实用主义者W•詹姆斯也认为,哲学烤不出面包。但它能鼓励我们的灵魂,使我们勇敢起来——如果没有哲学远射的光辉照耀着世界的前景,我们是无法前进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定要努力实现大众化,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人民的头脑。这样,我们就能坚持正确的方针路线、坚守社会主义的信仰、增强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提高社会和谐程度,哲学也才能完成真正发挥党和人民事业思想库作用的使命。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