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端午节前,说说屈原和他留下的“骚体诗”!!

原标题:端午节前,说说屈原和他留下的“骚体诗”!!

端午节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关于端午节的名称和起源有不同的意见。人们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很久以前对屈原的纪念。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续齐谐记》年6月萧梁时吴记载的关于粽子起源的故事,以及《荆楚岁时记》年北周关于人种起源的说法。

然而,除了纪念屈原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说法,例如,闻一多先生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端午考》,推断端午节是关于龙的节日,并列举了相关的古代记录。根据《说苑.奉使》和《国策.赵策》记载的吴越居民的习俗,可以得出结论:端午节最初是吴越人的图腾纪念节日。

还有一种说法是,端午节起源于一个糟糕的日子。根据《后汉书》、《论衡》等书记载的“没有五月子"”的内容,并根据孟尝君的卒年早于屈原,的事实,证明以“没有五月子”为主要内容的恶日是端午节的起源。

事实上,无论是图腾纪念仪式还是恶日传说,所列出的依据都比纪念屈原,更充分,所以当我们谈论屈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时,只谈论端午节似乎不太合适,毕竟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不是太强。再来说说被称为“一人开创千古事业”的骚体诗。

骚体诗是屈原,创立的一种诗歌体裁,又称楚辞,属于《汉书.艺文志》“诗赋”范畴。这类诗歌一般充满抒情元素和浪漫气息,篇幅和字数都比较长,形式比较自由,通常在句末用“Xi”二字。与以前的诗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首先,“骚体诗”在句式上有很大的突破。在屈原创作“骚体诗”之前,诗歌的句式基本上都是四言诗,我们在《诗经》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四字格常用于屈原早期的诗歌,如《橘诵》。

这种四字句式,由于容量有限,在表达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时,难免让人感到有些束缚和局限。屈原后期的“骚体”句式虽然只比四字句式多了两三个字,但整个句子的容量却大大扩展了。就像以前人们用五个字评价七言熟练度时说的那样,“每个句子都有两个以上的字,所以这是一个不强迫的转折点”。

其次,屈原“骚体诗”之前的诗歌通常采用叠章反复吟诵的形式。他的许多诗在每一章中都会改变几个词,以显示场景的推移或感情的发展。这种形式虽然好记好唱,但却让全诗的容量变小了。

屈原的“骚体”并不局限于古诗的写作。宋人说,古诗有章有节,屈原赋也有章有节。屈原的诗有一个开端,有一个发展,还有回环的关怀。脉搏非常清晰。可以说,屈原的“骚体诗”不是遵矩度.的

那么,屈原的“骚体诗”并不每次都表现一个地方的感情和情绪。他开始在极其广阔的范围内展示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当十几、几十个句子都容纳不下他纷繁复杂的生活内容和丰富的思想感情时,他开始创作气势磅礴、容量巨大的系统长诗,如著名的《离骚》,372句,2469字。

正是由于屈原勇于创新,才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这种有别于前代《诗经》和后世五月、七言诗歌的“骚体诗”。诚如明人所言,“经之后,赋之前,天地之间突然出现这种写法”,屈原无愧于“一人之手,创千古事业”的评价。

#端午节的屈原小姐#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