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不可轻拜,徒弟不得轻收!
原标题:师父不可轻拜,徒弟不得轻收!
自轩辕黄帝崆峒拜师广成子学道以来,拜师已有悠久的历史。在道教里,拜师分两种:一种是拜师出家,一种就是拜学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拜先生,这是两回事。
01
出家时(或者刚入道门皈依时)拜的师父称为“拜度师”,也称恩师、师父,就是“事师如父”,这也就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由来。道教认为,出家是第二次投胎,这时拜的师父,如同再生父亲,所以我们称为“师父”。
一般情况下拜师的时候,师父会选择一个好日子,做一个道场,举行正式的收徒仪式,然后师父赐徒弟道名,成为某派第多少代弟子。
但是,修道是一个很长远的事情,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很多知识需要了解,这就需要学习。一般出家三年后,经得住师父的考察,相当于考试合格,师父会给弟子举行“冠巾”仪式,表明是真的出家人了。
之后就鼓励弟子参访名师,寻访大道。下山后寻访的名师,可以向其学习,这就是“拜先生”,就是人们说的“拜师傅”。
这个”师傅“,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出自韩愈《师说》)“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且从一开始就是用来指老师的。《榖梁传》中有这样的说法:“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02
战国时期称老师为师傅,秦王令异人试诵诗书,异人推辞说:“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这里的“师傅”与教学关联,显然指的是老师。
拜师父一生只拜一位,先生(老师)可以拜多位。自己的师父(度师)即是自己的亲师父,一生只能是一位。冠巾受戒之前也是须要征求自己师父同意的。而作为师父在收徒之前,若知道此人已有师父,那就断不可再收此人为徒弟了,只能收为学生。
很多人都在问师父怎么找?皈依道教的师父必须是国家认可的道教教职人员,一般是当家道长,或高道大德,多数看与师父的缘分。
自己积善行德,有机缘的自会相遇,为师的也要考虑个人的人品、德行才会收的,随便乱收的徒弟是学不到真东西的。
道家讲究正统传承法脉,千万不要学那些邪法,不是心志变得更加狂妄就是变得更加贪欲,最终没什么好下场。正统法脉需经师傅开坛上祈上界、上表入道疏文,有了这个才会得到师父及祖师爷的承认。
惟愿众生,得闻正法,万罪冰消,善芽增长!
惟愿众生,得闻正法,永断得迷,常修正道!
惟愿众生,得闻正法,不落邪见,法轮常转!
祖师言:
“心存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
持身正大,见我不拜又何妨”
相关文章
-
泾县竹纸调查(上)
-
1978年,一通深夜电话让考古队连夜收拾行李,到底墓中发现了何物
-
皇帝死了妃子们怎么办?一般这样处理,专家表示:有其合理性
-
杨家将的事迹广为人知 历史上真有杨家将吗?
-
“元旦”起源于埃及,早期的元旦其实为农历的第一天
-
此人最大的爱好是娶老婆,10年娶了72个妻子,整个村子因他而绝户
-
为什么各地方的国民党军队会被称为绥靖公署?
-
三星堆为何间隔34年后再被发掘?为何人们感叹“越挖越不懂”?
-
解放军步兵连攻打无名高地,一次恶战牺牲两名一级战斗英雄
-
程咬金“三板斧”背后的历史谎言:演义大多虚构
-
长孙无忌是忠臣吗 是,历仕三朝(凌烟阁24功臣之首)
-
明朝时期出现过哪几个权势滔天的宦官?
-
北青报:告慰烈士凭吊之外还得做点什么
-
毛泽东反对“台独”的斗争
-
程万军:解缙写万言书批评朱元璋怎没事
-
邓小平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揭秘:1996年蒋介石后人的神秘“大陆之旅”
-
泾县黄田古民居的堂号
-
西晋“八王之乱”的八个王都是什么关系?哥们?叔侄?爷孙?
-
中型剑龙科:将军龙 发掘于新疆准噶尔(全身遍布骨钉)
-
耐梅盖特母龙:蒙古小型恐龙(长3米/发现蛋化石)
-
为爱牺牲自我,舍生取义《长安伏妖》好片电影来袭!
-
内书堂毕业后,大明太监们的工作怎样分配?做弼马温或管理首辅
-
【我的名字叫建国】盛建国:“身残志坚,我始终记得要爱国!”
-
宋江手下的五虎将是指
-
这个明朝王爷墓,抗战时被日军所毁,后来出土两件元青花价值过亿
-
长征路上统一战线
-
巴基龙:亚洲超巨型恐龙(长25米/仅出土4块尾椎)
-
部编八上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