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出土汉尺,还原关公真实身高,“身长九尺”相当于现在多高?
原标题:考古出土汉尺,还原关公真实身高,“身长九尺”相当于现在多高?
引言:
古今中外,人们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工作,于是发明出了各种度量衡制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单位”。其应,用在不同场景、不同事物上的时候,单位都会有所不同。
纵观我国历史,早在《周礼》之中就出现了非常标准的度量衡,也就是“尺度”。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古书中经常用尺来作为计算身高的单位,比如《三国演义》中关羽就被形容为“身长九尺”。那么一尺究竟有多少?关羽的九尺身高,放在现在相当于多少呢?
一、不同时代的单位引发争议
度量衡制度的出现就是人们为了方便日常生活生产需要,因此在最早的时候,选择的参照标准就是人的身体特征。比如远古时期就记载了“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为丈”的测量方法,这也形成了最早的度量单位。
后来秦始皇嬴政统一了六国,成立了大一统的秦王朝,因此也统一了各地纷杂的度量衡,后来历代沿用下去,虽然过程中出现过一些修正,但基本单位没有变。
进入近现代,随着一些国际计量单位的普遍使用,我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这些历史悠久的古代计量单位所代表的数值,对我国历史、考古、文化研究领域依旧影响深远,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尺是一种长度单位,虽然现在应用不广泛,但在很多时候,大家都知道“三尺一米”这个换算概念。那么我们在看史书的时候,想要估算一个历史人物的身高,自然也会套用这个概念。
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比如史书记载邹忌有八尺身高,套用三尺一米的概念,他的身高就有2.66米,这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无独有偶,关公体长九尺,换算下来竟高达3米,这也肯定不对。因此,古代的尺和我们现代的理解肯定存在出入。
二、新汉尺出现,拨云见日
关于一尺究竟是多少,专家们也不停地讨论和发表相关的见解,但立足点都建立在以现在的单位去衡量古时的单位,这就很难服众了。真正让问题拨云见日的关键点,还出现在数次的考古工作中。在对古墓进行发掘的时候,专家们得以在陪葬品中研究出古代尺这一单位的演变过程。
专家们对各时期出土的相关文物鉴定分析后发现,早在商代的时候就有尺的概念,相当于现在的16.9公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度量衡较为混乱,虽然各诸侯国都有尺,但长度却大相径庭。《汉书》记载沿用秦代的度量制度并作了一些修改,同时参考贵县汉代古墓出土用于测量的木尺,得出汉代一尺相当于23公分。
而满城汉墓出土的金属尺则表明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3.2公分。也就是说汉代的一尺数值虽然有变化,但总体比后世说的一尺要短一些。按照这个标准计算,关公的身高虽不到3米,但也有2米多,放在三国时代也算“庞然大物”了。那这个数值准确吗?
三、和今日相比,差距有多大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但要说身高超过2米的还是寥寥无几。但在生产力有限人们生活质量不高的汉代,九尺、八尺的身高却随处可见,这怎么解释呢?比如古人口中常说的“八尺男儿”才算顶天立地,所谓八尺也要1米8多,放现在也是身材高大的代表,要说汉代这就是身高的普遍标准,还真的令人难以相信。
其实大家普遍认为生活水平高身高就会上升,反之身高就会降低,这种观点忽略了生物进化论的解释。通俗说物质水平的提升肯定会促使人长高,但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生产力并不理想,物资匮乏是常有的事情,恶劣的生存环境必定会改变人的外在形象。
也就是说,在古代社会,身高太有优势反而不利于生存,古人不得已向着矮小的身材演变。此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得以摆脱这种束缚,属于生物学的反向进化。因此今人和古人相比,身高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符合生物进化理论的。
结语:
其实作为非专业学者的普通人,我们对于历史上的一些细节没有必要过于执着,非要刨根问底。须知从秦汉的八尺男儿到大唐盛世的危楼高百尺,都寄予了古人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而关公身长九尺不管具体是多高,他也都是我们民族铁骨铮铮、忠义无双的代表,而我们知道这些就足够了。
相关文章
-
征战22年,毛泽东第一次吃上一顿像样的过年饭!
-
《上将洪学智》1月21日登陆央视再现开国上将“四起三落”的传奇人生
-
古代上门女婿和罪犯同地位,驸马只是挡箭牌,金朝始祖竟也倒插门
-
谜案重重的王陵:神秘的罗布泊,发现了埋有上千口棺材的墓葬!
-
她本是仙女 哮天犬是她送给杨戬的 可她却只能嫁给手下败将
-
历史上秦始皇是如何死的?秦始皇遗体之谜
-
杨敏:孔子思想的光芒还在世界闪耀
-
彩色老照片:100多年前的八达岭长城,年久失修不如今天壮观
-
这是武松人生中最大的污点!血溅鸳鸯楼,这6个人绝对是冤死!
-
历史趣闻:古代婚礼中新娘的嫁妆都有什么?
-
周总理诞辰121周年,缅怀!
-
古代刑法骑木驴是什么?惩罚不忠贞的女子(过程惨不忍睹)
-
解放时期,四大野战军名将对比,哪个野战军名将质量更高些
-
一位日本华人,为中国捐献300多幅古画,临终遗言感动国人!
-
纪念专辑 | 深切缅怀刘绪贻先生
-
陈赓大将麾下的一位军长,13岁参加黄麻起义,晚年官至副国级
-
为何韩国人贴春联是白纸黑字?
-
《中国影像方志•广德篇》解说词(上)
-
古人的智慧:魏晋时期品目繁多的水果
-
学术︱原媛:从汉字看中国古代战争观
-
中国最伟大的八个工程奇迹,佩服古人的智慧
-
山东三件“国宝”即将亮相《国家宝藏》林心如充当“守护人”
-
蒋介石计划水淹解放区 蒋介石的黄河战略
-
明治维新150周年:日本改革开放,教会了中国什么?
-
意外辍学好友,农民工,衣衫褴褛老太,3个人影响罗翔的青铜时代
-
老版《让子弹飞》 | 陆春祥
-
周恩来总理与三位淮安统战朋友的故事
-
吕布死后貂蝉落到谁手里?貂蝉死后是葬在哪里?
-
艰苦奋斗、深入群众与民主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