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尧帝想让他当皇帝,听后他赶紧去河边洗了耳朵,尧帝一看赶紧走了

原标题:尧帝想让他当皇帝,听后他赶紧去河边洗了耳朵,尧帝一看赶紧走了

隐士,就是隐居山林,与山水为伴,与鸟虫共鸣,游历四方,乐得逍遥的人。中国每个朝代似乎都不缺这种隐士,但是,要说隐士一族的老祖宗,那就应该是这个人,他就是:许由。

许由祖籍应该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一个小村子许由村,听这名字就是以许由名字起名的。据《行唐县志》记载:“为传说‘唐尧访贤’中的贤人许由的故里,因名”。在这里,有条小溪也是因为许由而扬名四方,那就是“洗耳溪”。说是:许由受不了尧帝的说辞,而去小溪边把耳朵洗了,意味着不让不中听的话,脏了自己的耳朵。

当然,这里讨论的并不是洗耳朵不洗耳朵的事情,是说许由能够有资格让尧帝出面,可见,许由本事是不会小的。可以说,许由的名气跟尧帝有着很大的关系,尧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中,夏至和冬至,最早就是出自那个时候,现代的国际娱乐项目——围棋,它的发明人就是尧帝。

尧帝仁慈,但是,不代表他的仁慈就会感动上天。他在位年间,发生了很多的自然灾害,旱涝猛兽等,尧帝都把这些隐患给消除了,流传最为广泛的就是后羿射日了。尧帝虽是王者,但是,难得他有颗无私大爱之心,这些除了他在平时治理国家方面体现地淋漓尽致,还体现在他能够提出并践行了禅位。

他不是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们,而是谁有才能,谁更加贤能,才有资格坐在王位上。这一点,就是放到现在来说也是很新颖的。万事都是靠自己,拼爹在那个年代就已经被否定了,更是开创了上古禅让的先河。这种贤是真正意义上的贤,不像有的贤,是以不违自己的利益为基础。正是有着这种超乎常人的德能,尧帝才被后人以唐尧称之,意为功德无上。

当然,正是有着这样的贤能,所以,才有可能发生尧帝和许由的故事。

也就是说,尧帝在自己百年之后,国土能让一个贤能的人来管理。如果说,只是把位置传下去,甭管是禅让也好,还是异性也好,只要没有那么认真,不那么负责任,是很容易完成的。但是,尧帝不是这样的人,他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大贤之人,一定要自己亲眼看一看。由此,他走遍全国,在途中听说了许由这个人,于是,便去拜访,要把王位传给他。

但是呢,却被许由一口回绝了。《晋书》对其评价道:“昔许由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

许由说:“自己在这里隐居挺好的,可以没有世俗的纷扰,可以和草木为伴,而且,自己在这个地方并非是故意显得自己的清廉,等着开明的人士来把自己接出去,给自己归居闹市一个光明正大的借口。”其实,许由说的这些也有些道理的,古代历史上,不乏有隐居之人,然后,引得开明人士前去拜访,接之出山,最让我们熟悉的就是后来的诸葛亮与刘备的三顾茅庐。

尧帝见许由坚持自己的志向,于是,便又想让他做九州长。

许由见尧帝不明白自己的真正意思,以为自己还是在这里装腔作势,心里很是不痛快,感觉这些话简直就是在侮辱自己,也是在侮辱自己归隐的真正含义,这样的话不该让自己听到。如果,是换到今天,当我们听到不顺耳的事情,有辱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一般会据理力争,表明自己的立场,或者是甩手走之。

但不得不说,古人做法跟现在就是不一样,许由听到这样的话,赶忙去了小溪边,用水洗了洗耳朵,意味着:你这样的话不中听。

这也就是这条洗耳河的来历。

我们可以从当时的那个社会状况进行分析,那时的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在生活水平非常低,但是,精神上却很丰富,就如许由。许由归隐山林,跟普通老百姓并没有什么区别,困了就把树杈当做自己的床,冷了就像鼹鼠一样寻求大地的温暖,饿了就向山上的野果索取,渴了就去小溪捧水喝之。这样的生活甭管放在哪个年代,都是比较磨炼人的。

许由也因此成为古代隐士中最早名声显赫的一位,终身不为名利,死后葬于箕山之巅。

据传,他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亦称他为“三代宗师”。不过,许由并不在乎,这样的境界,与颜回有着相似之处。而颜回是在2000年后的事情,许由的境界,在那个时代可谓是精神界的楷模。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许由不接受王位也是因为他感觉自己的能力不够,不能胜任,并推荐了舜,说他是个合适的人选。

其实,今天来看,正是由于许由的这种让贤,才让尧舜的千古佳话流传。作为我们来说,我们应该从许由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但是,不是去学习他的隐居,而是学习他在这种困境中,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精神,在正确衡量自己实力以后,能够排除内心的嫉妒而推荐比自己优秀的人。

参考资料:

【《汉书·古今人表》、《行唐县志》】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