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城时,第一批登城墙的士兵明知必死,为何仍然要冲?
原标题:古代攻城时,第一批登城墙的士兵明知必死,为何仍然要冲?
答:古代战场上一大公认的“难事”,就是攻城。比如《孙子兵法》就曾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战?简直是能不打就不打。
而在影视剧里的古代战争场面里,“攻城战”常常无比惨烈,经常是一排排士兵冒着枪林箭雨拼死冲锋,再一排排死在守城方的弓矢刀剑下。血腥的场面,常叫多少观众忍不住闭眼。却更叫多少“聪明人”忍不住吐槽:明明第一排士兵冲上去就是死,这些古人为何还这么死心眼?
其实,放在古代攻城战里,这“第一排士兵明知必死还冲锋”的一幕,还真不是一个“死心眼”的问题。首先一个基本事实是:士兵们在攻城时临阵脱逃的后果,远比战死更严重。
以战国时期号称“虎狼之师”的秦军为例,秦军在“冲锋问题”上,纪律条令十分苛刻:担任突击队角色的“险队”,往往由十八人组成,如果有一个人在作战中临阵脱逃?那么这位逃跑者会在上千士兵面前被“车裂”,既死得十分痛苦,更死得十分耻辱。
而且这些临阵脱逃的胆小鬼,不但自己会受到严惩,更会连累战友。战国时代的秦军里,五人为一伍,如果有一人临阵脱逃,其他四人都要遭到两年以上的徒刑,除非能斩杀敌人首级顶罪。所以放在这样一支军队里,哪怕一丁点“逃跑念头”,都会遭到极力排斥。
在严惩逃跑行为的同时,秦国军队对于勇敢者的奖励,也是十分丰厚。士兵如果能斩杀敌人一名军官,就能够拿到爵位并获得土地,人生开始翻身。百人以下小分队如果能斩杀33个敌人,就能获得“满功”,大家都有奖励。特别是在攻城战里,甚至不需要斩杀敌人军官,只要攻城部队能够圆满完成任务,照样能获得土地爵位。假如在攻城中阵亡了?只要任务完成,阵亡士兵的家属,照样能继承土地爵位。
(秦国军队如何重奖“勇敢者”这事儿,我们《了不起的中国军事》里《打仗就是技术活》一册有详细解读,欢迎大家点击支持)
广告
了不起的中国军事(套装 全5册)锻造军人品格,成就精英少年
作者:张嵚 主编 / 陶康远、王小帅、胡静、张嵚 著
当当
购买
只看这鲜明对比,就可知战国年代里,秦军的攻城拔寨,为何会如此凶悍。
而在秦朝以后,这一整套奖惩制度,也被历朝历代继承下来。特别是在攻城战时的赏赐抚恤方面,更是无比优厚。哪怕是“轻武”的宋代,士兵在对外战争阵亡后,其家属依然可以长期按月领取米粮。
放在一些重大战役上,“重赏”更成为重要刺激手段。比如万历朝鲜战争里的平壤战役,总攻开始前明军就定下奖励标准,最先登上城头的明军士兵赏银300两,并授给都指挥佥事。要知道,当时明朝从一品文官一年的“折俸”,也不过180多两。这一类的赏赐,等于是既给重金,又给铁饭碗。逃跑的后果如此严重,“冲锋”的回报又如此诱人。所以很多情况下,哪怕九死一生,士兵们当然也要嗷嗷叫着往前冲。
而且对于古代那些训练有素的军队来说,“第一排冲锋”看似凶险,却未必九死一生。
和现代许多影视剧里的“雷场面”不同,真实的古代攻城战,远没有现代个别影视编导想象得那么“傻”。古人早就有“其下攻城”的观念,既然攻城战难打,当然不能傻傻的往上冲,相反要开动脑筋打。
单看古代的攻城装备,就知道古人在攻城这件事上,做了多少功课:不但有可以运载攻城士兵的“对垒”“飞梯”“云梯”,还有可以直接砸城墙的“鹅车”,以及可以烧毁城门的“火车”。每一场攻城战,绝不是士兵傻傻冲锋,相反是各种装备有序进攻。冷兵器时代的强弩与抛石机,更是攻城利器。
比如那场书写“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奇迹的陈汤灭北匈奴之战里,深入中亚作战的陈汤,面对重兵防御的单于城,就没有狠拼硬打,相反却是先以强弩对敌压制,密集的箭雨里,负隅顽抗的北匈奴郅支单于都被射伤,号称坚不可摧的单于城,死撑了一夜就彻底崩溃。
发展到宋元明清年间,强大的攻城装备,更往往成为攻城战的关键助力:宋军使用的大型床子弩,就可以将巨型弩箭“钉”在城墙上,令士兵们攀爬者攻城,攻坚效率大大提升。火器大量应用于战场后,重炮轰击更成为攻城时的常态:在前文里祭出重赏的万历朝鲜战争平壤战役里,明军在总攻开始后,对平壤城头进行了密集炮火覆盖,以朝鲜史料的形容说“烟涨满天”,对上万倭寇形成了毁灭性打击,最终打出了“战胜之速”的战果。
甚至,在明清易代时期,火炮更成为多少攻坚战的胜负手。特别是在清军八旗掌握了先进造炮技术,拥有了足够红衣大炮后。明朝官员黎玉田就哀叹说:“清军攻城的时候,常常把数百门红衣大炮摆开,连铜墙铁壁都挡不住啊”。在潼关、太原、扬州等攻城战里,入关后的清军也是凭着强大的火炮,一次次轰开坚城。
而在十七世纪下半叶,南明军队收复台湾的关键战役里,面对荷兰人不惜血本打造的安平古堡,南明大英雄郑成功在总攻阶段,以二十八门重炮展开猛轰,外加各式火炮齐轰,总共往安平古堡打了二千五百多发炮弹,将安平古堡外围几乎摧毁。终于吓得荷兰殖民者慌忙投降,乖乖逃出了台湾岛。这段历史,不知某位将荷兰喊为“祖国”的“某台湾省不良艺人”是否知晓。
在这样的技术加持下,攻城部队的冲锋,风险性自然也小了太多。看似“九死一生”的第一排士兵,自然也常比赛似的猛冲。历代多少攻坚战,除了勇气的较量,更有战术与军事科技的博弈。
但是,这样生猛的场面,说到底,既来自于一支军队坚定的作战信仰,更来自其在纪律、战斗力、训练、制度等方面的保证。当这些条件都失去后,再看似完备的纪律,再美妙的赏赐承诺,甚至再强大的装备,也都无法挽救失败的命运。
比如明末的战场上,已经严重腐败的明朝军队,虽然看似掌握着强大的装备,但面对各地活跃的农民军,他们也打起了“活仗”,每次遇到农民军队伍,他们常常是先谈条件,农民军交出一部分钱财后,这些“官军”就满意而去。这就叫“活仗”,随着“活仗”越打越多,农民军也越来越多,最终大举杀进北京,叫崇祯帝上了吊。
而清朝入关后,随着日益的腐化,到了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曾经号称“满万不可敌”的清军,战斗力也打了折。由于清朝中后期的士兵们缺乏训练,吃空额现象严重,真打后就抓了瞎。
太平天国运动早期时,面对兵力稀少的太平军,清军哪怕重兵围城,也不敢轻易攻击,经常“礼送”着太平军流动作战。著名的独鳌山之战,清军重兵合围,但太平军打一个反击,七个太平军就打得上千清军崩溃,清军大将乌兰泰哀叹说:“一千官兵不敌七贼,实出情理之外”。
其实,只要看看此时清王朝的腐败与军力的衰退,攻城战打成这个熊样,就是情理之中。“第一排士兵敢不敢冲锋”的问题,以这个意义说,自然不止是个军事问题。
参考资料:《梅毅话英雄》《中国历代军事制度》《中国历代军事装备》《太平军早期战斗力探源》
作者:张嵚
相关文章
-
汉献帝是怎么死的 受人爱戴寿终正寝(治病救人参与耕作)
-
他是粟裕的老首长,未授将帅军衔,如今没多少人知道他!
-
黄巢率40万起义军盗武则天墓,最终无果,究竟是何原因?
-
“皮有功”中原突围,巧施旋风战术,毛主席亲自指示授其中将
-
商王盘庚迁都之谜 前半时期迁五次首都
-
别被英雄主义所蒙蔽,真实的三国有多残酷?
-
历史文化4:“中国式浪漫”祭奠先烈,每一处,都怦然心动
-
革命后的军队该如何处理?看蔡锷的想法
-
【学习党史】谁是李白?潜伏十余年,他一直在敌人“心脏”里工作......
-
汉武帝才是精致的猪猪男孩
-
“非主流”史书——《竹书纪年》撕破儒家仁义道德
-
军长和司令哪个级别高?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
长城真正的作用被误读两千年(附长城专题设计)
-
中国史观发展概况
-
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怎样喝才会醉?
-
风化的画卷 承载一位清官的故事
-
读史|毛泽东的忧患意识
-
中国志愿军回国后,总理说:今天都很高兴,不要这个,换成酒
-
从被儿子强娶羞愤而死的单皇后来谈谈古代收继婚制度
-
明朝之前是什么朝代?
-
刘备临终前暗示赵云,赵云没听懂,诸葛亮却在一旁胆战心惊
-
胡歌刘涛穿旗袍长衫再现历史经典,完美呈现,温柔凝视满满CP感!
-
我国刀类繁多,谁才是真正的中国国刀?
-
年初四:迎灶神
-
大年初七“人日子”,吃什么、喝什么、干什么?一年都顺当,看一眼就知道了
-
揭秘唐代女人这么开放?看完这些惊呆了……
-
子婴为什么能杀掉赵高:时机和对人性的了解(赵高有求于子婴)
-
他是历史上堪称全才名气最高的文人,也是“历史上最坎坷诗人”
-
古代有哪些官衔一听吓死人,却“屁权”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