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盒碎“粉”留香——“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五(上)
原标题:胭脂盒碎“粉”留香 ——“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五(上)
胭脂盒碎“粉”留香
——“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五
陈 亮
微信版第210期
微信版第210期最近两位女儿爱上了化妆,可能是长大了缘故吧。望着她俩摆弄着自己心爱的胭脂妆粉与漂亮的粉盒,不知不觉联想到我在宣城旧城改造工地采集到的那些古瓷粉盒标本。它们造型别致、端正秀雅,魅力十足。把玩和研究它们,仿佛能再现“娇香淡染胭脂雪,愁春细画弯弯月”的可人意境。
千百年来,无数的美女娇娘们丹铅其面、傅粉施朱,无论是一貌倾城、般般入画也好,还是面赛芙蓉、貌似天仙也罢,恐怕都离不开胭脂花粉的精心装扮。
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女子就已开始铅粉扑面、黛黑画眉,把自己化媸为妍。楚辞赋大家宋玉在《大招》中即有“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长袂拂面,善留客只”之说。那么这些胭脂妆粉用什么来盛放呢?先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设计出一些美观方便且实用的盒子,也就是说脂粉盒应运而生了。到了唐代,瓷质脂粉盒开始创烧,而广为流行于宋代。
笔者在宣城旧城改造工地先后采集到了百余件瓷盒标本,从这些标本分析研究可证实,瓷粉盒应该是宋代古宣州(宁国府)普遍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具,尤其是妇女化妆的用品。为了能直观介绍我们宣城先人们曾经的生活片段,试选取二十余件在宣城发现或采集的各个时期瓷盒标本,初步加以探讨。
唐五代脂粉盒标本选取六件。
图一:唐代白釉粉盒。盒径 8. 3公分,高 4公分,盒为圆形,大气周正,内外施釉,除外部白釉部分脱落外,盒身完好。合肥市也曾出土过此类唐代白釉粉盒,档次应次一些,那件粉盒整个盒体亦为圆形,造型笨拙,灰白色胎,瓷质略粗无光泽。
图二:唐代越窑青瓷粉盒标本,残径 9. 2公分,灰青釉,细灰瓷胎,烧结温度较高,为大半个粉盒盒盖标本。
图三:唐代长沙窑青瓷绿彩脂粉盒标本,残径8公分,青釉玻璃质感强,有细小开片,顶部有釉下彩青绿色点画纹,这便是唐代长沙窑首创的青瓷釉下彩新工艺。参考《中国陶瓷史》:制作釉下彩时,先在器物胎上涂一层化妆土,再用发色料绘上彩色图案或文字,化妆土与发色料都盖于釉下,使它们同时在窑内高温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烧成釉下彩。属长沙窑高档标本。
图四:唐五代秘色瓷脂粉盒,盒径4.8公分,器型秀巧,施釉均匀,釉色青翠滋润,呈半透明状;秘色瓷一般被认为是唐五代时期越窑中的“官窑”,品级很高,它以粉盒残件形式在宣城古城遗址被采集,值得重视。
图五:五代白釉印花蝶型脂粉盒,长10.8公分,宽6.3公分,高4.5公分,盒型成蝴蝶状,盒面印莲纹,通体白釉,构思奇巧。
图六:五代青瓷印花脂粉盒,直径8公分,高3.5公分,盒面印缠枝花卉,釉青中透黄,盒盖略微变形。
以上这六件千年之前的盒子,它们装的是什么样的胭脂和妆粉呢?古代的胭脂,又写作燕脂、燕支、焉支等,是一种红色染料,古代妇女用以涂脸颊或嘴唇。胭脂在中国殷纣时期就有了。《中华古今注》上说,胭脂盖起自纣,以红兰花汁凝为脂,为燕国所产,故名燕脂。有的史书上还称作燕支,是因为燕地妇女采用燕支山上生长的红兰花叶汁做成一种红色染料而得名。现今甘肃永昌县与山丹县之间,还有燕支山或叫焉支山的。据说,匈奴在汉武帝时,失去祁连、燕支山后,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其中唱道:“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由此看来,涂胭脂的习俗有可能始自匈奴人,后来又传给汉族妇女。
2003年,我省寿县在东汉墓中就出土了胭脂,它是存放于奁内的一种红色粉末,称之为胭脂粉,可见早在汉代,江淮大地的妇女已有美容化妆习俗。
延至唐代,人们把抹口脂又称为点唇,唐岑参《醉戏窦美人诗》中有“朱唇一点桃花殷。”《唐书》:“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说用来盛口脂的容器是雕花象牙筒,可见口脂是多么被重视和喜爱。僖宗年间,口脂的种类计有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万金红、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洛儿殷、淡红心、猩猩晕、小朱龙、格双唐、媚花奴共十六种,并称为胭脂晕品。故唐诗有“三千宫女胭脂面”。
诸多古代胭脂,制法虽有不同,但都是用富含红色素的植物质作为原料,色鲜味芳、光彩艳丽,这也可以说是东方胭脂的一大特色吧。古代的妆粉,又作米粉、胡粉、铅粉,有两种成分,一种以米粒研碎后加入香料而成,故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是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也称“铅粉”。 妆粉与胭脂配套使用,相辅相成,史载:“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
(作者系宣州区农业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相关文章
-
古人的智慧:魏晋时期品目繁多的水果
-
藏界|折扇在明代是真正的怀袖雅物,但清代却并不相同
-
毛泽东看望黎锦熙、汤璪真等师友
-
2018已经过去一大半了我只做了一件大事
-
十位历史名人教育子女的典型案例
-
夜读|为什么解放军军旗上标注着“八一”二字?
-
为什么古代皇帝很难活过40岁?4个致命原因,最后一个与后宫有关
-
秦始皇都不杀的人,他功高震主却善始善终,打下帝国大半疆土!
-
《隋书》专题︱郑宏宇:南朝词臣北朝客——梁陈文士在隋朝
-
鲁班和家具史有什么关系:木工行业的鼻祖(春秋时期人物)
-
何鸿燊最得意的女儿,曾一战赚280亿成女首富,可惜却没子嗣后代
-
盗墓者洗劫湖北古墓,却遗漏一件最值钱文物,后来被评为一级文物
-
知史更要懂史、辨史,这些历史“冷知识”,或许颠覆你的三观
-
班门弄斧写的主人公是谁?中国土木工匠的鼻祖(发明曲尺)
-
北魏冯太后与孝文帝斗争 冯太后要废孝文帝?
-
【许昌“学史鉴廉”系列小故事】之十七:为什么不买点木制的——谷文昌
-
金秋到北京来看展,国博免费展览全新亮相:丝缕玉衣、商周鼎
-
古代为何只认虎符不认人?任何人拿着虎符都可以调兵吗?
-
"九一三"后周恩来的思虑:第一是打仗第二还是打仗
-
揭秘:吴三桂初次遇见陈圆圆时发生了什么?
-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是什么(有文字可考的朝代从夏朝开始)
-
那年,美国总统访华之后:西方流行文化影响了多少中国人?
-
古代青楼的一句暗语,现在成为白领的口头禅,别说你没听过
-
党史日历丨将革命进行到底
-
首位影后胡蝶的曲折情史 青岛小楼“劫后桃花”
-
史上最怪异的四大名字,第二个最霸气,第一个听起来不像人名
-
李斯为什么不扶持扶苏:赵高的阴谋(害怕官位不保)
-
历史解密唐朝十大酷刑
-
周恩来怎样做国际统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