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花钱买官后,询问儿子感受,儿子说出一词,至今仍能用来骂人
原标题:父亲花钱买官后,询问儿子感受,儿子说出一词,至今仍能用来骂人
皇帝一直被认为是全天下最有权势的人,很多人都理所当然地以为皇帝必定也是最有钱的人,事实上绝非如此。
皇帝虽然坐拥天下,但是他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到非常多的限制,银钱方面也不例外。虽然国库内的银钱数量非常可观,但是皇帝却不可轻动。
如果是富庶的朝代,由于国库充足,皇帝本人的花销限制自然不那么大;但若是个比较贫弱的朝代,又遇上权臣当道,皇帝的日子就会非常惨。
东汉末年的多位皇帝,都是这样的命运,他们不仅没有办法挥霍国库,就连日常的生计都成问题。
汉灵帝过分贪财,将许多官爵拿出来买卖
东汉倒数第三个名正言顺的皇帝——汉桓帝在位早期,由于窦氏外戚掌控大权,汉桓帝本人既无权也无钱。
虽然汉桓帝贵为皇帝,但他的出身并不高,甚至可以算是皇室中比较穷苦的出身。
这样的出身会被选为储君,自然是因为窦氏外戚认为只有这样的宗族子弟好拿捏。可惜汉桓帝并没有如窦氏外戚的心愿,上位后一段时间就利用宦官等势力斗倒了外戚势力。
自从汉桓帝开始真正掌权后,他既担心窦氏随时会卷土重来,同时又忧虑自己日后是否会因为政治斗争失败重新回到从前的穷苦生活。
出于这些考虑,他开始卖官敛财,不过他也清楚不能做得太过分,否则很容易引起国本动摇。
汉桓帝的卖官行为,说起来有些羞耻,实际上卖的大多是些闲职,对江山社稷的影响还不算太大。可到了他的继任者汉灵帝上位后,一切都开始朝着无法掌控的方向发展。
汉灵帝并不是汉桓帝的子嗣,因为汉桓帝一生无子,所以他去世后,皇室从宗族子弟中选出了汉灵帝作为继任者。
汉灵帝对治国没有什么概念,看到汉桓帝卖官敛财赚了一大笔,他也动了心思。
刚刚登基没多久,汉灵帝就开始卖官,而且越卖越没有底线。
他没有经历过同外戚夺权的过程,对得来的皇位根本不珍惜,只希望靠这个位置更多地敛财供自己娱乐,就连三公的位置都被汉灵帝拿出来买卖。
名士崔烈起心动念,买官后却被众人嫌弃
三公,是古代地位最高的官职合称,在不同时期对应不同的具体官职名,不过其地位始终不可撼动。如此重要的位置,在汉灵帝眼中也只不过是个可以交易的名头而已。
鉴于三公的特殊地位,汉灵帝为其开出了一个天价:一千万钱。
其实刚刚听说三公被拿出来卖的时候,很多官员都动了心,毕竟这是难得的平步青云的机会。可是一听说三公的价格,很多人都止了念头。
没想到当时的名士崔烈竟然非常动心,他手中的银钱不够,居然托人同汉灵帝讨价还价,希望能用五百万钱的价格换取一个三公职位。汉灵帝很快就答应了,崔烈就这样得到了官职。
在崔烈看来,自己这笔巨款花得非常值得,买官后也确实有不少同僚一见到自己就退避三舍。可事实上,在外人眼中,崔烈不仅是个冤大头,还显露出了自己节操有失的内里。
买官之前,外人对崔烈的评价非常好,认为他是难得的名士;买官之后,众人对崔烈甚至有些嗤之以鼻的感觉。唯独崔烈本人一直沾沾自喜,没有意识到同僚们的真实想法。
由于崔烈一直夸耀自己买官之事,认为这笔买卖性价比很高,所以身边的人一直不敢向他说明实情。
偏偏崔烈此人非常喜欢同旁人讨论这件事,当他同自己的儿子崔钧说起此事时,崔钧的反应让他非常恼火。
崔烈儿子指出原因,买来的官职终归无用
崔烈同儿子提起此事,并追问儿子的感觉,自然是想要彰显自己的目光高远,决策正确。
谁知崔钧先是唯唯诺诺不肯应声,后来干脆戳破了真相:众人并不是真的畏惧崔烈买来的官职,而是嫌弃崔烈的“铜臭”,羞于与之为伍。
听闻此语,怒火中烧的崔烈追着崔钧打了很久,虽然他事后也认为自己有些惭愧,但是对买官一事并没有后悔。直到凉州叛乱爆发后,崔烈才意识到自己的决定如此错误。
在此之前,崔烈一直被同僚们排挤,他却并没有太大感觉。
凉州叛乱爆发后,他在朝堂上提出的建议被其他臣子厉声否决,此时他才明白,买来的官职终归无用,根本无法换来同僚们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欣赏,更不可能靠这样的官职得来真正的权势。
即便花了五百万钱,崔烈的仕途依然不算顺遂,买官后仅两年,他就被免职了。到了崔烈晚年时,曾经指出其官职带有“铜臭”的儿子崔钧参与讨伐董卓的叛乱,崔烈自然遭到了牵连。
若是没有买官之事,或许一些倾慕其名望的官员还会设法搭救一二,可惜买官之事后,崔烈的名望大跌特跌,根本没人愿意施以援手。就这样,被儿子连累的崔烈入了狱,在狱中承受了不少刑罚。直到董卓被诛杀,崔烈才得以离开监狱。
出狱后的崔烈被授予一个城门校尉的职务,算是补偿他此前遭受的苦难,同时也是给他一个可供养老的地方。可惜崔烈没能安稳多久,意外再次发生。
早已日薄西山的东汉朝廷根本无法抵抗多地的农民起义,凉州起义军甚至开始进攻长安。身为城门校尉的崔烈在战斗中身死,被后世认为属于殉国牺牲的壮士,也算挽回了一些名声。
自从崔钧评价崔烈的官职带有“铜臭”之后,这个词就逐渐演变为了骂人的话。
人们将那些唯利是图的小人形容为满身铜臭,用铜臭来辱骂他人过分爱财,这个词语一直沿用至今日,词性从未改变。因为指代意味非常明显,所以铜臭的含义至今几乎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铜臭的由来;人才资源开发;2015(11);
相关文章
-
历史上公认的四大帝国: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汉朝/罗马帝国
-
杜甫是李白交心的好友,但是,李白对待杜甫的态度却让人寒心
-
在宋代,从“邸报”到“都进奏院”的演变,看古代新闻的一路向前
-
他是最年轻的开国将军,战争年代两次死里逃生,花甲之年还上战场
-
蒙古历史最具有影响力的100人,你都了解吗?
-
历史遗迹 | 被盗走的敦煌壁画,极大视觉震撼!
-
永乐大典正本值多少钱 永乐大典中主要讲了什么
-
白垩纪植食角龙:始三角龙 带有扇形颈盾(长80厘米长角)
-
流动的江南︱衢州:孔夫子在江南
-
赵子龙怎么死的死在哪:寿终正寝(于建兴七年去世)
-
王阳明心学的精髓是什么:知行合一(明代著名的哲学家)
-
以一敌百?此兵器厉害啦!
-
1979年大庆珍贵彩照:见证历史的创业庄田地里小姐姐笑得好开心
-
【党史学习教育】东丽区妇联组织参观“红色记忆——天津革命文物展”
-
澳洲盗龙:最原始的澳洲恐龙(仅出土一块左胫骨)
-
古代为防范假太监,统治者就对女性“痛下杀手”,行径令人发指
-
秦二世的母亲是谁?无从考证(史书无记载)
-
一个疑似穿越的朝代,设立五京,以“一国两制”管理全国
-
周恩来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贡献
-
清朝的“天津教案”火烧望海楼事件始末
-
八索九丘指什么 八索九丘现在还遗留在世界上吗
-
中越战争许世友疏忽大意致使部下被擒
-
梁启超:命中注定的维新之路
-
古代为什么要把女孩儿称为“丫头”
-
商鞅强秦、张居正改革,要评出历史上十大丞相,你觉得都有谁?
-
揭秘:古人为何把夫妻之事称作“周公之礼”
-
小盾龙:北美洲小型食草恐龙(长1.2米/距今1.95亿年前)
-
上古贤君舜帝孝感天地 是政治作秀吗?
-
淮海战役中,唯一一次旅长带头冲锋!一举破了胡琏维的铁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