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杭州有2座特别的石窟,鲜有游客却是国宝古迹,曾是吴越王祭天之地

原标题:杭州有2座特别的石窟,鲜有游客却是国宝古迹,曾是吴越王祭天之地

介于唐宋之间仅存在50多年岁月的五代时期,北方伴随着战乱,形成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中原王朝更替情形,但偏安于江南的吴越国却是此时难得的稳定政权,对外也没有常年的战争,保持着平稳的态势,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安定的时代,才让吴越国皇室有了“奉佛顺天,保境安民”的治国信条。

在吴越国不长的历史中,因笃信佛教他们建寺院、修佛塔、在西湖群山之中开凿石窟,以表对佛的敬仰换来更安定的环境。

由于古建筑并不容易保存,吴越国时期创建的净慈寺、重建的灵隐寺、拔地而起的雷峰塔等建筑原物均已不复存在,好在隐藏在西湖群山之中的吴越国石窟却因更容易保存而留存至今,诉说着吴越国的烟雨往事。

这些五代石窟包含了慈云岭、天龙寺、石龙洞、烟霞洞、九曜山石窟等,如果想要领略最精华的吴越国石窟文化的话,那么一定要重点关注曾经吴越王祭天之地,现为玉皇山景区之中的慈云岭和天龙寺石窟造像。

从玉皇山景区(南复路)口进入后,沿着台阶大约行走10分钟就可以到达天龙寺景区,天龙寺石始建于吴越国第五代君主钱俶年间(也就是北宋乾德三年),南宋建炎三年寺庙建筑毁于火灾,好在寺院内崖壁上开凿的3个佛龛较为完好地保存至今。

这三个佛龛分别是东侧的水月观音龛、中间的弥勒佛龛、西侧的阿弥陀佛龛,主龛弥勒佛龛中七尊造像一字排开,主尊弥勒佛高约1.76米,耳大脸方,身披敞胸通肩袈裟,端坐须弥座上,两脚下垂踏在莲花座上。

两侧分别是无著和世亲造像,在两侧为法花林菩萨和大妙相菩萨,最两侧为力士像,我个人觉得七尊造像中力士像最为完好且精美,力士佩戴头盔身披铠甲,神态很是威武。

细细看的话,在龛楣上还有飞天浮雕的存在,这些浮雕飞天修长,左手托盘,右手作散花状,为南方罕见的五代浮雕。

比飞天更为特别的则是藏在东龛中的水月观音像,也被称作观自在菩萨,这个造像的特别之处在于其颈部的璎珞,原为古代印度佛像的装饰,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后来变成了百姓喜欢的项链。

顺着西侧方向走到老玉皇宫,在其下面还藏着另一座更为精美的石窟,这同样是五代时开凿的石窟-慈云岭造像群。

整个慈云岭造像群包含了两座石窟,主龛以及地藏龛。首先来看看中间的主佛龛,长10米中间开凿有7尊造像,从左到右分别是天王,菩萨以及中间的弥陀。

个人比较喜欢的是菩萨和天王像,雕刻还算精美,可以重点关注。

造像之上还可以隐约的看到飞天浮雕和伽陵频伽鸟,均呈现散花状;飞天之上还有骑狮的文殊菩萨和骑象的普贤菩萨,同样用浮雕技术处理。

主龛右手边还有一个小龛,高2.6米,宽2.3米,正中端坐着地藏菩萨,光头大耳,神情端庄,呈和尚装扮;两边还可以看到两尊供养人,保存不算完好。

不过地藏龛中最特色的要当属顶部龛楣处的“六道轮回”浮雕,虽已残破却很有特色。以上就是玉皇山中现存的两座五代石窟。

可以说和杭州很多石窟一样,玉皇山中的两座国宝石窟-慈云岭和天龙寺石窟并不算完好,但是仅存的造像,为我们展示了这种既带着圆润饱满的唐代造像风格,有带着江南细腻风格的五代吴越国造像艺术,同样算是一种惊喜。(作者:马且停,人生在于行走,旅途需要记录!)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