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赐给此国一个难堪国名,600年该国后悔,改名并沿用至今
原标题:汉朝赐给此国一个难堪国名,600年该国后悔,改名并沿用至今
文/格瓦拉同志
从秦汉到晚清,在东亚、东南亚的“封贡体系”当中,中国无疑处在中心位置,是列国争相朝贡的对象,其中有些国家的国名还是中国赐予的。在这些国家当中,日本最初的称呼“倭”或“倭奴”,便得自汉光武帝的颁赐。日本使用此国名约600年时间,直到唐高宗时期才正式改名。那么,日本为何不喜欢汉朝颁赐的国号?他们又为何等到600年后才改名呢?
中日间的交往源远流长,图为遣唐使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间的交往源远流长,早在西汉时期,日本列岛上的许多小国便开始向汉朝称臣纳贡(“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见《汉书·地理志》)。等到汉武帝消灭卫氏政权,在韩半岛设立四郡后,向汉朝纳贡的日本小国一下子激增到30多个(“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见《后汉书·东夷传》),由此可见中日交往的盛况。
由史书记载可知,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便已经将日本称之为“倭”。而“倭”这个字是个不怀好意的蔑称,含有身材矮小、相貌猥琐的意思,这大概也是汉朝君臣在见到日本使者后的第一印象。不过将日本称之为“倭”,似乎还只是汉朝单方面的行动,却没有见到对方是否乐于接受的记载。日本心甘情愿地被称之为“倭”,还要等到东汉光武帝时期。
西汉时期疆域,当时日本被称为“倭”
史学界普遍认为,中日两国间正式开展官方交往,始于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57年)。彼时,日本列岛南部的倭王(注意:此处的“倭”依旧是汉朝对该国的称呼,该国自称极可能是“邪马台”)遣使朝贡,除了想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外,还希望能得到汉朝皇帝的册封,以此来增强自己在其他小国中的影响力。
对于倭国的请求,光武帝抱着怀柔远人的目的,很爽快地便答应下来,不仅封倭王为“倭奴国王”,而且还赐予他一颗“汉倭奴国王印”(“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缓。”见《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如果说“倭”在西汉时,还只是中国对日本的单方面称呼,那么自汉光武帝始,日本便开始接受“倭”或“倭奴”的称呼,而“倭奴”比“倭”更具有轻蔑、侮辱的含义。
“汉倭奴国王印”及拓文
这里要说明一下,汉朝对列国颁赐印玺时,如果在对方君王名称前不加“汉”字,说明是将它视为对等国家来看待,比如“匈奴单于玺”;如果在前面加“汉”字,则说明是将它视为属国。由此可知,日本在东汉时期正式成为中国的属国。
自汉以降,日本与中国的往来依旧密切,在曹魏时期,其君主卑弥呼还曾被明帝曹叡封为“亲魏倭王”(见《三国志·卷三十·乌桓鲜卑东夷传》),可见两国间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好。而在南朝时期,日本不仅继续接受中国的“倭奴国王”封号,而且还被授予中原的官爵(比如刘宋时期,屡次加封倭王为使持节、安东将军),属国性质更加明显。
圣德太子执政后,意图跟中国平起平坐
从汉至隋,由于文化、制度落后的缘故,日本一直将中国视为“天朝上国”,而将自己视为“蛮夷小邦”,自然便心甘情愿地使用中国颁赐的国号。直到隋炀帝时期,日本首位女天皇-推古天皇上台,并任用圣德太子实施改革后,使得日本在文化、制度方面出现大飞跃,才使得其对中国态度发生转变,由极度恭顺转为追求跟中国平起平坐的地位。
欲追求地位平等,最关键的举动,便是要去掉汉朝赐给它的侮辱性国号“倭”或“倭奴”,然后给自己取一个既容易记住,又高大上的名字,最终他们决定自称为“日出之国”。所以在公元607年,推古天皇派遣小野妹子访华时,在其递交给隋炀帝的国书中,首行便自称为“日出处天子”,令炀帝大为愤怒。天皇获悉炀帝的反应后大为惊恐,不久又改自称为“东国”。
唐高宗时期疆域图,此时倭已改名为日本
不过,最晚在唐高宗时期,倭国还是将国名正式更改为日本(“咸亨元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或云日本乃小国,为倭所并,故冒其号。”见《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东夷传》)。好在“日本”对于中国来讲并无冒犯的含义,所以大唐皇帝并未追究,而是予以默认,但在私下里仍然称其为倭。日本作为国名被确定后,便一直沿用至今。
史料来源:《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宋书》、《隋书》、《新唐书》等
相关文章
-
英雄贺子珍的后代如何?孙辈低调做慈善,身价都已过亿
-
美国“猎鹰9”第30次成功回收,SpaceX首次西海岸陆上回收
-
圣雄”也糊涂,甘地当年为何劝说中国人放弃抗日?
-
7天发射150万发炮弹,134万人丧生,简直是人间地狱
-
意大利阿尔卑斯山的冰人
-
此人功力远胜《射雕》五绝,却生错时代,同时代中只算三流水平
-
【面孔·乡村振兴】变废为宝,古田茶山里的创业路
-
全世界独一份的奇葩造型盾牌,欧洲骑士比武专用竞技盾简介
-
希特勒最霸气的5句话,每一句听着很不着调,想想还真有道理!
-
淞沪会战初,中国两个师为何拿不下日军数千人?陈诚一语道破玄机
-
看看二战时英国海军在太平洋的表现,才知道英国并不是软柿子
-
宁古塔真的很可怕吗,为何古代罪犯宁愿自杀,也不愿意被流放至此
-
梦里不知身是客:唐朝战俘杜环的传奇世纪之旅
-
二战时苏联人恨透了德军,俘虏在这个国家得不到任何怜悯与仁慈
-
上甘岭战役为何打得如此艰难?战前一个重要情报被忽视
-
上海滩头牌舞女遭男青年枪击现场两死一伤背后原因众说纷纭
-
二战在德国投降的战俘,有的放回了家,有的成了“重建法国”的劳动大军
-
二战时期,美军中流传着一个口号:打进东京,活捉女神
-
击毙本拉登的那位海豹突击队员现在如何?
-
巴黎圣母院身上,有法兰西的每一道伤痕
-
俄罗斯在中东战场终于扳回一城:苏-35频频锁定美军先进战机
-
明明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给美国重创,为何美国却调头去打德国
-
徽商眼中的太平天国战事
-
列宁临终前的最后心愿:拥有毒药!
-
布列斯特和约 一战苏联曾向德国投降
-
主要人物介绍
-
[图文]二战中日本海军最害怕的“鬼船”和“幸运船”没有几艘能安全回来
-
故宫水缸为何600年都不结冰?
-
[图文]红军第一叛将龚楚:叛变后差点抓住项英和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