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临汾
原标题:临汾,临汾
一片地域由远古而现代,由污浊而洁净,由繁盛而落寞,由沉陷而崛起。
聊起它我的话像溢缸的水。
水是有源头的。
中国历史一脉于斯。
20万年前这里的人们就做起了响当当的中国人,以襄汾县丁村为核心的方圆之地是那个时代最宜居的地方。一代代平阳(临汾古称)人在历史的天空下阅尽人间春色。尧王的万邦来朝、(霍)去病的马踏飞燕、霍光的昭宣之治丶龙角(山)的李唐祠宗、花果(城)的生态宜居、煤都的金山银海…
雾隐楼城,霾断河汾。
有一天美丽的城市不见了。
这只被温水煮熟的“青蛙”,一下子成了大洋彼岸所谓“2006年全球十大污染地区之一”,这里的市长刘予强“有幸”被国家环保督查办副主任刘长根约谈,这里的煤焦铁产业不幸遭到了2017年的环评限批。
查封散乱污企业、下马重污染产能、单双号车辆限行、大范围的环保问责······时任某属县环保局长的我,在这一过程的亲历中,见证了又一次临汾攻坚战。与那场解放之役不同的是,这次的敌人不再是60米厚的城墙,而是资本的贪婪和发展的短视,我们的战士也不再是闻名天下的临汾旅,而是400万勇敢的尧乡儿女。
壮士断腕,慷慨悲歌。
如今的这里当然谈不上山清水秀,但环境的改善有目共睹。请时间老人再宽容一些吧,我们有理由期待一场涅槃和轮回。
作为当地人,印象当然不止于此。
这还要从(19)80年代说起。
宽敞的平阳广场、高耸的新华(书店)大楼、琳琅的三八商场.......在我山里娃的眼光里乃是一瞥中的“惊鸿”。姨所在的临汾钢铁公司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在这个国企的居民区里,我第一次吃到了龙蛇似的带鱼、奶油味的雪糕,也第一次骑上“26”自行车、泡到热腾腾的澡堂。“此间乐不思蜀”的我像流连“九朝古都”之“阿斗”,早把“巴山蜀水”抛于脑后。返家竟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每于前几日便闷闷不乐,恨不得时间停止甚至倒流,即使成行仍恋思不已,需几日的适应才能恢复。
1989年9月1日起始的求学之旅是一道荣光。临汾一中的校徽被“顽强”地悬挂于我的胸前,尤其是在“衣锦还乡”的假期里。这所中学在当年培养出了全省高考文科“状元”和“探花”。在立校于此的山西师范大学,“天之骄子”的快感袭遍我的全身,铁饭碗的预期像一条阳关大道沿着马尾巷(位于临汾市鼓楼南,山西师范大学旧址)延伸而去……
一座能指引道路的城市当然是伟大的。从未离开这里的我,一双“蛙眼”聚焦井口,“夜郎自大”于心中的“圣地”。
此“大”当然过誉,不过还是可以夸一夸的。论经济,身为山西省著名的煤铁生产基地,坐拥山西焦化、临汾钢铁、霍州煤电等诸多国企,又辅以雨后春笋般的民营矿业,GDP长期稳居山西省“前三甲”;论交通,临汾铁路分局作为北铁(北京铁路局)六分天下之其一,以固定资产40亿元、线路总长1835.604公里、沿线车站79个之规模雄冠四方;论文脉,上古唐尧文化、壶口黄河文化、大槐树根祖文化源远流长。1958年建校的山西师范大学虎踞数十年,以《英语周刊》、《语文报》为亮点的教育品牌一枝独秀于学府之林。
相关文章
-
他们被处死前留下遗言,有的幽默,有的让人敬佩,有的死不悔改
-
张三丰见到张无忌的武功后,为何第一个联想到了郭靖而非杨过?
-
这个博物馆,游客入内有一个特殊要求,小日本看后当场反对
-
意大利“国耻”之战:26万大军主动投降,隆美尔一战成名
-
古淑瑛:一个被倒卖过无数次的民国女人,其悲惨遭遇让人毛骨悚然
-
导致朝鲜战争爆发的关键人物,叛逃朝鲜交出重要情报后,神秘失踪
-
日德兰半岛条件那么好,为何丹麦却把首都建在了海岛上
-
平凉庙庄发现一个“怪”灯,专家经过研究,终于发现神奇之处
-
他本是御林军总管,后来成为一灯大师弟子,却因为爱上义女而发疯
-
揭秘苏联在美国安插了多少间谍?
-
他是宙斯与凡人之女,但却位列奥林匹斯山十二主神之位
-
[图文]彭德怀元帅与“西北王”胡宗南的生与死的较量
-
百部经典影片,献礼建党百年:10月展映片单预览
-
这一战,王近山三个旅差点没打过敌两个营,副司令的嫡系团全打光!
-
解放战争中的传奇:七个人俘虏了七百多敌军
-
新闻8点见丨专访鲁迅长孙周令飞:传播鲁迅,不需要那么严肃
-
决战南美,二战德国袖珍战列舰的结局不是战沉,而是被英国骗沉
-
我国唯一一支外国军队,不能持枪且出门穿便装
-
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中国核司令”程开甲说起这件事竟掩面痛哭
-
有关日本的12个奇葩事实,到了日本才敢相信这是真的?
-
86岁老红军孟克:军长背我过雪山
-
二战期间,德军曼施坦因元帅让马奇诺防线成为无用的钢筋混凝土
-
二战期间,日军在东南亚掠夺的金银财宝下落之谜
-
[图文]被遗忘的朝鲜大屠杀
-
中国迄今第一个!四川旺苍发现恐龙界“巨星”马门溪龙集中埋藏地
-
武功越高的人死时越痛苦?杜心五的身体缩小20厘米,弟子:在散功
-
瑞典制造了一艘战舰,可还没向敌人开战,就先葬送了自己的士兵
-
看到普京扣大衣,默克尔用俄语抛出一个问题
-
彼得大帝从莫斯科迁都圣彼得堡,苏联为什么迁回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