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水准作品展现历史文化遗产之美
原标题:用高水准作品展现历史文化遗产之美
《国家宝藏》展示国宝重器,传承中华文化;《经典咏流传》倾听历史回响,咏唱文明记忆;《典籍里的中国》对话古代先贤,解读千年经典……近年来,多部制作精良的文化作品以生动的演绎、走心的文案、动人的故事展现历史文化遗产的魅力,赢得口碑、收视双丰收。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文化节目以历史文化遗产为载体,再现文明发展史,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
一部好的文化遗产题材作品,内容要“轻”。古老的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魅力需要当代化表达,在坚守文化价值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年轻人的“语言”、新颖的呈现方式、多元的传播平台,真正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比如,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跳出以往同类型作品严肃正经的叙述方式,仕女俑是“大唐的一枚胖妹子”,陶鹰鼎是“有着胖胖腿的鹰”,活泼接地气的解说词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被网友称为金句频出的“宝藏节目”。
一部好的文化遗产题材作品,内涵要“重”。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绝不是哗众取宠,只有真正尊重历史、研究历史、再现历史,真正挖掘价值、展示价值、传递价值,才能拍出尊重史实、内涵厚重的高水准作品,引导观众了解文化遗产背后的深厚底蕴,进而传承历史文化、增进价值认同。比如,央视今年大火的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背后是专家团队对史料的把控、主创团队对细节的严苛,栏目组共邀请了65位权威专家,每本书都整理了几百万字的资料,仅《尚书》就查询了68本相关书籍和上千篇论文……正是这样精益求精、严谨认真的态度,才打造出带动全民学典籍的“神仙节目”。
历史文化遗产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闪耀着穿越时空的璀璨光芒。加大投入力度,丰富内容形式,深挖文化价值,期待未来有更多高水准作品让历史“活起来”、让文脉“传下去”。
笔名:菜园小饼
相关文章
-
从王士性到徐霞客:明代文人为何对科学考察游情有独钟?
-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为何突然有钱了?钱从哪里来?
-
春晚唱《血染的风采》的独腿徐良,病床上喊:我要腿,不要命!
-
日本女俘与中国老兵战场结婚,几十年后,儿子成日本名企老板
-
诗丽吉太后怜惜西拉米,官宣王后无子嗣,苏提达表情孤独瞬间苍老
-
《我是演说家》段林希“爆燃”演讲致敬中国军人
-
扬帆千里: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的罗马与迦太基海上交锋
-
村上春树再谈父亲侵华隐秘史,因此拒绝生育和吃中国菜
-
为什么古代没有出现艾滋病,近代才出现艾滋病呢?原因其实很简单
-
1938年徐州会战打响,日军1万多机械化部队杀气腾腾南下
-
同学给他起外号,父亲听见后直接改成大名,若干年后竟家喻户晓
-
甄嬛传:甄嬛到死都不知,果郡王为何要在送她的手串里藏麝香
-
[图文]中国军队在二战中最大最成功的一次冒险
-
法国黑人女明星曾是“盟国间谍”
-
揭秘:45万唐军为何不敌2千突厥?
-
越军第一次反扑老山损兵折将,后边又要来一次更大规模的进攻
-
这8大女间谍,大都得善终,只有一个自称“中国人”,死得最惨
-
王祖贤情缠齐秦17年一场空,取消婚姻背后另有隐情换你也不会嫁
-
一两千年古姓,因一虚构人物,后人纷纷改名换姓,淡出国人视线
-
二战后,中国农民打猎发现日军藏匿的军火库,该怎么处理?
-
他竟是宋金第一反杀王?岳飞手下败将金兀术其实强的超乎想象
-
老照片:艳而不俗!民国外交官傅秉常镜头下的红颜知己
-
看看2020年迪拜世博会的一些阿拉伯馆
-
消灭高句丽,隋唐朝始终没有放弃的战略目标
-
他是最令人不寒而栗的德国军官:绞刑时,刽子手故意干了一件事
-
1917年老照片:山东青壮男子赴欧支援前线,谱写一战悲歌
-
铭记历史砥砺奋进|齐鲁鞋城25周年华诞红色文化之旅
-
抗战的时候,为何小日本很少出动他们的坦克,原因少人有知道
-
越南士兵被解放军包围后喊了一句话 于是战斗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