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水准作品展现历史文化遗产之美
原标题:用高水准作品展现历史文化遗产之美
《国家宝藏》展示国宝重器,传承中华文化;《经典咏流传》倾听历史回响,咏唱文明记忆;《典籍里的中国》对话古代先贤,解读千年经典……近年来,多部制作精良的文化作品以生动的演绎、走心的文案、动人的故事展现历史文化遗产的魅力,赢得口碑、收视双丰收。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文化节目以历史文化遗产为载体,再现文明发展史,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
一部好的文化遗产题材作品,内容要“轻”。古老的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魅力需要当代化表达,在坚守文化价值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年轻人的“语言”、新颖的呈现方式、多元的传播平台,真正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比如,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跳出以往同类型作品严肃正经的叙述方式,仕女俑是“大唐的一枚胖妹子”,陶鹰鼎是“有着胖胖腿的鹰”,活泼接地气的解说词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被网友称为金句频出的“宝藏节目”。
一部好的文化遗产题材作品,内涵要“重”。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绝不是哗众取宠,只有真正尊重历史、研究历史、再现历史,真正挖掘价值、展示价值、传递价值,才能拍出尊重史实、内涵厚重的高水准作品,引导观众了解文化遗产背后的深厚底蕴,进而传承历史文化、增进价值认同。比如,央视今年大火的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背后是专家团队对史料的把控、主创团队对细节的严苛,栏目组共邀请了65位权威专家,每本书都整理了几百万字的资料,仅《尚书》就查询了68本相关书籍和上千篇论文……正是这样精益求精、严谨认真的态度,才打造出带动全民学典籍的“神仙节目”。
历史文化遗产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闪耀着穿越时空的璀璨光芒。加大投入力度,丰富内容形式,深挖文化价值,期待未来有更多高水准作品让历史“活起来”、让文脉“传下去”。
笔名:菜园小饼
相关文章
-
印度的孔雀宝座
-
芬兰34岁女总理刷屏:欧洲为何盛产“铁娘子”?
-
广西的一个县,人口超150万,距贵港市126公里!
-
一枚金印玺,让善于辩解的日本人再也无法反驳?
-
为啥“大佬”都爱黄金AK-47,除了“装门面”,它的实战能力如何
-
美军投原子弹的时候,日军为什么没有拦截?这里告诉你原因
-
中国战机傲啸在又一国天空中:枭龙曝最新画面,证实进军这一国家
-
甄嬛冰雪聪明,为何没质问浣碧骗嫁果郡王的事?这才是厉害之处
-
周伯通最不愿提的3弟子,一个成他情人,一个武功超他,一个非汉人
-
日本海军大将南云忠一被人批评“贪生怕死”,为何还深得重用
-
1945年美国记者发布一条消息,引起欧洲民众沸腾,却遭到盟军打压
-
农民捡到辽国金牌去鉴定,专家却要求上交,拒绝后融成了一对手镯
-
曾经称霸世界的蒙古族到底起源自哪里?
-
1923年希特勒险些被刺杀,得知刺杀他的人后,希特勒既震惊又后怕
-
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为什么叫穆斯林?很简单,翻译的问题!
-
这款70年代的中国装备曾出口数亿枚,越军当年最怕的就是它
-
多年前,日本向中国移民了大量女子,至今中国还留有部分日本女人
-
OD聊咨询:入不敷出?这一点不见得不好!
-
共产国际军事顾问错误建议 曾经想阻止南昌起义
-
泉耕:英国早期金属章(上)
-
二战最牛的犹太人越狱:暗杀所有德国军官,数百囚犯大逃亡
-
盘点历史上改变人类认知的八大宇宙学说
-
二战时期 美国人眼中的日本兵是这样的
-
巅峰状态的苏联与美国差距有多大?
-
[图文]图说30年代德国裸体主义的来由
-
杀人如麻的纳粹屠夫 被以色列处死后扔进公海做孤魂野鬼
-
守护新媒体阵地,杜绝假历史传播
-
王熙凤的靠山是王夫人吗?错,看看这两个细节就明白了!
-
世界军服百科:拿破仑时期英国常备重骑兵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