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输掉整个二战,不撤百万主力被全歼,此役德军究竟该咋打?
原标题:撤退输掉整个二战,不撤百万主力被全歼,此役德军究竟该咋打?
1942年1月7日,德军攻陷莫斯科的企图已基本破产,要知道,此前的德国嚣张到了极点,希特勒甚至已经下令做好了新式礼服,扬言要在莫斯科红场上检阅胜利后的德军。然而,在军民上下一心顽强的抵抗下,苏军取得了近乎奇迹般的伟大胜利。重要的是,此役极大地挫败了德军风头,二战初期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就此破灭。
众所周知,无论是苏军还是德军,都不擅长大兵团作战时的补给工作。好在苏联人还是主场作战,到了1942年中旬时,这一问题在身处客场的德军身上愈发凸显。因此,不少德军高层将领建议将部队适当后撤一段距离,守住已经牢牢攥在手里的土地,以逸待劳以作休养。然而,求胜心切的希特勒坚决不允许,下令务必要守住阵地。当年7月,德军高层决定在前方开辟一处牢固可靠的战略支点,盛产粮油、战略物资丰富、地理位置险要的高加索地区成为最理想的目标。
很快,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就制定出一套针对性颇强的进攻计划:德军集中优势兵力先对罗斯托夫以南、东南部的苏军主力发起突然进攻,一举拿下北高加索;同时,德军将集中两个集团军群的兵力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包抄,依次攻占新罗西斯克、图阿普谢、罗格尼等地区,不断压缩苏军的战略空间,最终打通一个通道,同驻扎在苏联国境线上的26个土耳其师汇合。这样一来,德国不但能够夺取高加索这个重要的战略支持点,还能同中东地区的轴心国盟友取得联系,可谓是一本万利。
这套作战计划便是最高统帅部第45号训令,看起来非常可观,但这样一块重要的战略要地对苏联来说同样重要,根本就是一出命根子。众所周知,苏德战争初期,德军在极短的时间内攻占了苏联大片领土,超过半数的工业区和物资产出地都沦为敌手。如果再失去高加索,那么局势对苏联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虽然在莫斯科,苏军挫败了敌人的锐气,但这远不足以彻底扭转颓势。况且,此时德军在高加索一带部署有精锐部队近17万人,而苏军只有11.2万人,因此,如何尽可能地守住高加索,是苏军高层亟需解决的大问题。
不过,德国人留给苏军思考的时间并不多。1942年7月25日,德军正式开展“鼠曲草”行动,以A集团军群为主力,同时向萨利斯克、斯塔夫罗波尔等地发起进攻,以不可阻挡的气势横渡顿河,苏军难以招架,只能且战且退。在行动第一天,德军就凶猛地向前推进了约80公里,苏军大部不断向南方和东南方撤退,几乎是将大片土地拱手送给了德军。
危急时刻,苏军老将布琼尼临危受命,南方面军和第9、第44集团军被并入北高加索方面军,另加黑海舰队、亚速海区舰队,统一归布琼尼元帅指挥。布琼尼上任伊始就凭借丰富的大战经验,针对德军进攻计划的漏洞作出了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巧合的是,德军在同一时间进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受挫,不得不将第4装甲集团军从高加索战区抽走,这对攻势正盛的高加索德军来说无异于一个致命打击。
随后,双方陷入对峙,但苏军明显已渐渐掌握主动。1943年1月,苏军从罗斯托夫、季霍列茨克两个起点开始对德军各部展开一系列凶猛打击,旨在切断德军补给线,对整片地区的德军实现合围。此时,双方均已在这场持久的大规模战役中投入百万军队了,假如苏军的战略目的得逞,那么规模如此庞大的德军部队在失去补给的情况下很快就会陷入全线溃败,据学者估计,到时,德军在这场战役及其连带损失将会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4倍,相比之下,斯大林格勒的惨败都会显得黯然失色。
最初,希特勒不顾手下将领劝阻,执意要求同苏军决战,导致德军有生力量极大消耗,陷入困境;进入春季后,冰雪融化,道路泥泞,交通困难,德军补给出现问题,部队被迫进行一定的战略收缩,这又给苏军提供了进攻的机会。2月3日夜间,在黑海舰队的协助下,约1.5万名苏军士兵携带武器装备于新罗西斯克登陆,建立了一个不大但十分牢固的根据地,这成为苏军对抗德军的重要战略支点。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德军虽然在塔曼半岛地区构建了所谓的“蔚蓝色防线”,通过建立坚固纵深梯次配置防御的方式展开顽强抵抗,但在苏军陆海空一体的打击下,终于在1943年夏陷入溃败。
如今,我们在提到苏德战争的重要转折时,往往会想到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高加索战役的重要性其实是被大大低估了。仅此一役,苏军反败为胜,且战且进超过800公里,不但使德军占领高加索、同中东轴心国势力会师的战略企图彻底流产,还收复了约2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据不完全统计,德军损失兵力约40万人,坦克1358辆、飞机超过2000架,各类火炮7000多门。为了这场胜利,苏军也付出了更大的代价,损失兵力近70万。高加索战役还极大地为斯大林格勒的苏军分担了压力,战略意义无比重要。为了庆祝这场伟大胜利,苏军高层于1944年5月1日为近60万苏军将士颁发了“保卫高加索”奖章,新罗西斯克成为苏联英雄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德军虽然输得狼狈,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关键时刻,德军最高统帅部决定撤兵,A集团军群主力大部分得到保留,避免德军主力在1943年即被全歼,这也直接影响了战争进程。在德军名将曼施坦因的策划下,德军还在哈尔科夫地区策划了著名的“哈尔科夫反击战”,重创骄傲轻敌的苏军,为德军争取到了最后一丝喘息之机。不过总体来说,高加索战役德军是十分无奈的,不撤退,百万主力将被全歼;一旦撤退,德军在战略上基本就注定输掉整个二战,早知结局会如此纠结,不知希特勒会不会后悔自己当初略显鲁莽的决定。
相关文章
-
首次发射失利!我国“朱雀一号”火箭解体,专家:某种程度是好事
-
志愿军开展冷枪冷炮杀敌,一个军一个月消灭敌人3541名
-
赫鲁晓夫对苏联有什么贡献?
-
英法已经得到了有关德国进攻的情报,为何却没有做出像样的防范?
-
韩国的国旗为什么是中国的八卦图案?
-
俗话说:“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灯”,好男、女标准是啥
-
现实中狙击手可不会像《拯救大兵瑞恩》中那样,因为这是找死
-
日军投降后,苏联如何处置日俘,日军:最怕苏联女军医检查身体
-
二战时,美国海军在海中救了一批日本人,为何最终又把他们扔下海
-
明清时期的江南盛景,是被夸大的历史假象?
-
蒙古国的实力有多强?以前是谁也打不过,现在是谁也打不过
-
二战中苏军不敢和日军拼刺刀?苏军:不是不敢,是因为没必要
-
清王朝为何要放弃贝加尔湖地区的1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
-
她嫁给托尔斯泰20年,生下13子,年近半百,被托尔斯泰一念头逼疯
-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杀不死”的卡斯特罗
-
明宣宗朱瞻基是怎么躲过二叔朱高煦的埋伏顺利继位的呢?
-
澳大利亚人有多记仇?看看澳洲二战博物馆的地上,你就会明白了
-
中国男人为何娶不到欧洲女孩?有四个历史原因,其中一个很尴尬
-
王佐良和张海迪的爱情:没有举办婚礼,他们老了相约一起去敬老院
-
德军残害犹太人证据:残忍的连妇女小孩都不放过
-
欧阳询楷书《虞恭公碑残字》宋拓本
-
这位德军元帅指挥70万军队战胜560万苏军,战后被西方奉为座上宾
-
看上去不起眼,战斗力却令人发指!这种武器,中国曾造了20亿枚
-
美又威胁对中国产品加税,外交部:要谈就好好谈,威胁没用
-
又到“九•一八”:历史的回响与反思
-
文莱与菲律宾曾争夺沙巴,为何马来西亚捡了便宜?
-
[图文]北宋灭亡后宫中女性惨遭可恶金兵凌辱蹂躏
-
邓文迪:一个中国女人的传奇,一段不可复制的人生?
-
“一带一路”上的古代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