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统战故事】(八十五)三千孤儿入内蒙

原标题:【统战故事】(八十五)三千孤儿入内蒙

1960年内蒙古自治区主要负责同志与农牧民座谈。

1959年末,新中国面临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全国粮食供应严重缺乏,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政府收养的几千名孤儿因为粮食不足,面临营养不良的威胁。

这些幼小的孩子该怎么办?时任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非常着急,专门请示了周恩来总理。周恩来总理想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民委主任的乌兰夫,希望乌兰夫从内蒙古自治区调一些奶粉。

当时,乌兰夫还兼任内蒙古自治区主要负责人。虽然内蒙古牧业遭受了特大灾害,农牧民生活也比较困难,但考虑到全局工作和民族团结,乌兰夫当即表态说:“总理,这些问题能够解决,但是解决完了,孩子们还不是依然没有吃的、没有家?况且现在孤儿院、保育院已经负担很重了, 我必须给孩子们找个家,让牧民们抚养孩子,只要有草原,就有他们的吃的,就有他们的家。

周恩来总理知道后高兴地说:“这很好嘛!内蒙古地广人稀,牧民又很喜欢小孩,多收养些南方孤儿,帮助解决了南方的燃眉之急,并且对发展牧区人口和以后建设还有好处。注意把工作组织好,把孩子们安排好。”

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乌兰夫主持召开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各盟市、各有关部门做好准备工作,包括衣、食、住以及医疗保育人员等。

1960年5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对内蒙古卫生厅党组《关于1960年收容并入儿童工作的具体计划》作出批复并强调: “希望你们迅速具体把这一工作抓起来,一定要做到收一个,活一个;活一个,壮一个。”

自1960到1963年,内蒙古各地先后接纳了约3000来自名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孤儿。这些孤儿小的只有几个月,大的也只有7岁,大多数面黄肌瘦,有些还在患病。党组织安排工作人员把年龄大一点、身体好一些的孤儿直接送到牧区去,年幼患病的孤儿则在呼和浩特、集宁、锡林浩特和包头等地设立了育婴院,对他们进行治疗,待这些病儿恢复健康以后再送到牧区。

当时的内蒙古,虽然也经受着困难时期的严峻考验,但内蒙古各族群众主动担起这份国家责任。年迈的老母亲、中年妇女、新婚夫妇,有的骑着马,有的赶着勒勒车,有的长途跋涉,争先恐后前来收养这些孤儿。牧民们非常喜欢这些孩子,把孤儿接回自家的蒙古包,给他们取了好听的名字——国秀梅、党育宝、格日勒、娜仁花……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精心照料,用最好的牛奶或羊奶喂养他们,教他们唱歌、跳舞、骑马、打猎,供他们上学读书。这些孤儿在内蒙古各族群众的哺育下,一个个健康地成长。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