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哲伦是怎么解决环球航行中的淡水问题的?
原标题:麦哲伦是怎么解决环球航行中的淡水问题的?
麦哲伦的环球旅行与郑和的远航不同。
郑和下西洋舰队的航程浩大,大船40艘,船员2.7万人,仅官员就有900人左右。
麦哲伦的舰队只有5艘,只有270人,小得可怜。
因此,郑和的西洋航行是一次美丽的航行,而麦哲伦的航行充满了艰辛和风险。
但麦哲伦的远航为人类,尤其是欧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因此,他是一位伟大的探险家。
麦哲伦的船队于 1519 年起航,并于 1522 年结束,航行了三年。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他们的饮酒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我们知道海水不能喝,因为海水的含盐量约为3.5%,约为人体体液的4倍。
人体肾脏排泄的盐分浓度不超过2%,导致喝海水不仅不能补水,反而会导致人体脱水。
所以当人们口渴时,他们只能喝淡水。
那么麦哲伦是如何在航行中获得淡水的呢?
自带淡水
通过历史资料,我们发现麦哲伦号于1519年8月出发,同年11月底抵达巴西海岸。
在此期间,他的船队没
有补充淡水,说明船上携带的淡水足够他们喝至少3个月。
岛上的补充
广阔的太平洋上有许多岛屿。
有海岛的地方多是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淡水。
只要他们能在3个月内到达一个人们有淡水的岛屿,他们就可以从岛上得到足够的淡水,然后他们就可以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高枕无忧了。
喝点雨
大陆上的淡水来自井水,但岛上就算能打井,里面的水也是海水。
那么岛上的淡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当然是收集雨水。
由于岛上的人可以收集,所以麦哲伦的舰队也可以在甲板上放置一些用具,以便在下雨时收集雨水。
海洋上的空气潮湿,降雨频繁,年平均降雨量为800毫米。
只要每半个月下一次雨,他们的饮水就不是问题。
然而,并非所有的海洋降雨量都如此之大,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海域,如秘鲁和智利的低纬度沿海地区,降雨量较低。
因此,在实际航行中,麦哲伦等人还是会遇到饮水困难。
缩小规模
1520 年 3 月,麦哲伦的舰队遭遇食物和饮用水短缺,每个人都很沮丧,对继续航行失去了信心,三名船长试图发动叛乱。
有一个故事,一群人来到一个荒岛上,在食物和饮用水短缺的情况下,他们开始自相残杀,强者吃掉弱者维持生命。
在危机时刻,道德对某些人失去了约束力,人性暴露了其邪恶的一面。
这时,麦哲伦果断地杀死了三名试图发动叛乱的船长和跟随他们的船员。
人少了,饮水问题自然得到缓解。
这种减少人员的方法极其可怕和残忍,可能不是麦哲伦故意的。
但客观上缓解饮水困难,让大家熬过去。
不久之后,麦哲伦在圣朱利安港发现了大量海鸟、鱼类和淡水,解决了吃喝问题,接下来的三个月可以吃饱喝足。
尽管如此,麦哲伦一行人还是一次次遭遇生死考验,否则也算不上伟大。
出发后的第二年秋天,他们遭遇了生死考验,他们在浩瀚的太平洋航行了100多天,没有遇到一个岛屿,更不用说发现一个大陆了。
在此期间,他们不能吃新鲜的食物,只能吃发霉和虫蛀的食物来满足他们的饥饿感。
后来粮食没了,他们就吃大梁上的牛皮和船上的木头。
至于饮用水,已经没有多少了,而且变质变臭了,但他们仍然乐在其中;因为否则他们会渴死,别无选择。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
瓶装水保质期为3年,密封瓶装水保质期为3个月,那时,人们无法封水,他们应该添加葡萄酒和橄榄油来延长保质期吗?
这纯粹是一些人的想象,别说加了酒和橄榄油,就算加了茅台和鲁花花生油也起不到密封保鲜的作用。
在古代,水没有保质期,只要不蒸发就可以喝。
如果一个人几天没有滴水,明天还不能保证能喝到水,一瓶黄色浑浊的液体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不管是橙汁还是尿液,只要不是机油,他都能喝。
我们目前的食品卫生标准是为了确保人类健康,而麦哲伦和其他人则是在挽救生命。
衣食无忧的时代,食品是有保质期的。
麦哲伦航行时,看不到保质期,生存至关重要。
所以喝变质的水和发霉的食物,人不会生病吗?
这是肯定的,虽然一个人强烈的求生欲望可以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但人体的免疫力并不是无限的。
麦哲伦等人是人不是神,过期的水和食物也会损害他们的健康。
事实上,麦哲伦一行人出发时有270人,回国时只剩下18人。
250多人去了哪里,答案不言而喻;许多人死于饥饿和疾病。
与郑和下西洋的性质不同,麦哲伦的旅行是悲惨的,但也是伟大的。
相关文章
-
史上最大的汉奸,变卖家产为日本鬼子捐40架飞机,受到天皇的召见
-
[图文]二战时期日军安全套曝光 慰安妇怀孕不在少数
-
陈情令:蓝家人亥时休息,那夜猎到一半该咋办?难不成让邪祟等?
-
我理解中国为何反应强烈,事件太失常
-
澳总理考虑将驻以使馆迁往耶路撒冷 美媒:寻求犹太选民支持
-
“明治养士,大正养国,昭和养鬼,平成养豚”啥意思?
-
[图文]中国最能打的将领张灵甫
-
明朝花魁出了一句上联,下联难倒唐伯虎,来看看你行吗?
-
蒙古在历史上曾强盛一时,为何上个世纪独立后,就很少被提起
-
二战最著名的斩首照片:处决白人的日军刽子手,战后下场如何?
-
贾珍和秦可卿丑事被揭,不是因为贾宝玉,而是尤氏的这一奇葩喜好
-
浙江省一县级市,名字是孙权所赐,建县历史近1800年!
-
明清时期的江南盛景,是被夸大的历史假象?
-
史上最狠刽子手:28天用手枪射杀7千人,最后一个杀的是自己
-
清朝政府在被列强掠夺、一贫如洗的状态,是如何建立的清华大学?
-
1月日本出口下降8.4%
-
同为爱殖民爱干仗的岛国,英国如何看日本?
-
赫鲁晓夫对苏联有什么贡献?
-
这些艺术家都过古稀之年了,有的已经99岁高龄了:大家最喜欢谁?
-
男生占女生的便宜为什么叫做吃豆腐
-
马背风流:中世纪欧洲的骑士比武演变
-
“一战”前“日不落帝国”有多强?海上阅兵战舰绵延60公里,美日绕着走
-
鹿苑寺:美丽又古老,承载了不少的历史意义
-
抗美援朝志愿军十大英雄人物:连美军都肃然起敬
-
非洲最富裕国家之一,出了一位华裔享誉世界,曾回浙江认祖归宗
-
山本五十六飞机被炸坠落,为何掉地上后,他还能保持体面坐姿
-
木柄手榴弹变砸核桃神器?制造太繁琐,我国兵工厂为何量产数亿枚
-
郑和航海三件宝:导航、瓷器、老婆婆
-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宣传海报那个被广泛抵制的一届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