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想象一千年后语文书的样子,明星网红齐聚一堂,看完哭笑不得
原标题:网友想象一千年后语文书的样子,明星网红齐聚一堂,看完哭笑不得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权德舆
80后的语文课本当中,记忆最深的当属朱自清的《背影》,其中一句: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被很多人奉为了“伦理梗”。
什么是“伦理梗”?
就是如果有人对你说“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去给你买几个橘子。”
那言外之意是说他是你爸爸。
语文教材中,除了《背影》中的这句,还有一句文言文,记忆犹新。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此情此景,动人心弦。
当然,要说语文课本中最火的“梗”,非“杜甫很忙”系列莫属。
“杜甫打篮球,杜甫弹吉他,杜甫喝红酒……”
要说“杜甫”为什么那么忙?还不是因为《登高》旁边的那副插图给闹的。
语文课本中的插画那么多,为何“在校人民艺术家”独独青睐这一幅?
杜甫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给了创作者们源源不断恶搞的动力。
坐在明亮的教室的这批人,集人民群众智慧,让诗圣“变化万千”,杜甫本人知道该做何感想?
从“恶搞”杜甫开始,语文课本开始有点变味了。
这不,有网友大胆想象了一下一千年以后的语文课本,看完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比如流行作家登上课本。
比如教材中如此描述前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药不能停?”
难道在一千年后人的眼里,我们现在的人都脑子有问题?
真是匪夷所思。
又比如在语文课本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梗“潘嘎之交”。
“潘嘎之交”是什么意思呢?
说是潘叔(长江)曾奉劝嘎子不要在网上从事酒类销售,说完之后,潘叔自己开始了酒类直播带货,比喻言行不一致,或者说资历较高的长辈通过假意奉劝年轻人,为自己争取有利地位。
人心叵测啊!
这个梗玩得好。
比“潘嘎之交”的深刻寓意更正能量的一个“谐音梗”要属“博君一肖”了,在网友想象的语文课本中,“博君一肖”替代了伯牙和子期的“高山流水”,成为了知音的代名词。
从网络流传的这组照片中,我们大致可以窥见人们通过教科书来观察一千年前的当今社会。
看完网友恶搞的千年以后的课本,有点哭笑不得,有人说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难道再过一千年,人们都不读圣贤,都跑去关注明星和网红了吗?
其实,网友的担忧不无道理,别说一千年以后了,就是现行教材、教辅中,流量明星、网红已经占据了相当大一部分比重。
比如有相声演员被编入到中学英语阅读理解,有学生党说看到自己喜欢的明星,手一抖打了个全对。
再比如有网红出现在试卷中,有人认为她在中国文化输出方面公功不可没。
明星、网红出现在孩子的学习材料中,这究竟是不是好事?如果照此发展下去,还有多少人能够记得先贤留给我们的典籍?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无从得知,我想换个思路,带你去看看明朝人为孩子定制的语文课本。
这本明洪武时期的看图识字真是刷新了我的认知,真不知道那个时候还有牙刷,难道牙刷不是外国人发明的吗?
还有这张民国时期老课本的图片,精彩的插画配上文字,满满的舒适感。
有网友说,民国老课本美得让人惊艳,这样的课本才是真正的教育,才能培育出大师。
说实话,看完这些距离我们时间不太久远的老课本,再回头去看网友想象的一千多年后的课本,我有点笑不出来。
为啥呢?
教育是向人类传递真善美的过程,如果我们为孩子准备的课本中充满了虚伪、奸诈、以及各种各样的低级趣味,文化传承变得越来越通俗化、娱乐化,那一千年后的某一天,我们还能知道自己从何而来,要往哪里去吗?
远的不说,说点近的。
大半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说文解字》,那时候只是基于兴趣随便翻翻,直到后来有人介绍说通过学习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540部首,几乎可以掌握所有汉字的精髓,而且顺便还可以打通古文阅读障碍。
不学不知道,学了才知道难。
在通过练习《说文解字》540部首小篆的过程中,我发现古人造字真的太烧脑了,一个字七拐八拐看起来简直不是个字,不仅写起来费劲,理解起来更费劲。
为何?
因为我们小时候上学都是通过拼音认识的汉字,而且学的简化汉字,而篆书和繁体字的字形基本一致,所以说古汉字对于我来说犹如天书一般的存在。
可为什么我要费这么大劲去舍近求远学《说文解字》呢?
因为我读不了典籍,我希望我的孩子能读懂。
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开篇就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作为一个华夏子孙,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忘掉每一位古代先贤,他们追问的大道天命是人类文明最珍贵的精神遗产,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强国接班人。
看完网友想象的千年后的课本,我笑不出来,因为我目前已经陪孩子读完《论语》、《西游记》,正在吟诵《诗经》……
良心创作者、持续奉献优质好文,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分享关注!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齐白石赠给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李宗仁的那些字画【天涯艺术1129期】
-
至圣先师孔子的后人,有出息的都有哪些人?
-
清代民间秘密结社有什么特点?
-
专家称辛追夫人要改名,千年女尸该叫“避”,难道叫错了几十年?
-
爆乳妃子皇帝最宠爱 揭秘古代女子如何丰胸
-
此人是三国的一名道士,被玉帝提拔成仙后,连孙悟空都敢骂
-
最原始的似鸟龙恐龙:似金翅鸟龙 拥有罕见四脚趾
-
揭秘:除夕之夜“撞钟”为何要敲108响?代表着“吉庆”“如意”
-
滥竽充数的主人公是谁:南郭先生(关于吹竽的故事)
-
屠燕治:“太平天下王道·有王·马道程宫”钱的文字读法与背景解析
-
守信和明察下情的重要性:晋文公攻原的故事
-
在宋代,从“邸报”到“都进奏院”的演变,看古代新闻的一路向前
-
《铸匠》定档央八,年代剧,有抗战故事,具备《大宅门》气质
-
“英雄营”传人马晓东:在历史中寻找致胜战法
-
周恩来在重庆特园的统战工作
-
细说古代军医制度:注重士兵健康,才能获得更大胜利
-
此人是红军传奇女连长,一人打退马步芳200骑兵,牺牲时只有40岁
-
林彪救过这位开国少将一命,这位少将也救过林彪一命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贺锦斋:誓为人民灭豺狼
-
爱新觉罗后代在哪里 如何辨别爱新觉罗后代
-
解密赵构杀岳飞的原因
-
古代那些长期侵略我国的外部势力现在都去哪了?细思极恐!
-
清朝皇宫那么多妃子,除了天天伺候皇帝,都在干什么?
-
揭秘:为什么说志愿军上甘岭最后取胜的关键,是12军的参战?
-
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是哪里人,西汉汉中郡城固人(今陕西人)
-
揭秘毛泽东在延安为何拒用电灯?
-
秦始皇一共有几个儿子:23个(扶苏胡亥公子高公子将闾)
-
封神榜中开天辟地的神仙有六个,盘古大神只是其中一个
-
中国古代第一高危职业是什么?不仔细计算,您恐怕想象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