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报”和“萝卜字”
原标题:“树叶报”和“萝卜字”
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我军的新闻工作者,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因地制宜,用各种“土办法”坚持出版发行报刊,为巩固我党的舆论阵地、推动我党新闻宣传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01
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诱敌深入,俘国民党总指挥张辉瓒部下9000人。后在东韶地区又将国民党第五十师歼灭一半,余敌纷纷溃退。至此,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取得了胜利。
但如何让更多的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群众分享这一喜讯却成了难题 ——当时红军的物质条件十分艰苦,连几张普通的纸都没有,更谈不上印刷“战地快讯”了。就在红军负责宣传的同志们苦思办法之际,红四军中有一位名叫郭小才的宣传干事突然从“红叶题诗”这一典故中得到启发。他找来一大摞叶面宽阔的油桐树叶子,用毛笔写上“红军打胜仗、活捉张辉瓒”的新闻内容,并迅速分发到红军各宣传部门中去。各部门立即仿制,不一时制成了“油桐树叶报”分发下去,立即受到当地群众和红军指战员的喜爱,被争相阅读。看到树叶报纸上红军胜利的消息,根据地军民欢欣鼓舞,宣传部门的同志纷纷称赞郭小才精明能干。从此,以树叶为纸的宣传工具在红军中广泛流传开来。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珍贵的报纸没有留存下来,其创始人郭小才也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壮烈牺牲了。
02
1940年,为巩固华北与华中两个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加强对冀鲁豫三省边区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我党成立了以今濮阳市属各县为主体的冀鲁豫区党委,其中,南乐、清丰、内黄、尚和、卫河、顿丘、高陵等县划为冀鲁豫一地委。冀鲁豫一地委办有一份蜡纸油印的《反扫荡报》。为了醒目起见,《反扫荡报》的文章标题一般选用大字刻写,由于条件艰苦,搞不到质量好的蜡纸版,在印刷到大字标题位置时,蜡纸版往往出现断裂,影响报纸的印刷质量。
为了克服此项困难,负责刻写的柳朝琦积极开动脑筋,在身边寻找“替代品”。他先尝试了用木料、红薯片等材料刻板,可是木料刻板费时费力,红薯片则因黏性太差不易着墨。经过用身边物品的多次试验,他发现白萝卜片刻字既省工省时,印刷效果也较其他物品好。于是开始“大规模”刻制。开始时,柳朝琦把白萝卜片刻字用于单色印刷,后来还尝试着进行套色印刷,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项“研究成果”保障了《反扫荡报》的印刷出版。1941年7月,柳朝琦调冀鲁豫日报社做内勤工作,后改任外勤记者。1943年12月初,柳朝琦在前线采访时壮烈牺牲,年仅22岁。
来源:人民政协报
党史天天学↓↓↓
相关文章
-
42岁授少将,44岁罹难,公安处长奉命破案,也惨死侦察现场!
-
古代“神医”孙思邈:第一次意外提出不生瘤“秘方”孙思邈
-
趣闻!为什么二手女人在三国时期特别受欢迎
-
封神里有三个最难杀死的妖怪:一个得道一个入佛一个逃走
-
党史学习教育|“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来自这份会议记录
-
泥盆纪最凶猛的生物,含肺鱼(长4米重2吨/可以单挑邓氏鱼)
-
党史百年天天读·11月14日
-
从样式雷平格图,探寻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秘密
-
为方便控制,一伙人拥立傻子当皇帝,傻子上位后立刻将其赶尽杀绝
-
五经指的是哪五经?
-
宁古塔披甲人为奴是什么意思:流放的刑罚(清朝时建立)
-
生活枯燥,竟能与丈夫离婚?唐朝女人婚姻的开放程度让人眼界大开
-
这个中国人都佩服的诗人,其实,他却是一个无耻之人
-
杨姓历史名人有哪些
-
中国改名失败的十大城市,其中南京曾前后改过44个名字!
-
《大河赋》
-
毛主席两次打压陈光,究竟是怎么回事?
-
从丹阳铭铜镜到宣州铭铜镜——古宣州铸镜史初探
-
万人大战中,新四军参谋长误入敌群,反而活捉500敌兵
-
诸葛亮对魏延下必杀令? 诸葛亮的遗令历史解密
-
《三国演义》猛将有哪些 三国武将真实武力排行榜
-
古代要被殉葬的嫔妃们不愿意怎么办?这可不是你愿不愿意的事儿
-
揭秘金日成突然离世的真实内幕
-
一个外国人拍摄的北洋时代,国门已经打开,百姓依然贫穷
-
熙年间的黄培诗案是怎么回事?
-
人丹与仁丹 一中一外有不同
-
小驰龙:蒙古小型恐龙(长1米/仅有一根指爪挖掘蚁巢)
-
建党一百周年组诗《百年炬光》552-554吴建国梁英瑞丁晓兵
-
从革命精神中汲取养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