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盲盒”掀起市民寻宝热
原标题:“考古盲盒”掀起市民寻宝热
▲从“考古盲盒”里挖出了双面神人青铜头像的仿制工艺品。 省博物馆供图
“文物”与盲盒相结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近日,江西省博物馆推出考古盲盒,迷你版的“文物”被藏入盲盒中,广大市民拿到盲盒,一边发掘“宝物”,一边了解江西古文物的历史底蕴。
省博物馆上新“国宝”系列“考古盲盒”
在发掘土堆里的文物之前,考古工作者也和盲盒爱好者一样,对隐藏在泥土中的物品充满想象,“永远不知道会开出什么”。而发掘、清洗、整理的过程也如拆盲盒一般,充满好奇。于是,这种巧妙的联系激发了大众对“考古盲盒”的热情。
记者发现,省博物馆推出的这款“考古盲盒”有别于市场上的普通盲盒,在打开即展示的基础上增加“考古发掘”环节,把文物复仿制品用泥土包裹起来装进盒子,玩家要拿出一把迷你“考古铲”铲开土堆,再仔细扫去浮尘,才能一睹盲盒里的“宝物”。
“考古盲盒”复现原汁原味的考古现场
为了模拟真实的考古发掘环境,“考古盲盒”里的土壤采用江西本地原生态土壤。盒内配套的考古铲造型古朴,斑驳的青铜色里透着一股历史的气息。盲盒里有刷子、手套、口罩等工具,复现原汁原味的考古发掘现场。
本次“考古盲盒”内的“宝物”个个来头不小,以表情奇异的小头像为例,这个“宝物”是商代文物等比例缩小版,原型为双面神人青铜头像。头像面容神秘诡异,威严恐慑,半人半神,象征了联通人与神的巫师。
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江西文物
据省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考古盲盒”上架后迅速成为热销文创产品,掀起了市民的寻宝热潮,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借此了解了江西的文物。“当传统文化IP被赋予新的表现形式,就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这种形式让年轻人有自我表达的情绪出口和精神需求,而这也正是文创IP的内核,从产品层面融合传统文化和时尚潮流,提供新的感官体验,让江西的文物‘火’起来。”该工作人员说。
近些年,考古界越来越重视考古研究与公众的沟通。对此,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表示,“90后”和“00后”逐渐成为文创消费的主力军,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并且追求潮流与个性。传统文化和时尚的盲盒文化相互碰撞,可以满足年轻人个性化的自我表达。
编辑:袁云飞
相关文章
-
在成为汤司令之前,他曾交了1亿学费
-
“人莫予毒”的典故 晋文公竟如此高兴
-
偌大的滨海新城为什么没有邮政信箱呢
-
此国女孩子一个比一个漂亮,被称之为“天堂”,但却是世界癌症病发率第一
-
为国家做贡献,而不是赚钱牟利,这样的“老焊工”请多一点
-
假如探春不远嫁,贾府还会落得个"家亡人散各奔腾"的全面败局吗?
-
[多图]朝鲜战场彭德怀和金日成差点被俘虏
-
日本的国歌为何像哀乐?其实就是,韩国人却说:这是在歌颂我们
-
饭都吃不上的冈比亚有多强悍,为何敢不把五大国放在眼里
-
马克思银像在旌德
-
梦天大乐透018期:心水一注单挑5+2追加重投,两胆0219赢点小钱
-
二战期间,德国用此招对付英国,杀伤力连大炮、坦克都比不过
-
看看二战后法国的实力,才知道为何其能挤进联合国五常
-
英国人第一次来到中国,他们到底从天朝运走了什么?实在让人气愤
-
俄警告被当成废话:美联军战机再次呼啸而来,叙平民伤亡惨重
-
《盗墓笔记》为什么说小哥是最后一任张起灵?
-
19世纪末的曼谷王朝,蛮有小国之威
-
为何柯文哲支持度被丁守中大幅拉近?
-
一分钟带你见识抗日战争中手榴弹的威力!
-
后世的儒家不是孔子时期推行的儒家学说的原因揭秘
-
巴铁将军称保护中国人是首要任务:已出动一个师全配备81步枪
-
人类消灭的唯一“病毒”该不该保留,引发舆论争议
-
西拉米助力提帮功争夺王储,被王室否定有儿子,苏提达倔强不服输
-
美国秘密武器被打掉是因为克格勃出手?专家:这个谣言缺乏常识
-
二战后,日本女人为何会突然害怕美国黑人?原因其实一目了然
-
北冥神功、化功大法和吸星大法三种武功到底什么关系
-
古代青楼女子,为何不敢逃跑?非要找人赎身才敢离开,原因很简单
-
为什么日本天皇能延续千年?
-
很多人都知道拿破仑说“中国是头雄狮”,但是下一句却很少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