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父不进子房”,下半句更值得深思、可惜十人九不知
原标题:古人讲:“父不进子房”,下半句更值得深思、可惜十人九不知
提起礼仪这件事,想必古人更有发言权,我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因此那时候的人们对于各种礼数也是十分讲究的。什么男女有别呀,君臣之间的礼仪呀,或者是与长辈之间交往的礼数,都有不同的细节划分。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聊一聊古人们的那些礼数。事实上,与其称之为礼数,倒不如称之为人们的生活观念。
古人们有句话说得好:“父不入子房”,也许这句话对于大家来说显得有点陌生,但是从字面意思上看还是比较好理解的。讲的就是做父亲的,不要轻易的进入孩子的房间。
古代是一个十分保守的历史阶段,那时候的家长们就已经萌生出了尊重子女隐私的观念,毕竟每个人都有各自心里的小想法,或者是不想被他人知道的小秘密,家长们也不想破坏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因此那时候的古人在处理这方面的问题上,十分注意方式方法。这既是尊重子女的体现,同时也是父母自身修养的外在表现。
殊不知这句话还有下半句,那就是“官不入民宅”。同样是从表面的意思上看,这句话指的就是做官的人不要轻易的进入老百姓的住宅。而这背后的哲理却引人深思,它究竟又有哪些深意呢?小编在这里就不和大家卖关子了。
喜欢研究历史的人都知道,做官的人就好比是船,而老百姓就好比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简单点说的话就是,老百姓对于做官的人来说起着基础的根基作用,因此那时候做官的人如果能够深得民心的话,那么他的仕途也必定是一路顺畅的。
那时候的统治者,为了能够收得老百姓的民心,通常都会采用仁政的做法,时时刻刻的惦念着老百姓的自身利益,或者实行一些利民政策。甚至那时候的统治者还会萌生这样的想法,倘若自己真的有一天步入了老百姓的家中,这样该会给老百姓带来多么大的困扰与麻烦呀!因此那时候的统治者是绝对不会轻易的去老百姓家中的。
除此之外,我国的古代是十分讲究等级制度的,官民之间永远都有一道过不去的鸿沟,倘若做官的人真的有一天进入了老百姓的家中,首先会令老百姓产生不自在的感觉,除此之外也会使老百姓觉得自己是不是做了某些错事,才会引来当官人的围堵?
不过老百姓的想法也是合理的,毕竟自己生活的好好的,平白无故的为什么会有官员来造访呢?因此久而久之,官员们也理解了老百姓的心思,便不再轻易的去老百姓家中。说起老百姓与官员之间的关系,那可有的聊了。毕竟那时候的朝廷都是戒备森严的,老百姓也不可能凭借自己的本事进入朝廷。
虽然说后来实行了科举制度,但是寒门子弟进入朝廷依旧是少数,处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也是尝遍了生活的辛酸。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既要担心自己的庄稼,同时也有担心有官兵来自家找事,因此想要打破官民之间的隔阂,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事实上,不只是在古代,就哪怕是在如今高度发展的现代,也会有一大批老百姓见到官员就四处躲,因为在他们的心里会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就算是到了面对面的不得已情况,老百姓大多都会表现出点头哈腰的样子,因此官民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不平衡的。
现在看古人总结出的这句俗语,的确是一针见血啊!官不住民宅的说法依旧具有现实意义,怎么样?你是否认同古人说的这句话呢?
相关文章
-
今日立春,古人有许多迎春习俗,其中一项与牛有关,延续至今
-
许世友因何佩服陈永贵,还向他竖起大拇指?
-
班超和张骞对比:张骞开创丝绸之路(班超收复西域诸国)
-
郑州最牛钉子户,补助88亿也不拆,专家:进去看看家具值多少?
-
崇祯皇帝去世前恍然大悟,说错杀了一个人致使明朝灭亡
-
邓稼先因核辐射病危后,杨振宁问他:造出两弹,国家给你多少钱?
-
女子把门神贴反,担心被全村人嘲笑,网友出4套方案供她挽救过错
-
谢辰生忆郑振铎(三):力保团城,反对发掘长陵、拆除城墙
-
老祖宗的忠告:“喂狗别喂饱”是什么意思?其实后半句才是重点
-
古代将军造反时,为何大多数士兵都会听将军的,而不是效忠皇帝?
-
疫情下的情人:李清照与夫婿爱在瘟疫蔓延时
-
《周易》智慧:是福是祸,就看能不能守住这一点
-
程万军:谁造就了奇异的明朝士大夫
-
秦始皇的母亲是谁?赵姬(真实姓名失载)
-
朱瞻基短命的原因:服用丹药/过度劳累/家族遗传(38岁去世)
-
勾践灭吴:越国的崛起与灭亡
-
周恩来童年求学记
-
曾业英先生又读错了——二论《再论击椎生不是蔡锷而是唐璆》
-
瓜本绿色,古人为何称之为“黄瓜”?
-
南朝宋明帝“残暴”解密历史档案 宋明帝疯狂屠杀
-
周恩来电话里痛斥何应钦: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
公务员考试备考之三省六部制变革史
-
程门立雪写的是谁?杨时和游酢为什么不进门等候老师
-
盘点世界十大惊人恐怖习俗 :木乃伊殉葬活人祭等等
-
古代权臣告老还乡后,他和老家县令谁更大?
-
历史上武则天怎么死的?到底是自然死亡还是被人所害
-
历史上,为何不准超50岁的妃子侍寝?并非人老珠黄,而是另有原因
-
东汉侍讲制度:儒学大师进宫教授,弥补旁支帝王的教育缺陷
-
党史上的第一份入党誓词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