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真的有“十二寡妇征西”故事吗?
原标题:杨家将真的有“十二寡妇征西”故事吗?
杨门女将中最为悲壮、惨烈的事迹莫过于十二寡妇征西了。
杨家将的真实故事,主要是讲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代抗敌卫国的英雄事迹。《宋史》记载,杨业在陈家谷受伤被俘,“其子延玉亦没”,杨业则绝食三日而死,以身殉国,当时若其妻皆在,则杨家不幸添两位寡妇无疑。但延昭、文广既不是战死,亦非早夭,其妻说不上守寡。
又据《宋史·杨业传》载,杨业有八子,有名者七人,但除延昭、延玉之外,皆事迹不显,更不知其生卒和内眷情况。
南宋话本中始见《五郎为僧》,知有五郎故事流传,其他五子故事仍未得见。但《五郎为僧》却给人留下夫妻分离的想象空间。
到了《杨家府演义》中,称杨业有七子,事迹俱显,但在故事开篇不久,从来不显事迹的其他五子,或战死,或遇害,或亡匿,一闪即逝,仍只留下五郎和六郎。六郎之后,虽有宗保、文广、怀玉等代代相传,但作为杨家男将却给人凋零之感。且不论这种创作思路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其效果却使“寡妇”二字凸显出来,进一步为女将故事提供了创作余地。但小说并没有写第二代杨家寡妇之故事,而是在末卷方出现十二寡妇,她们分别是杨宣娘、满堂春、邹夫人、孟四嫂、董夫人、周氏女、杨秋菊、耿氏女、马夫人、白夫人、刘八姐、殷九娘,多是杨文广的姐妹和儿女辈。虽然小说没有逐一交待她们的丈夫,却更增加了杨家一门英烈的悲壮之感。
但《北宋志传》中的十二寡妇却与《杨家府演义》中不同,不仅姓名有很大出入,而且都是杨延昭一辈及下一辈人。在《杨家府演义》中十二寡妇征西营救的是杨文广,当时他已经五十多岁,而在《北宋志传》中,十二寡妇征西营救的却是杨宗保,而杨文广当时才十五岁。有学者据此认为,这正说明十二寡妇的故事是旧有的情节之一,所以两本杨家将小说的编写者都采用来作为压轴的高潮。
那么,为什么会有“十二寡妇征西”故事呢?
在两宋时期、宋代举行社火时,鼓乐齐鸣,歌舞杂戏并举,是民间艺术的大展览,而其中必不可少者,便是名目繁多的舞队,尤以南宋为盛。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平民地位的提高,民间各种民俗活动十分兴盛,社火便是其中繁盛的一种。民间迎神赛会的社火活动是由古代祭祀社神的仪式发展而来,以酬报神灵庇佑人间的五谷丰登。宋代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戌日为秋社,城乡在这种日子里要举行祭祀和集体游艺的社火活动,称“春祈秋赛”。社火这种形式又进入到元宵、重午、重九等节日活动中。又扩而大之,则一切神抵生日、民间祭祀,皆可以办社火。
南宋时期的社火舞队的名目如此繁多,但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很少,很多舞队名目我们无从得知。笔者推测,南宋民间社火中有一支“六丁六甲”舞队,由十二位手持兵器的白衣女子组成,而这种阵容来自于南宋宫廷傩仪中女童扮演的“六丁六甲”舞队。
“十二寡妇征西”故事来自于明代社火中的某种舞队,该舞队由十二位手持武器的白衣女子组成。白衣女子对应“寡妇”,手持武器对应“征西”,所以该种舞队被民间艺人编入“杨家将”故事,遂成“十二寡妇征西”的传说。
相关文章
-
康熙的母亲是谁 康熙生母揭秘
-
汉服大百科:汉服的七大款式与三大认知误区
-
文成公主入藏后地位崇高,却没有生下子女,最后她的结局如何?
-
揭秘: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为何没成为皇后
-
唐朝一秀才,失恋后写下了一首诗,其中的两句至今可让人潸然泪下
-
山东竟然分为这五大区域,看看你在哪里?
-
朱标不死朱元璋可能不杀蓝玉 蓝玉王被杀的主要原因
-
炎帝的七个手下是谁 炎帝七个手下分别有哪些本领
-
【党史上的今天】12月6日
-
爱因斯坦的贡献及影响有哪些 爱因斯坦为什么这么厉害
-
妻子为国捐躯,丈夫只能嚎啕大哭守节三年,后成开国大将
-
别被英雄主义所蒙蔽,真实的三国有多残酷?
-
澳洲南方龙:澳大利亚食草恐龙(长15米/9800万年前)
-
古埃及文明消失的原因 或因严重饥荒而湮灭
-
他是孔子第73代后裔,也是我军的开国中将,抗战中打出辉煌一战
-
诸葛亮口中的南中大捷,原本却是个烂摊子,幸好此人留守收拾
-
黄帝政权开始走向衰弱
-
战场上的致命利器——几分钟带了了解弓箭的发展史
-
此上将本是俘虏出身,当年抓他的人竟成下级,秘书后来也成将军
-
肢龙:欧洲小型食草恐龙(长4米/疑似甲龙的祖先)
-
当年23岁重庆小伙爱上46岁离异大妈,交往2个月就领证,后来如何
-
五代·佚名《丹枫呦鹿图》
-
巨型食肉恐龙:南方巨兽龙 体长13.8米(仅次于霸王龙)
-
周恩来如何批评开国将帅:让谁罚站就罚站 让谁检讨就检讨
-
十殿阎君为何对李世民礼遇有加?玉帝:看看六道轮回就明白了
-
中国历史上的攻伐战争——不争馒头争口气
-
学党史悟思想︱百年党史天天读生态文明日日讲(8月26日)
-
传言马忠杀了三国一半名将:演义中情节(有两个马忠)
-
湘西巨匪杨永清和他的压寨夫人们,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