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的致命利器——几分钟带了了解弓箭的发展史
原标题:战场上的致命利器——几分钟带了了解弓箭的发展史
论及弓弩就不能不提箭,弓弩是力量的来源,箭则是力量的载体,载体的性能对力量的发挥有相当影响。设计成熟的箭 ,通常分为箭头、箭杆和箭羽叁部分,箭头是战斗部,箭杆是平衡部,箭羽则是调节部。
▲镂空双翼战国箭簇
我们先来说箭镞,最初的箭镞是由兽骨、石头或蚌壳等制成(以骨制为主),殷商时期出现了铜镞,但由于成本较高,石镞和骨镞仍在使用。(西安张家坡的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铜镞62枚,而骨镞和兽角镞达310枚。)直至春秋战国时期,仍有部分骨镞用于习射,但已经不再出现在战场上了!箭镞的种类要远多于弓弩的种类,《周礼》中就记载了多种箭镞。商代的铜箭镞的设计已颇为阴毒,带有凸脊、叁角形扁翼,当箭头刺入身体后,两翼的倒刺会牢牢钩住合拢的伤口难以拔出,血槽最多达到6条!会将敌人的血液不停放出,使杀伤力大大增强。秦代箭头则提高了致人中毒的铅含量,可称毒箭!(秦簇的含铅量高达7.71%)同时与当时的秦剑一样,飞越时代的表面氧化铬技术也使某些箭头历久常锋。
▲古代北美原住民的箭簇
但铜材较难得,秦代已经尝试用铁制作箭头铤部,而随着西汉炼钢业的发达,全铁制的箭头也问世了。早期铁箭头采用铸造,显然是舍不得铜箭头样式的阴毒,不过随即就发觉其锋利尚不及后者,于是只得改用锻制。锻制的缺点是浇铸而成的复杂造型必须舍弃,改为如铁剑的四棱剑身那般易于打造,但优点更为显著,锻制将使其比前辈坚韧得多。铜箭镞退出舞台,其开始与结束都在东汉。
▲欧洲锥形箭
关于箭镞的种类,《唐六典-武库令》中记载了利于射穿皮甲的透甲锥箭,宜于射马的狼舌箭,人马兼射的柳叶箭,携带引火物的火箭等等。为了提高箭的杀伤力,古人还采取将箭镞煨以砒霜、涂以毒汁的办法。我们都很熟悉的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就是毒箭应用的一个实证。有些箭具有特殊用途,如镞细如丝专射网子甲的穿耳箭,专射敌船蓬索的月牙箭,镞后有发声哨用于指示方向的鸣镝(即响箭),尾部有绳,射出后可以拉回的曳射等。
▲兵马俑坑出土的三棱箭簇
另外提一句,古人为避免水战时所射火箭穿透力过强,射穿帆蓬无法引火,专门在引火药后绑上个小木头十字,这样火箭就可以钉在风帆上燃烧了,我们先辈的聪明才智可见一斑!由于锻制铁箭镞树立了宋代以前铁箭镞的基本特征—扁平四棱形,这是利于锻制的样式。从魏晋到隋唐,铁箭的分类就很简单,发展路线也就是使箭头更硬更长,足以穿透日益精良的铁甲,撕裂敌人的肌肉和骨骼。
▲电影《箭士柳白猿》的剧照
到南宋时的《翠微北争录》中,所规定的箭镞种类只有5种了,有利于大规模的标准生产。 至于箭杆和箭羽的制造古代时期的变化不大。轻而韧的竹、木始终是箭杆的首选材料。而使飞行和下落遵循正确角度,从而飞得更远,攻击更加有效的箭羽,则以雕、雉、鹇翎为上品,雁鹅翎为差,在东周时期就能根据箭杆的浮水状态,决定其安装长度了。上面提到的《翠微北争录》中,已经分别详细规定了弓和弩的箭镞,箭翎,箭杆的形制、粘翎的材料工艺、箭镞与箭杆的重量比例,质量检验方法,工匠的追查制度等等,使箭的生产制造完全规范化了。至此,弓箭就已经成为了非常完善的战争利器!
相关文章
-
解放军师长叛逃台湾,蒋介石亲自接见,后来被罗瑞卿用反间计铲除!
-
满山红叶时,讲一个流传了千年的红叶爱情故事
-
继丝绸之路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繁荣了两个半世纪
-
为什么贵客要坐西边?古人席位尊卑超有讲究
-
历史上的屈原姓什么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爱国诗人)
-
鳌拜怎么死的 因掌控权利导致康熙帝不满
-
女子带佩戴10年的玉来鉴宝,专家鉴定完说:建议不要戴!
-
成吉思汗和诸葛亮谁更厉害?看来这个就明白了,原来我们都被骗了
-
太监会谈恋爱吗?听听清朝最后一位太监,是怎么说的吧
-
揭秘:秦始皇原意是用活人陪葬为何后来换成兵马俑?
-
王昌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王昌龄有哪些较大的成就
-
这18首古典情诗,句句经典,你能背到第几首?
-
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大唐最终却落得谋反的罪名
-
信息快递|十堰市档案馆召开《十堰市改革开放口述史(第二辑)》专家评审会
-
劳尔哈楼龙:唯一拥有植食胃石的肉食恐龙(多达32颗)
-
戴季英:被毛泽东“永不启用”的开国元勋
-
伟人故里-红色旅游经典故事汇丨《寻找红军邱显达》
-
“憨豆先生”为何不开口说话?原来他有这样的“难言之隐”!
-
七品知县坐镇一方,实际权力非常大,为何不敢轻易得罪举人?
-
在古人心中,老婆好还是朋友好?看看王莽和刘备就有答案了
-
自古红颜多薄命,四大美人是例证
-
古人讲:“父不进子房”,下半句更值得深思、可惜十人九不知
-
巨鹿之战位于现在哪里 巨鹿之战怎么赢的(河北)
-
契丹婚俗舅舅可娶外甥女 皇帝热衷姐弟恋历史解密
-
征战22年,毛泽东第一次吃上一顿像样的过年饭!
-
御船龙:日本兽脚肉食恐龙(暂时疑名/出土于熊本县)
-
林彪元帅说:“敢于刺刀见红的部队才是过硬的部队”,一点都没错
-
北青报:告慰烈士凭吊之外还得做点什么
-
八国联军被谁打出了中国 八国联军离开中国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