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不鼓不成列”,真的是“蠢猪式的仁义”吗
原标题:宋襄公“不鼓不成列”,真的是“蠢猪式的仁义”吗
提起“春秋五霸”,很难不想到那位饱受争议、名不副实的霸主宋襄公。
而说到宋襄公,他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典故,莫过于在宋楚泓之战中以彰显仁义为名提倡“不鼓不成列”,也就是王师不能攻击没有做好准备的对手,坐视战机流逝,等楚军列阵完毕后才发起进攻,最终落了个大败亏输。也正因如此,千百年来,人们给予他的几乎都是一边倒的负面评价,甚至给他贴上了“蠢猪式的仁义”的标签,使其成为人们嘲笑和挖苦的对象。
然而,倘若细读史书,我们就会发现,宋襄公这则故事其实另有深意。或许在今人看来,这位霸主的做法是愚蠢的。但在春秋那个时代背景下,我们却必须给他以十二分的敬意。
这么说有依据吗?
- 都得按套路来
首先,我们来看看春秋时代的战争怎么打。
春秋时代主流的战争样式是车战,也就是战车之间的交锋。虽然每辆战车都配以一定数量的步兵,但步兵并不起主力及决定性作用。战车之上的三人即驭手、弓手、戈手都是贵族,每次交战两军投入的战车至多不过几百辆,对胜负起决定作用就是这车上的几百名到千余名贵族。
与其说是战争,倒不如说是两国贵族间的决斗。黄仁宇先生曾对其有过经典的表述:“春秋时代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有时彼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也就是仍离不开‘礼’的约束。”(《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因此,车战之时,双方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严格按套路出牌。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这种规则和套路对双方的约束力:前521年,宋国爆发华向之乱。十一月初七,宋军联合诸侯援军和华氏部队在赭丘作战。期间,宋国公子城与华豹的战车不期而遇。华豹张弓一箭,向公子城射去,不想偏离了目标。但他身手敏捷,不等公子城还击,已经搭好了第二箭。公子城见状,高声喊道:“不更射为鄙!”(《左传》)交战规则是一人射一箭,你已经射了一箭,怎么能不待我回射就又射一支呢?华豹听罢,遂放下弓矢,结果公子城一箭射去,正将华豹射死。
以今天人们的眼光来看,华豹的做法无疑和宋襄公一样是愚蠢的。但在当时,双方所有人,包括宋国史官都未曾嘲笑华豹。因为他们知道,华豹是用生命维护了战争的准则和作为贵族的尊严,他体现的其实是正是宋襄公在泓之战中所要标榜的贵族精神。
- 老外也一样
泓之战中,宋襄公说:“君子不重伤(不攻击已经受伤的人),不禽二毛(不俘虏年老的人),不鼓不成列(敌军没有列好阵,不能进攻)。”(《韩非子》)这并非其一时冲动、大脑短路的表现。作为宋国国君,他自小就受到了严格的教育,自然知晓贵族之间的战争法则。这种在兵法看来完全是胡闹、不合常识的命令,却是在当时作为一个贵族所必须遵守的规定。
可能有人对此不能理解,那我们不妨看看被很多今天的国人所推崇的欧洲中世纪的骑士精神。
欧洲骑士征战四方,不论效命于谁,他们都践行着自己的行为准则:不能伤害俘虏,不攻击还未上马的敌人,不能对非战斗人员(妇女、儿童、教士、医护人员)下手。而且,骑士之间的对决,也都是两边摆好架势,而后堂堂正正交锋,有时甚至还要先约好时间、地点,规定什么武器可以用、什么不能用。如果搞突然袭击,或者在交战时迟到,那就会遭到所有人的鄙视,失去作为骑士的资格。
英法百年战争中,双方都对敌军的被俘人员待若上宾,被俘者也都在敌营中处之泰然,甚至一起参加宴会,直到被赎回为止。欧洲骑士的行事风格,很是受人尊敬。然而不知道大家意识到没,他们这种做法,和宋襄公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 圣人也推崇
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回春秋时代,类似于宋襄公“不鼓不成列”的故事其实有很多。晋楚邲之战,晋军大败。有意思的是,当晋国的溃兵败逃时,却祸不单行地把战车陷在淤泥里动弹不得。然而,追上来的楚军不仅没有“痛打落水狗”,反而帮着晋军把战车拖出泥沼,让他们赶紧回去。晋军脱离险境后,并没有着急跑路,反而回过头来对伸出援手的楚军深揖一躬,说道:“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左传》)还是你们逃跑的经验多,谢谢啦!
如今的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战争简直就是过家家。但这正是贵族精神的绝好体现。也许有人觉得,贵族精神就意味着骄奢淫逸,意味着好吃懒做。其实,这只是那些不了解历史的人的肤浅之见罢了。
2000多年前的孔夫子就已经在《论语》里为我们揭示了贵族精神的实质:有教养、有思想、有担当。它体现的是一种仁、一种责任,有时需要你放弃生命来维护信义和尊严。在老夫子的影响下,孔门弟子无不以此作为人生准则。子路为了救主,在乱军中几番冲杀,最后身负重伤。自知不免的他从容地将掉在地上的头盔重新拾起,穿戴整齐后慨然赴死。有人认为子路迂腐,但他却是以生命践行了“君子死而冠不免”的信条。
其实一开始,人们对宋襄公的“不鼓不成列”并没有给予负面评价。公羊高就说:“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就算周文王遇到这种情况,恐怕也会选择和宋襄公一样的做法。而司马迁更是说道:“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褒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史记·宋微子世家》)宋襄公虽然败了,但君子大多数都认同他的做法,在人们伤感礼仪缺失、人心不古之时,宋襄公却秉持礼的精神,这是值得称赞的。
直到宋代,随着苏轼在《宋襄公论》中旗帜鲜明地对“不鼓不成列”大加挞伐,认为“宋公之罪,盖可见矣。”这才拉开了世人批判宋襄公的大幕。
以仁为本、以信为基,重大义、轻生死,这是多人少曾无比向往的精神。但当“成王败寇”的历史观开始主宰人们的思想时,功利主义、尔虞我诈也就大行其道了。故而可怜的宋襄公遂化为卖弄仁义以致失败的典型,几乎永世不得翻身了。
文:林森
参考资料:
古籍文献:
《左传》《春秋左传正义》《史记》《春秋公羊传》《苏东坡全集》
当代文史著作:
【1】吕思勉《中国大历史》
【2】张宏杰《中国人之国民性演变历程》
【3】李山《李山讲春秋五霸》
【4】刘勃《失败者的春秋》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
历代赞普传略:吐蕃时期史传文学中的“文化价值担当”
-
一战前沙皇检阅哥萨克骑兵,战场上连拿破仑都赞誉的雄兵却无骄人战绩
-
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突破历史极值:水位仍在上涨
-
斯大林那天晚上还和人共进晚餐,为何没过几天就传出去世消息
-
为何古代把打败叫做“败北”,原来这是古人的一种精神胜利法
-
这种武器全世界只有5个国家有,真实用途一直被隐瞒
-
南怀瑾先生:中国文化最宝贵之处,在于提倡孝道(盂兰盆节)
-
55件文物“安家”贵州省博物馆
-
如果德国选择避过冬天,推迟半年再打苏联,它能够打赢吗?
-
同样是起义将领,曾泽生为何被授予中将,彭老总都向他鞠躬
-
社评:决不允许敌对势力给“7·5”事件翻案
-
亮剑:同为团一级编制,为什么28团可以比新1团多上2000人马?
-
年度历史图书选摘|帝国:俄罗斯五十年
-
对话党员代表|援外考古专家王元林:国际合作联合考古取得良好效果
-
沙特为何突然更换王储?一场夺嫡的宫斗大戏开始了
-
二战时期,希特勒掌管德国所有军队,为何其军衔只是一个下士?
-
[图文]1969年中苏争夺大战起源地雷炸瘫了新式坦克 战争一触即发
-
300多名红军战士一夜之间离奇死亡,时隔54年,专家道出背后真相
-
台军:两艘美国军舰今通过台湾海峡
-
史上最知名的幽灵船之谜:是骇人的谋杀?还是一场恐怖的意外?
-
15岁进城,踩着男人上位,后替穷人发声,死时70万人落泪
-
曾经称霸世界的蒙古族到底起源自哪里?
-
朱可夫被免去总参谋长职务后,为何宁愿去前线,也不回参谋部?
-
历史上的今天|“八一四”空战告捷
-
大汶口:“鸟负日连山”的刻画符号,为何说像极了太昊族徽?
-
基于担当,萨达姆死前让律师转告女儿不要为其请求免除死刑
-
克鲁瑟诺之战:数千波兰骑兵狂殴30000俄军
-
1969年勃列日涅夫为何没敢揿动打击中国的核按钮?
-
二战日本人拼刺刀屡战屡胜,美军祭出三种武器,让日本人彻底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