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诗人汪襄及其佚诗
原标题:绩溪诗人汪襄及其佚诗
汪后华
第733期
汪襄(1097—1177),字公弼,出生于绩溪岭北六都坦头村一个书香门第。当时在宋初还是被称为绩溪县杨山乡修仁里的这个只有百余人的小山村,因汪氏家族一门三代连出七个进士,而被誉为”策名天府“(意为出产进士的肥沃土地),名震新安(徽州旧称)。
这七个进士依次是汪汲(嘉祐二年进士,汪襄之父)、汪淇(嘉祐二年进士,汪汲胞弟)、汪奕(元祐六年进士,汪襄之兄)、汪襄(政和五年进士)、汪安世(绍兴十五年进士,汪奕之子)、汪安行(绍兴二十四年进士,汪襄之子)、汪安仁(庆元二年进士,汪淇之孙)。且汪汲、汪淇同年及第,科甲联芳,是古徽最早的“兄弟进士”。
关于绩溪六都坦头汪氏家族的科第辉煌和清廉家世,北宋罗愿编撰的《新安志•叙先达》中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全文近600字,但介绍汪襄的就有450余字,足以见汪襄其人在宋一代名声之盛。
汪襄由太学而登第进士,先为太学教谕(国子监教授),后又相继任过旌德县尉、南陵主簿、建德县令、湖州知府,由于政绩卓著,政满后获赠银青光禄大夫。
据清嘉庆《旌德县志》记载,宋宣和四年(1122),汪襄由太学教谕调任旌德县尉,由于为官廉洁,勤于政事,深受百姓爱戴,其后与钱藻、曾公望一起入祀该县“名宦祠”。
汪襄不仅为官清廉还,也精于诗赋,是活跃于北宋诗坛的年轻诗人。清代学者陆心源编辑的《宋诗纪事补遗》,将汪襄收录其中。南京师范大学胡可先教授编著的《两宋徽籍诗人考》一书,收录绩溪籍诗人七位,他们是许元、汪襄、胡仔、胡舜陟、胡舜举、汪梦斗、汪晫。
汪襄个性耿介,才华横溢。宋《新安志》记,汪襄曾与从兄汪奕一起在京城太学读书期间,一次外出商河游玩,邂逅京城才子常槐,常“见之惊喜,遂与定交。......襄尝作《陶朱西子赋》,兴寄高远”。又记,汪襄在任宣州郡任南陵县主簿时,“宣州太守翟汝文引为兵曹,荐其文史足用,词有古风,书遗朝士,言‘不喜为宣城守,而喜识汪主簿’“,由此可见汪襄的才情和魅力。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汪襄诗作存世不多。明、清、民国时期,徽州汪姓的很多宗谱中,均载有汪襄颂扬越国世家汪氏家族的诗作《题汪王庙》和《题家传》。上个世纪末,诗歌出版社出版的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部断代诗歌总集《全宋诗》,内中收录了汪襄的代表作《捕虎行》。
甲辰三月十一日,县治西山之下有虎于村民舍圈中盗豕食,饱不能兴。猎人踪迹得之,以刃刺虎,虎怒,跳跃哮吼,声振岩谷,人不能当,而虎亦不去。里正以闻,余选壮士九人往捕之。比至,虎先中刃,九人奋勇攻杀,枪刃交下,虎极力斗,足爪皆碎。须臾毙焉,遂舁以归。邑人纵观,以为能除民害,爰作《捕虎行》以书其事云。
西山春暮繁草木,红白花开映岩谷。
朝来猛虎忽留踪,猎人挟刃争驱逐。
坡平草软筋力健,目光两镜照林麓。
吻牙狐兔何足噬,要向川原饱人肉。
猎夫鼓勇欲生擒,失利宁虞伤手足。
我令壮士八九辈,袒裼而往敢退缩。
持戈踊跃皆直前,不顾爪牙加觝触。
於菟怒斗力已困,白刃纷然刺其腹。
不施陷阱设罗网,须臾俄闻就缚束。
未逾半昼捷书来,抚掌惊嗟大神速。
百夫肩舁向城市,塞巷填街争纵目。
皆云古昔未曾有,不比春山得麋鹿。
斑皮爱护输郡府,肝胆珍奇竞收蓄。
吾闻兽之猛者莫如虎,摇尾磨牙肆其毒。
一旦力尽势已穷,血膋反以饷僮仆。
乃知刚狠不足恃,仁若驺虞才可录。
虎兮虎兮,曷为出哉,深山穷谷可以隐而不隐,岂以夫皮为之灾。
官有壮士长戟可以捕取尔,尔其亟去无复来。
大江虽深亦可渡,纵横勿碍行人路。
其实,在《旌德县志》里,还有一首汪襄的诗作《凫山庙》,为《全宋诗》所漏收:
篮與陟重冈,灵壑极深渺。
崚嶒势居尊,俯视众山小。
云古有真人,结茅避纷扰。
丹成独仙去,霞袂轻缥缈。
至今存庙貌,香火自昏晓。
土民夙信向,水旱必祈祷。
图经偶遗逸,终始竟莫考。
宣和辛丑春,强寇干天讨。
旌旗蔽空来,纵火欲一燎。
神仙严卫护,殿宇卒完保。
豺狼随殄灭,父老惊绝倒。
酹酒谢神侃,鼓吹绕树杪。
我来罄精诚,瑶阶瞻目表。
聊记灵异迹,壁间一挥扫。
这首《凫山庙》应为汪襄在宋宣和四年担任旌德县尉期间所作,对研究汪襄诗风和旌德胜景凫山庙都极具价值,是为我绩溪坦头汪氏家族之幸事!
凫山庙坐落旌德县凫山。凫山,当地人又称它石壁山,是旌德县境内第一高峰,海拔1087米,长约18公里,中段最宽约6公里,总面积100余平方公里。登凫山顶东眺宁国、南望绩溪、北观泾县,西看黄山。目极百里,气势雄伟,有一览众山小之气势。
凫山自古就是旌德名胜,这里不但有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传说。据《搜神记》记载,西汉时期的道教著名人物窦子明(丹阳人),元封年任陵阳县令,因笃信道教,弃官隐于旌德城西栖真山炼丹,得道后隐居凫山白龙潭炼丹济世。太康八年(287)中元节,有只青凫来到凫山,驼上窦子明一家连带鸡犬,举家上天而去,从此就有了一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据说上天时,窦子明的女儿拎了一罐油放在青凫背上,青凫刚刚起飞,油罐因为太滑掉了下去,油泼了一地,到现在那块地还不长草。其后,邑人就在窦子明所居之地建立凫山庙以为纪念,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依然香烟袅袅,香客盈门。
旌德县建于唐宝应二年(763),因此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先有凫山庙,后有旌德县”之说。其后,历朝历代也都有名人官宦闻而来寻仙踪,吟咏凫山,留下遗迹。
最著名的是崇尚道教的李白,他曾慕名追寻窦子明羽化之地,于天宝十二年(776)专程来到旌德凫山寻访踪迹,并写下了著名的诗作《石壁山》:石壁望松寮,宛然在碧霄。原作五彩虹,架天作长桥。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表达了李白游观凫山后希冀得道成仙的心迹。
唐代的另一个著名诗人贾岛,也曾兴致勃勃来过凫山寻访仙踪。在暮秋之际,夕阳之下,贾岛久久地伫立在窦子明隐居炼丹的白龙潭边,深感仙人已去,怅然若失,遐想万千,继而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寻窦仙隐居》:群峭壁摩天,逍遥不记年。蹑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林高白鹤鸣。我来山色暮,独自下寒烟。
汪襄的《凫山庙》写作者登临凫山,寻访遗迹,揽胜抒怀,向我们描绘了凫山的绮丽风光,叙述了仙人炼丹羽化成仙的美丽传说和凫山庙的悠久历史、旺盛香火,以及宣和三年方腊起义军攻克旌德,凫山庙有赖仙人庇佑,得以幸存,百姓酹酒谢神的故事等等,平铺直叙,简约明了,不失为一首叙事写景吟咏佳作,也为旌德县研究和开发利用邑内胜景凫山庙提供了可信的史料。
(作者系绩溪县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相关文章
-
中国最“真实”的寺庙,14座佛像全是高僧肉身,常发生一件怪事
-
回忆敬爱的周总理
-
42岁授少将,44岁罹难,公安处长奉命破案,也惨死侦察现场!
-
30岁继位的千古一帝,订立二十四节气,开创上古第一个太平盛世
-
成吉思汗孙子蒙哥真身葬何处?目标直接华蓥山宝鼎
-
项羽30万大军挖不动秦始皇陵 秦陵十大难解之谜
-
宣太后和义渠王的孩子是谁 传闻孩子是被宣太后杀死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颜昌颐——热血谱写革命篇
-
【人民书声】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读书与追求
-
“尚德胶州”成为城市最亮底色
-
明显陵地宫可以进去吗?无法进入(地宫开采难度大)
-
“指挥棒”到底该咋挥?
-
没有虎符的皇帝,为何不能再做一个虎符?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
-
父亲花钱买官后,询问儿子感受,儿子说出一词,至今仍能用来骂人
-
哪位开国大将屡败敌军,让傅作义20多万大军不得不投诚?
-
貂蝉为什么在关羽墓?貂蝉是怎么死的(有五个版本)
-
武则天有多少男宠 武则天选男宠的特殊要求
-
齐桓公的大军竟被几匹马所救 老马识途的故事
-
《周易》智慧:是福是祸,就看能不能守住这一点
-
败退的国民党为何能在台湾“土改”成功?受到农民普遍拥护?
-
尚武思潮对体育的影响
-
这个人发明了一只木鸟,可在空中飞舞三天而不落,现今已经失传了
-
枭雄张作霖:除了是最大军阀,还创造一个记录,直到现在无人超越
-
封神演义,元始天尊和女娲娘娘,谁更厉害?从这两件法宝就能看出
-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是由谁第一个传递到全世界的?
-
千年回望王安石
-
封神中的第一圣人,名气比鸿钧还大,那么,他是谁呢?
-
一组照片展示,四千年前古印度文明摩亨佐-达罗就发明了下水道
-
金庸小说武功排名 金庸小说最难练的十大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