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洞察力,读再多历史也没用
原标题:没有洞察力,读再多历史也没用
人活着就要选择,
有选择就会有风险。
譬如你
1644年到北京投靠李自成;
1798年认和珅做干爹;
1904年放弃留学去参加科举;
1911年选择入宫当了太监;
1916年投奔袁世凯;
2008年卖掉了北京三环的房子;
……
你就知道肠子悔青是什么滋味了。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是个人都怕选错人生方向。为什么有的人会在历史的关节点上会犯错?因为对于时代没有洞察力。
什么是洞察力?《三国演义》里开篇第一句,14个字就把书讲完了: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再读下去,无论故事如何精彩生动,战场上的厮杀、大臣们的妙计、时势的艰辛,英雄的满襟泪,都没有越出这个框架。
这就是洞察力。一眼就能望穿,一言就能论断。
现代中国的教育最缺乏的就是培养洞察力。所有学科都强调死记硬背,就算课堂上讲到原因和规律也是划定好的套路,有一套标准答案在等你。而我们成年人的人生里,哪里有什么标准答案?越是要洞察力,就越没有既定答案,应试教育没法教这些。
真正的精英教育才不会去关心标准答案。精英需要的是洞察世界,制定规则。培养洞察力,就是让你看透事物的本质,看清人性的纠结,看准经济的规律,在一个纷繁变化的世界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想想看,历代的大儒是怎么培养皇帝的?他们会让皇帝学什么。
1000多年前,大学问家司马光将一辈子的心血用在一本书上,他开宗明义,这本书是编给要统御四方的帝王看的,不是给学术圈的学者们看的,更不是给一辈子翻身无望的小市民看的。要学管理天下这样的本事,只能去读历史,所以才有了《资治通鉴》。
历史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案例库。
我们可能一辈子都没办法当帝王,但通过学习历史,就能知道一个社会顶端的人,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可能一辈子不会从军打仗,但可以通过学习历史,明白怎样去用规则来组织一群人共同奋斗;我们可能一辈子都没法跨入“精英阶层”,但可以通过学习历史,懂得如何把下一代培养成精英。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学习什么?
能看得懂影响历史变迁的关键时刻
能分辨决定历史走向的趋势
能发现改变历史走向的人物
这才是从历史中应该学习的真本领
杨早老师一直很反对把历史讲得晦涩难懂,本来历史就是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故事,主要的是读懂历史,而不是记住历史。在《杨早·简说中国史——帮孩子建立历史观的第一课》这门课中,他从中国历史中提取了26个关键问题,将用通俗易懂的讲课方式以及活泼的讲课风格,带你畅游三千年中国史,逐一解答中国何以成为中国的种种原因。
杨早老师说,这套课不单要给青少年讲几个有趣的历史故事,更希望通过“问题导向”的讲述方式,培养青少年的“大局观”“洞察力”,这才是受用终身的智慧。
相关文章
-
就算是《觉醒年代》这样的“神仙剧”,也要面临入不敷出的窘况!
-
号称“天下第一不正经人”的金圣叹到底有多离经叛道?
-
[图文]简氏称中国将在长兴岛造船厂建造4至6艘航母
-
错过一个亿!看看150年前这个史上最大黄金套利机会
-
他1个举动干掉日本20万人,多次被要求道歉,他表示自己从未后悔
-
百年党史天天读|12月2日
-
印度要采购世界第一主战坦克!根本不理睬美方警告:不需要你们管
-
党史百年天天读·9月7日
-
林黛玉被王夫人“撵出”贾府,最终埋骨异乡,贾元春是帮凶
-
权游:“初生牛犊不怕虎”,年幼的他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委总统称部分军人正密谋政变:让他们尝尝正义的力量
-
朱元璋后代中,竟然出现了一位悲天悯人的善心王爷,实在罕见
-
看懂《海上钢琴师》开头,你就明白美帝立国之本所在
-
日本战败后老百姓的“虚脱状态” 常年的肉体和感情消耗向他们袭来
-
1958年国共空军大战机炮与导弹对抗取得胜利
-
美智子拒绝与天皇合葬,浮华背后日本皇后有多少屈辱?
-
抗美援朝前,毛主席下死命令:解放军必须改名,之后众人恍然大悟
-
荷兰王后:人高马大衣品好,珠宝不比英女王少,“洞洞裙”惹争议
-
欢迎来到镜泊湖
-
学习“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做时代精神的弘扬者
-
100天屠杀100万人,人类文明最黑暗的一页
-
孙中山为何要让国人少吃肉多吃素?
-
陈海良:科举、记录,楷书的正统性,影响楷书成为欣赏的宠儿
-
争夺利利卑:第一次布匿战争的最艰巨阶段
-
比核航母还要大,这艘战列舰满载排水量47000吨,只可惜生不逢时
-
民国山西大同,和阳门残破的城楼,街上避邪碑上写“泰山石敢当”
-
彭德怀在朝鲜战争时为何三次雷霆之怒
-
西晋大将刘宝墓中出土“诡异”的青瓷俑,专家说:它的名字有点怪
-
读《史记》:一个好酒及色的中年草根,缘何逆袭成为一代帝君(二)